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学期,我们对初二200住学生进行了“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做班主任”的调查。为了不给学生画框框,我们没有指定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写。其数据和内容如下:1.“喜欢博学、知识丰富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84人,占42%;2、“喜欢教主科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98人,占49%;3.“喜欢有特长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72人,占36%;4.“喜欢性格随和,但又能管好班级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65人,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12):50-51
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总有这样一些“调皮”儿童:他们似乎有无穷的精力,玩起来不知疲倦;“鬼点子”多,喜欢做“恶作剧”;在幼儿园里,注意力常常不能很好地集中,上课时做小动作、随便说话是常有的事;在与家庭成员和伙伴的相处中,他们常常表现出霸道、攻击性强等特点,影响了与其他人的关系。父母和教师往往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该怎样管教这些“调皮”儿童呢?  相似文献   

3.
斯闵  嘉逸 《中文自学指导》2001,(4):35-37,31
清明扫墓的习俗,不少人认为起于唐代;扫墓烧纸钱,则认为起源于五代。但翻阅唐代诗歌,从初唐到盛唐,写到清明的诗作很多,却不外乎客中孤寂、赏春抒怀、君臣或朋友欢乐宴饮等,而没有提及扫墓的。就是号称“诗史”的杜诗,写到清明的多篇诗歌也是如此。第一个在诗中提到扫墓的,是中唐前期诗人卢纶,但也只是在一首感叹寒食客游的诗中顺带写了一句“人哭野坟亦有花”,除哭以外,没有提及扫墓的其他活动。稍后于卢纶的王建,则有一首专写扫墓的《寒食行》,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班的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的比较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头疼。这里就说说我们班的“皮蛋”帅帅吧,因为他太调皮,很少有人喜欢他。做操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儿拍拍同伴的肩,一会儿又拉拉同伴的辫子,一会儿又乱蹦乱跳的,总之,他很少跟着音乐一起做操;午睡时他又常常恶作剧,睡不着觉,他就一会儿拉拉棉絮,一会儿抓抓同伴的脚底,常常气得我头皮发麻。于是,渐渐地我觉得帅帅很不讨人喜欢,可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一次吃点心时,陈怡小朋友没有拿到包子,坐在座位上哭。是因为她晚来了,…  相似文献   

5.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一、局部借用。位置主要是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如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做歌名,如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和《巴山夜雨》),歌名便是从古人处借来,“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和“坐在路口对…  相似文献   

6.
学会合作     
《小学生》2005,(12):40-43
我的烦恼 我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我喜欢一个人玩,很少和小朋友聚在一起。同学们做游戏自愿组合,我总是被抛在一边,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在学校,我常常是一个人埋头学习,回了家,大门一关,又是我一个人写作业,遇到问题没有人可以讨论、请教,自己苦思冥想,特别孤独。时间长了,我觉得学习真没意思。  相似文献   

7.
我在日本商社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中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感受着日本人的处事方法,自觉有一些心得。谈及日本人,首先是日本人的语言难以捉摸,表达方式极为暖昧。日本人一般不喜欢说“不”,总是回答“是”。因为,按照日本人的观念,对对方的要求如果直截了当地予以否定,是一种会惹怒对方的不礼貌行为所以,对别人的问题他们都尽可能地以婉转的方式回答。在注重礼节的生意场上,情况自然更不用多说了:当日本人对你的问题回答“是”的时候,你要注意他有可能是这么几个意思:1.同意;2.理解;3.注意到你在和他说话;4.在搪塞你;5.以上所有  相似文献   

8.
马桶风波     
六个阔佬———一个日本人,一个俄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挪威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一同去逛商场。因为富有,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购买的了,只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适逢商场正在大肆宣扬刚进的艺术马桶,六位富翁驻足而观。“这样新奇的马桶的确很不一般呀!买一个试试怎么样?”其中一个人提议。因为都是富翁,所以谁也不甘落后,你买得起我也买得起,最后每个人都打算买一套艺术马桶。日本人比较爱干净,于是买了一套“超级卫生马桶”;俄国人比较喜欢有质感的东西,于是买了一套“花岗岩马桶”;法国人比…  相似文献   

