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阅读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巳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相似文献   

2.
《墨子·所染》记载墨翟见染丝感慨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相似文献   

3.
墨子见染丝者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重也。”如若把学校管理意喻染丝的话,那么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努力营造民主合作的管理氛围,利用群体智慧,在教师的互动竞争中使管理日臻完善,以  相似文献   

4.
教育名言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子:《中庸》)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述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注:『苍』即青色.丝本色纯白,染于青则为青,染欲黄则为黄。今夫乱世,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  相似文献   

5.
[原文]慎交②北齐·颜之推①人在年少,神性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谈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⑤,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⑥,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曾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发表过精彩言论,古代的墨子用“染”来形容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孟母三迁”就是利用环境进行教育的典型.在当代,教育环境的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幼儿园教育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育人环境分析与优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即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与周围一定时间、空间诸事物发生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构成了人的成长环境。在我国,关于环境对人的作用问题,古代的教育家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墨子以染丝为例指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他们都认为人之所以具有各种思想品性,是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内一切与人才培养活动相关的诸因素的综合构成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从辩证法的角度,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外部因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  相似文献   

8.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②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③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④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注释】①失:过失。②则:犹“之”:③心:心理。④救:补救、弥补。【练习】一、给原文加上  相似文献   

9.
一、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B.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C.①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大夫种进对曰 D.①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二、对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注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比喻帮凶) B.寡人请更(改变) C.公与之饩(赠送人的谷物) D.今越国亦节矣(克制) 三、对下列句中三个“耻”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⑧进不…  相似文献   

10.
一、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众口铄(shu6)金 光芒闪烁(shu6) 睚眦(z1)必报 龇(z1)牙咧嘴 B.唐俟(s1) 涯涣(s1) 、溥(p0)仪 敷(p0)陈 c.谚(r CI)子牛 耳濡(rI=I)目染 情蝼(zh u1)不安 妄加揣(chu6i)测 D.虫豸(zhl) 一丘之貉(zhl) 梦魇(y芒In) 餍(y白n)足 二、选出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不期而遇(多如坐春风 (④各毁销骨 ④莫名其妙 A.①约定(多沐浴 ③诽谤 ④说出 B.①日期 ②驾驭 ③诽谤 ④说出 c.①日期 ②驾驭.③毁灭 ④命名 D.①约定 ②沐浴 ③毁灭 ④命名 三、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同学…  相似文献   

11.
【原诗】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①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⑤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⑥似吾乡。  相似文献   

12.
【题型展示】(一)【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乐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1.甲文论证了的道理;乙文…  相似文献   

13.
【原文再现】孔子论水①子贡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③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④,句倨皆循其理⑤,似义;浅者流行,深  相似文献   

14.
(一)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③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子: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6岁。②省(xǐng):检查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二)子曰:“岁寒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②也。”(《子罕》)【注释】①岁寒:一年最寒冷的时节。②凋(diāo):凋零,萎谢,草木的花叶脱落。松柏四季常青,经冬…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8,(1):36-38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合作与竞争的关系。②平等尊重他人,与人为善。③诚实守信,永远是做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原文】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①。暗疏②之,亦不甚失③。然负④此自放⑤,喜从饮酒滑稽⑥者游。旬朔⑦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⑧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⑨数年来,颇发愤惩艾⑩,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紒紜矠不如曩时紒紝矠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紒紞矠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紒紟矠吾业紒紡矠者,常此二物也。(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注释】①诵:记诵。②暗疏:默写。③失:差错。④负:依仗。⑤放:放任自流。⑥滑稽:巧言善辩。⑦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⑧强记:记忆力很…  相似文献   

17.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今夜偏知春气暖⑧,虫声新透绿窗纱④。【注释】①半人家:指月亮照亮了人家的半个庭院。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偏知:始知。④新透:初透。  相似文献   

18.
孔雀爱尾     
孔雀雄者毛尾金翠,殊非①设色·者仿佛也。性故②妒,虽③驯久,·见童男女着锦绮,必趁④啄之。山栖时,先择处·贮尾,然后置身。天雨尾湿,罗者且⑤至,犹⑥珍顾不复骞举,卒⑦·为所擒。(选自明·耿定向《权子·顾惜》)【注释】①殊非:并非。②故:原来,本来。③虽:即使。④趁:追赶。⑤且:将。⑥犹:还。⑦卒:最终。【翻译,节选】雄孔雀的尾巴金黄、翠绿……(雄孔雀)生性本来善妒,虽然驯养了很久,但看见小孩  相似文献   

19.
辛夷坞     
正(唐)王维木末芙蓉花~①,山中发红萼。涧户~②寂无人,纷纷~③开且落。【注释】①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掰,掰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②涧户:涧口,山溪口。③纷纷:他本作"丝丝"。  相似文献   

20.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蟋蟀()②脑髓() ③骊歌()④嫉妒()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⑥涉足() ⑦确凿()⑧花圃()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ku了()甲②蝉tul() ③沉IOn()④sh6n()笑 ⑤人声dTng()沸⑥环y色() ⑦ti()t6ng() 3.解释加点字。(8分) ①人迹罕至 ②来势汹汹 ③未尝识书具 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或以钱币乞之 ⑥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⑦父利其然也 ⑧忽啼求之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2分) ①厚()薄() ②()离()别 ③高谈()() ④家()户() 5.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是【】(2分)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