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古代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说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现代小说和本单元的三篇古代小说之后,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运用和检验,对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小说鉴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艺术特色唐达晋晚明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所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一篇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现实主义杰作,是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小说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受侮辱的京城名姬杜十娘为摆脱非人的境遇,追...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依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选明代冯梦龙的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通过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悲剧深刻揭示了人物命运与封建制度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典型环境下人物的悲剧命运。作为一出爱情悲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沦落风尘而又执著追求美好爱情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课文很长,我们从中可能发现许多问题。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杜十娘为什么要怒沉百宝箱?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由于对社会对生活极度失望,准确的说,就是绝望。那么杜十娘为什么会对社会如此绝望呢?因为她如此爱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学生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读课文)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讨论题:如果没有孙富,十娘的命运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7.
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编入高中教材后,很多老师在开设公开课时喜欢选上这篇课文;并且课堂没计中,多数老师都有一个相同的情节分析,那就是当杜十娘得知自己“中道见弃”之后为何还要盛妆打扮。不少老师还喜欢把这个情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名篇,对杜十娘的悲剧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很多。本文从礼法解读角度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进行分析,导致杜十娘悲剧的原因是封建礼法下的封建家长制度。  相似文献   

9.
肖璐 《贵州教育》2014,(16):24-28
一、教材分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第32卷,是其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通过写杜十娘相中李甲、设计赎身、转而被卖、抱匣投江的故事,刻画了名妓杜十娘美丽聪慧、坚贞刚烈的形象,并以杜十娘的死强烈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中国古代小说敢于直面人生,将生活中的悲剧无畏地呈示给人看。今天的读者无不对杜十娘这一悲剧形象扼首叹惋,对那个没有真情,铜臭味十足的社会痛心疾首。我们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怨而能怒的悲剧文学,探究杜十娘这一中国古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悲剧形象,百宝箱这一意象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人公杜十娘的形象高洁而富有光彩,杜十娘对真诚爱情的强烈追求,反映了理想爱情与黑暗社会现实之间的重矛盾。杜十娘的悲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12.
陈石林 《现代语文》2007,(11):30-31
人教社2006年第2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中,选编了《柳毅传》、《促织》、《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根据教学计划按散文→小说→戏剧的顺序施教,下文书名简化为一或三个字)等古今中外的十篇经典小说,占了全册二十四篇课文的近一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妓女的短篇小说中的一篇佳作。数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有认真研究和讨论的必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创作的。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最初记载这个故事的是明宋幼清《九龠集》(又见《九龠别集》),篇名《负情侬传》。继宋幼清  相似文献   

14.
“次”探     
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前,我布置内容让学生预习,其中一个要求就是:结合课文,掌握注释及其他生难字词。  相似文献   

15.
该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因为课文都是节选自古典名著,篇幅长、容量大、手法多,可谓千头万绪。如果按常规教法来处理,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为此谭亿森老师在钻研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主要人物的“哭”与“笑”,并将之作为单元教学的切入点,一线穿之。  相似文献   

16.
李红 《甘肃教育》2011,(11):83-8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中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选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小说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了杜十娘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柳毅传》所刻画的两对主人公有着相似的感情经历,然而其最终的爱情命运却截然不同。同样相亲相爱,杜十娘和李甲最终化恩为仇,一个沉江而亡,一个癫狂终身;而柳毅和龙女却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幸福美满白头偕老。两者间何以反差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1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非常通俗的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我们看到的教学设计都会围绕以下这些问题:杜十娘为什么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为什么只肯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最后为什么要抱着百宝箱自沉?当然,这些问题如果拿到课堂上来讨论,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也会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始见于明代宋懋澄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同时代作家冯梦龙辑入《情史》,且在其《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初以白话小说敷衍其事。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作者的创作视角进行深入挖掘,认为从《负情侬传》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变化:宋懋澄是“借以言志”,冯梦龙是“借以警世”;尽管存在差异,作家不同的创作视角对我们深入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洞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整个晚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窦莎莎 《文教资料》2011,(13):16-17
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创作意图、语言风格、叙事艺术等方面比较中国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日本江户读本小说《江口侠妓愤薄情怒沉珠宝》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