9.
在《春华》上,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署名“刘雪颖”的文章。其实,“刘雪颖”不是一个人, 而是三个人。你想了解真相吗?请看── 刘雪颖,何许人?刘即刘娇;雪者──肖雪艳也;颖,则张颖也。三者合一,称“三姐妹”或“三侠”。 三人在一起,有笑有哭,有喜有悲;有唇舌之争,有默默之战(此时无声胜有声嘛),但更多的是深切的理解、全心的支持、真诚的鼓励、默契的配合。“院长”肖雪艳肖雪艳 三人中,我年龄最小,故什么事常常是我说了算,所以我就不可能是托着下巴玩深沉的“淑女”。“院长”的雅号是最好的证明。 因我凡事爱出…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个人喜欢做诗。他自我感觉良好,常常夸口说:“我做的诗,别看它短;意思深着呢!”  相似文献   

11.
笑比哭好     
义义是幼儿园里有名的哭娃娃:不会系鞋带时,找不到椅子时,拿不到皮球玩时……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他就扯开嗓门哇哇大哭,常常让老师措手不及。老师对他说:“义义,有事说出来,不要哭,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帮助你的,要做笑娃娃,不做哭娃娃,这样大家才喜欢你。”可义义还是照样。如果你是义义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江苏许妙红)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的排他句大致有五种格式。一、表示某事非某人不能做,常常使用“非……莫(无)……”的格式。“非”是否定副词,后面跟着某人(或某物)的名称;“莫”或“无”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人”:“”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  相似文献   

13.
星际争霸大战中,究竟谁胜谁负?想必各位FANS心中各有自己支持的一方,阿笨歌我呢,举双手支持“神族”大将周华健(有点土!不是吧,哭……)这种稿件我们也登过很多了,我们喜欢的是这种形式!嗯,如果那位FANS能将周华健的歌名串成类似的文章,阿笨一定会重奖你的哦!  相似文献   

14.
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我最敬重的人。我上高中的时候,是个谁都不喜欢的“刺头”。那时的我没有什么理想,没想过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惯于自由散漫,喜欢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也常常惹点事,只是靠着自己多少还有的一点儿小聪明勉强维持着学业。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4,(5):24-24
浙江省一项调查发现:在一所中学内,喜欢看恐怖故事的人占43%,喜欢卡通书的有45%;而这两类读物几乎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70%——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不想长大,”15岁的林凯说:“我就喜欢幼稚、喜欢不动脑筋。”  相似文献   

16.
朋友别哭     
分离的那一晚,他拉着我的手,为我唱了这首《朋友,别哭》。可是心一酸,泪水还是像不听话的孩子,夺眶而出,从脸颊上滑落。他却强做镇定,对我说:“不是说好了不掉眼泪的吗?别哭了。”认识他以前,我是个很爱哭的女孩。一个人在外求学的日子常常是泪水涟涟。和室友们处不好会哭,考试考砸了会哭,生病了会哭,寂寞想家的时候更会哭。可是朋友们是不知道的,他们以为我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女孩。我也不愿把心事告诉他们。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自己一个人在床上偷偷地掉眼泪。  相似文献   

17.
多想想明天     
人上了年纪,总喜欢回忆过去。做过官的人,往往会怀念那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得意岁月;事业上有建树的人,常常沉浸在掌声和鲜花的包围中;壮志未酬的人,总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耿耿于怀;而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人,则常常对自己平庸的一生悔恨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都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心灵写诗     
A 曾经是一个少年“诗人” 小时候的我应该算是一个少年“诗人”。 现在常常有朋友认为我搞教育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其实,虽然我父亲在教育局工作,母亲在小学教书,但我小时候从没有做过“教师梦”,而整天做的是“文学梦”。 我刚读小学便遇上“文革”,几乎所有文学名著都成了“封资修”,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诗词》成为我惟一的文学启蒙读物。我不但能将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倒背如流,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写出一首首“革命诗词”。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欢庆党的“九大”召开,我写了一首《卜算子·庆九大》:“红日出东方,战旗映彩霞…  相似文献   

20.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这是许多高考失意的朋友痛楚的心声。当他们饱经求学路上的沧桑,当他们面对对落榜的现实,不少回避现实的同学还深深地陷在伤心的太平洋,勇敢的朋友已用一颗执著的心自信地唱出了一首“有多少梦可以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