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其中,老夫人一向是被当作反面人物的。如戴不凡《论崔莺莺》一书中说,老夫人“作为要求幸福生活的莺莺张生的对立面出现,她不仅在思想上不能同意莺张结合,还用直接的行动来干扰阻难女儿的好事。”段启明《“三幻”同名人物性格辩》一也认为,老夫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浓厚顽固的门阀观念,她的一切行动都是以维护相国门第利益为出发点的。“谎到天来大”是她“不讲信义,冷酷无情,杀伐决断”的具体表现。总之,她是一个不择手段,维护门阀利益和封建礼教的封建家长。郭预衡的《中国学史》同样认为老夫人是莺张幸福生活的阻挠。老夫人真是一个青面獠牙之辈,满面肃杀之气?否!细细地去品味本,我却发现了一个慈爱的,重情讲义,忍辱负重的老母亲。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描写了贫穷书生张君瑞与宰相之女崔莺莺曲曲折折的爱情婚姻。张生之所以能与莺莺美梦成真,侍女红娘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她不但不遗余力地推动崔张爱情稳健发展,而且成为二人爱情获得胜利的“保护神”和捍卫者,她回击了企图破坏崔张幸福爱情的恶势力老夫人和郑恒的反扑。这就突破了红娘身为侍女服侍小姐起居饮食、陪读伴行的本身职能。  相似文献   

3.
王实甫《西厢记》通过崔、张、红对老夫人的矛盾斗争和崔、张、红三人之间的误会性冲突等二条情节线的交叉发展,集中地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思想。作品的第三本以红娘为中心,展开了红娘对张生、莺莺之间一连串的剧戏冲突,并在冲突的展开中克服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记》一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各段皆有省略,但省略成分最多的是第三自然段,共十七处。现将此段所有的省略成分用现代汉语补出,再略作说明。 (桃花源内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内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款待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他们)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问(渔人)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他们)具言所闻。(他们)皆叹惋。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款待渔人)。(渔人)停数日,辞(他们)去。此中人语(渔人)云:“(这  相似文献   

5.
【原文】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厉绝俗。……将之郡,先至姑孰①辞桓温,因问温日:“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少?”温日:“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②。卿复云何?”纳曰:“素不能饮,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后伺温闲,谓之曰:“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温欣然纳之。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桦②,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④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⑤。”  相似文献   

6.
今年入夏以来,上海国际机场越发繁忙,每天都载来不少来沪选新娘的男性外国公民,其中以日本人为多数。顺利的话,三五天后就可享有“洞房花烛夜”的快乐。可谓神速也。业者——红娘自从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戏剧演出后,人们就称美好姻缘的牵线人为红娘了。但随日本求婚者而来的“红娘”大都是男性,日本报界称之为“业者”,也就是介绍人,又  相似文献   

7.
吴佩孚与家人。右起:吴道时(吴佩孚之子)。吴佩孚,吴运乾(吴佩孚长孙)。吴运坤(吴佩孚次孙)。张佩兰(吴佩孚夫人)。张宝珍(张佩兰内侄女).张义先(吴道时夫人)。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顷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竞致不起,噩耗传来,殊小燕子盖新房@孙加祯 @张长松~~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     
吴佩孚与家人。右起:吴道时(吴佩孚之子)。吴佩孚,吴运乾(吴佩孚长孙)。吴运坤(吴佩孚次孙)。张佩兰(吴佩孚夫人)。张宝珍(张佩兰内侄女).张义先(吴道时夫人)。 北平吴子玉先生家属礼鉴:顷闻子玉先生因患牙疾,竞致不起,噩耗传来,殊茉莉花@荃田 @同昌 @李嘉评~~  相似文献   

9.
赵合俊 《成长》2006,(9):2-3
古籍记载,东晋的谢安想纳妾,却又碍于脸面不好向夫人明言,便派子侄后辈前去说项。子侄们以男人纳妾是“先王之礼”劝说夫人。夫人明知故问:礼是谁制定的?回答说是周公。夫人便回应道,周公是男人,所以如此,假如是周姥制礼,就不会这样。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四十回写行酒令,黛玉有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此语出自王实甫《西厢记》,但与原文有明显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注释说:“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系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抱’而成。”是谁改的呢?注文中没有说。看来是指小说作者。恐不尽然。改这一句的当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在  相似文献   

