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朗读时,伴着美妙的音乐,不仅让能朗读更加动情,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以《二泉映月》几个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片段一]复习引入(《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轻轻响起) 师:今天我们继续上一堂语文课,谁来用你对音乐的理解读好课题. 生1:二泉映月(深沉) 生2:二泉映月(激昂) 师:这是一首二胡曲曲名. 生3:二泉映月(柔美) 师:这也是一处美景. 师:回忆,或轻轻翻开书,美美地读一读文中描写的美景.  相似文献   

2.
在讲授《二泉映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小节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感悟其中的意境,我请班上朗诵水平较好的天一同学(化名)为大家朗读文中有关琴声变化的描写段落。天一声情并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委婉悠扬、升腾跌宕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朗读戛然而止,同学们却还沉浸在那优美的朗读声中,回味着乐曲旋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平 《海南教育》2014,(8):48-49
【学习目标】1.复习本课生字:"祖"、"源"、"茂",学习生字"撒"、"批"。2.理解"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上下翻飞"、"团团围住"等词语的意思。3.了解"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4.积累文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和蝴蝶美的句子。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6.通过品词析句和想象、体验、品味台湾蝴蝶谷蝴蝶的美丽,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祖国的宝岛台湾,素有"蝴蝶王国"之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课件和二胡曲《二泉映月》,老师深情描述)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安放邓小平爷爷骨灰的银色专机,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今天,这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和二胡曲以及教师的深情描述,为学生创设悲伤的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的距离,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二、精读感悟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梁衡的《夏》是散文中的精品,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因此本课的诵读品析教学以读为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切入,从文本内容阅读过渡到文本语言和作者情感的阅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思维碰撞,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在多层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1.通过感受音乐来作文,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增强作文的形象性。2.创设音乐情景,激发作文兴趣,训练学生想像思维。3.训练学生快速作文能力及评点作文能力。【导写过程】一、导入新课,试听音乐,感受形象1.播放三段音乐(如下),让学生猜测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音乐情景。曲目简介:①黄海怀的《赛马》:二胡独奏曲,音乐热烈奔放,节奏轻快活泼,描绘了内蒙古节日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热烈场面。②圣桑的《天鹅》:选自其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着微波,大提琴优美的曲调描绘出天鹅…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通过总分式概括,了解小说内容;通过多角度揣摩,品析欣赏语言;通过分层次表述,感受评说人物。板块推进,用"课文"教"语文"。2.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小说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熏陶情感。【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8.
感受爱心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残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2.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残疾人的生活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应该怎样用行动去关心他们。【活动准备】教师准备: 1.音乐《兔子舞》,背景音乐《献给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概括小说的内容。2在朗读和揣摩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3感受到真爱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爱我家庭、爱我社会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室环绕轻轻的音乐,师生沉浸在母爱的亲情之中。投影显示图片"大手拉小手"。2教师导入:图片上有什么?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画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路】本课重点训练学生进行片段环境描写的能力。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其次是围绕这一知识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导写过程】一、导入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直接导入。二、考题例话1.2002年河北省中考阅读试题《木笛》试题第4题: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2002年江西省中考阅读试题《紫藤萝瀑布》试题第4题: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以下问题……3.2002年浙江省中考阅读试题《草莓》试题第2题:文 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12.
正【课题】《美好的夜》【课题】综合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2.欣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设计理念】本课以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的音乐素材《美好的夜》中《闪烁的小星星》和《小宝宝睡着了》为基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听辨音的高低——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导入歌曲——学习歌曲——认识歌曲中用到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贺年片》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同学们,每当耳边响起这欢快的乐曲声时,我们就感觉到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一张张精美的贺年片就变成了新年最好的礼物。手捧着贺卡,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祝福…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②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③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①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②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②齐读课题。③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从课题“军神”入手,引领学生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同时打破单向交流模式,进行多向交流,拓宽学习的渠道,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会学、爱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教学流程】一、整体感知,理解“军神”1.交流课前收集的刘伯承的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鲁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第一目。【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段伴有优美音乐的自然风光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看到的一幅幅画面给了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答自己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欣赏古曲<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高山流水>了解我国古筝、古琴文化,理解古人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意境和情境,了解古琴与古筝艺术 教学难点:理解古人的宇宙人生观,了解古代文人的雅乐 课型:欣赏课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古筝、古诗词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随音乐进教室. 2.师朗诵李白的<蜀道难>,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片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写好2个生字。2.感悟散文语言的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以"奇怪"和"不确定"为线索理解内容,领悟蕴含的道理。4.体会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品析种树人的话,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育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识作者,知文体,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它是被称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的作品。对于林清玄和他的作品你有哪些  相似文献   

19.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2,(12):36-37
<正>在阅读教学中,要走进文本善于设疑,才能荡起层层波;要品词析句,才能扬起片片帆;要感悟文本,才能划出道道痕。请看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是怎样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感悟文本主旨的。【片段一】质疑文本,荡起层层波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  相似文献   

20.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2,(35):36-37
在阅读教学中,要走进文本善于设疑,才能荡起层层波;要品词析句,才能扬起片片帆;要感悟文本,才能划出道道痕。请看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是怎样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感悟文本主旨的。【片段一】质疑文本,荡起层层波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