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愈在《杂说》的《说马篇》中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担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怀才不遇,类似韩愈心境的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颇有市场。以“过犹不及”为特征的“中庸之道”羁绊着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把与世无争,“藏才隐智”作为君子之道,不  相似文献   

2.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3.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4.
张丽莉  贡和法 《现代教学》2014,(Z2):147-148
<正>韩愈在《马说》中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便被后人指为能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自己能够遇到生命中的伯乐,赏识自己,鞭策自己,发展自己。"量才用人"案例中的戴老师对于学生小李而言称得上是一位"伯乐",他对小李的优缺点了如指掌,不拘一格量才用人。故事照理应该有一个完美而惊喜的结局。然而,事情的  相似文献   

5.
新伯乐传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话使伯乐名声鹊起,找他相马的人挥袂成云。伯乐忙不过来了,况且相马工作工资太低,伯乐心生一计,现在千里马多,而伯乐少,我何不开班  相似文献   

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伯乐,找一匹千里马容易,但是,对于千里马,找一个伯乐似乎很难。不过,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寻一个伯乐首先你得是一匹千里马。若想成为一匹千里马,应该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具有出众的才能,同时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  相似文献   

7.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9.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10.
选才四议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确实,有了伯乐,不愁找不到千里马。这一来,找千里马又转化为找伯乐的问题。伯乐也是一种人才,是识别人才的人才。伯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千里马的精采故事。这些故事精采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去渲染千里马如何“数百里瞬息而至”,而是侧重于讲伯乐和伯乐怎样找千里马,在选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大家一般对一些名牌院校耳熟能详,但对很多本科院校还不熟悉,一些如千里马一样有实力的高校,有待于“伯乐学生”来慧眼相识。下面,我就挑选出如下8所院校,一一呈现给大家,以方便各位考生慧眼识“千里马”。  相似文献   

12.
刘建伟 《小学生》2005,(11):14-15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工作,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常识他这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13.
张恩仁 《学语文(初中版)》2005,(7):62-64,121-12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闻也。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而长久以来人们从中得到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如韩愈《马说》中说的那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的话。照此看来,千里马非得遇上了伯乐才能“尽其材”吗?大量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如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社会,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敢勇于尝试,去展现自己;甚至有一类人由于某种优越性,自认为高人一等,就如千里马一样“虽有千里之能”,却整日地等待着某一天伯乐来发现自己,但最后往往是坐失良机而空叹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被埋没…  相似文献   

15.
韩愈曾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自己怀才不遇,愤懑一生的写照,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当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等级制度把阶级之间的界限划分得滴水不漏,使得不少“千里马”“骈死于糟枥之间”,甚为可惜,可叹!而今——一个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时代里亦有一部分人自称为“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整日大侃特侃社会的种种弊端,说什么机遇少之又少,“伯乐”更是难得之至,使他们这些“人才”不得用武之地,直说得唾沫横飞,好像他们果真是可怜兮  相似文献   

16.
风景     
风景是一匹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生活中到处有风景,只是不少人没有发现罢了。风景不一定就是长城、故  相似文献   

17.
伯乐的眼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鉴别千里马,靠的是伯乐的双眼,为什么伯乐的眼睛如此神奇?因为那是一双懂得欣赏的眼睛。生活中,勤奋刻苦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8.
千里马证书     
国王的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他挑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好,我这就去。”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立刻蜂拥而来,把伯乐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纷纷递上证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缘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常乐得伯乐终日昏昏然,直觉得身价陡增百倍。瞧他趾高气扬的样子,连相马的态度也非同于以往。一日,马场上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马,等着伯乐慧眼识珠。伯乐呢,高傲地在马场内瞧瞧这匹,望望那匹……最后,不仅对马们不屑一顾,还指手划脚地对马们进行了训诫:“如今,我要相的是像徐悲鸿画的那一匹昂首疾驰的奔马。都说‘千里马常有’,可惜你们这些马中,我还没发现千里马。马群中身材高大形态姣好的马,很可能是品性极差的劣马;色彩艳光泽好长得俊的马,很可能是经过化了妆的马;招人现眼装…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