11.
李莉 《阅读与鉴赏》2007,(12):79-79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精彩一折,历来作为经典篇目选人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对《长亭送别》中莺莺、红娘来到长亭拜见老夫人的舞台提示内容“做到见夫人科”做了如下注释:做到做表示达到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教读笔札     
一、“弗敢加也”的“加”《左传·鲁庄公十年》文:“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出版)182页谓:“牺牲玉帛皆祭神之物,必依礼为之,不使超过规定。”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编第一册58页注解说:“祭祀用的牛、羊、猪、宝玉和丝绸等物,有规定的数量,不敢自行增加,在向神和祖先祷告时,必定忠诚老实。”以“超过”、“增加”之义解“加”,自源于清人吴楚材、吴调侯所选《古文观止》“言祭祀之礼,不敢有加于旧”之往训。这是一种说法。此外,郭锡良先生等编写的《古代  相似文献   

13.
歪打正着     
小夫子“最近有点烦”——“歪批”质量“今不如昔”啊!各路“歪批高手”,快快来此“华山论剑”吧!原句: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  相似文献   

14.
“以……为”式既可表名词的意动用法,亦可表名词的使动用法,而许多人(包括一些语言学家)却不明乎此,他们误认为凡用“以……为”式来训释的名词皆为意动用法,这是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故有讨论的必要。下面试举例说明:(1)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韩愈《原道》)(2)然则君何不相之?(《吕氏春秋·期贤》)(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4)孟尝君客我。(《战国策·赵策》)(5)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面五句话中加点的名词是意动用法,还是使动用…  相似文献   

15.
《四库提要·(李贺 )昌谷集》 ,余嘉锡先生已有辩证 ,今补四则。一、《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事迹具《新唐书·文学传》。”“《文学传》”当为“《文艺传》”。贺事具《旧唐书·李贺传》、《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传》、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等。新、旧、《唐书》皆谓李贺曾作“协律郎” ,然实为“奉礼郎”之误。贺有《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 ,又《听颖师弹琴歌》有“奉礼官卑复何益”之句可证。二、《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系出郑王 ,故自以郡望称陇西。”考新、旧《唐书》 ,唐代有两个郑王。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李亮 ,武…  相似文献   

16.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略说大明《汉书·艺文志·诗赋·序》论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之署,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沤,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对其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历来的解释多认为是说乐府...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设计》2004,(2):46-46
除先生(Mr.)、夫人(Mrs.)和小姐(Miss)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女士”(Ms),在美国已越来越流行。“女士”对已婚、未婚都适用。所以当你不能肯定应称她“小姐”还是“夫人”时,你就可以称她“女士”。不过要注意,“先生”、“夫人”、“小姐”、“女士”这四个称呼必面跟“姓氏”(the last name)连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陈涉世家》中“与皆来会计事”一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北大中文系《古代汉语》、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都翻译为“一起来集会议事”。“皆”指“一起”,那么“与”是什么意思?对此,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略而不提,《古代汉语》认为“与’’迢‘举”,是全部的意思。对于此类注释,汪义华先生提出质疑。他认为“与皆来会计事”是“皆来与(之)会计事”的非常规词序省略句。窃以为将“与”看作介词是合理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是我国千古流唱脍灸人口的优秀戏作。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明、引人,尤其是崔莺莺,给人以刻骨铭心的印象。她的言行,真可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人感到扑朔迷离,看了,留下缕缕的余香,现在,我们就这一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从性格上看,莺莺小姐是个矜持,谦慎而钟情,外表沉稳而内心炽热的女子。 莺莺小姐与张生在佛殿相邂时,她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内心暗暗喜欢上这位白面书生,却不敢大胆地、主动地追求;也不敢向朝夕伴随的红娘倾吐,而把这份珍贵的感隋深藏在心匣里,就是在淡花素月的西厢,焚香祷告时,也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把心中的情思化为无言的祝愿,根本不敢明言所思,担心别人知道她心中的秘密。 在白马解围后,老夫人设宴谢张生,事先没告诉莺莺小姐,当派红娘去请时,莺莺  相似文献   

20.
和之韵     
张荣  谢同允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也。有什么好吃的,上至老爷夫人,下至丫环奶娘,宝钗自会在各房里备一份,礼虽有薄厚之分,却情义尽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