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愚公誓平太行、王屋二山之险,寒暑易节,数年矣。愚公力竭而卒。乡人感佩,立碑怀之。后人继其遗志,毕生平险不止,乡人又刻石祀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故挖山不止且碑碣云起。  相似文献   

2.
散页与断章     
正黄鹤晚秋长江者,沉沉一线而通乎中原。流经武昌,旁有二山,名曰龟蛇。其上虽无墨竹之雅,文采之趣,亦有茂林不衰而郁乎两岸也。山旁有楼,名曰黄鹤。作之者,谁也?皆曰孙吴之谋仲也。是日既秋,正趋寒之时,云气益散而视益明,久居一陋室而不能为铭,遂携友出。至岸畔,人境之喧皆不可闻。纵有岸灯之明者,亦不足赏。余邀友泛舟于无际之上,味江上清风而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提出“二重证据法”:“研究中国古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学混而不分。……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二重证据法”在王国维研究、史学史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中已经被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难题举例 很 多 家 长 感 慨 :现 在 的 孩 子 越来 越 难 教 ! 他 们 接 触 的 新 知 识 太多 了 ,有 时 跟 他 们 对 话 ,竟 然 有 些力 不 从 心 。学 校 里 正 在 教《 愚 公 移山 》这 篇 古 文 ,女 儿 把 课 文 背 得 很熟 。一 天 ,妈 妈 给 女 儿 布 置 了 几 道数 学 课 外 练 习 题 , 有 几 道 题 女 儿做 不 出 来 ,想 放 弃 ,妈 妈 说 :“《 愚公 移 山 》并 不 是 背 背 就 完 事 了 ,你得 学 习 愚 公 不 怕 吃 苦 的 精 神 。”女儿 立 即 反 驳 :“《 愚 公 移 山 》 也 就是 应 付 考 试 ,背 背 而 已 ,因 为 愚 公移 山 …  相似文献   

5.
[例文A] 远公在庐山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堕者。远公日:“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辉,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座,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相似文献   

6.
一、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B.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C.①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大夫种进对曰 D.①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二、对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注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比喻帮凶) B.寡人请更(改变) C.公与之饩(赠送人的谷物) D.今越国亦节矣(克制) 三、对下列句中三个“耻”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⑧进不…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日之优美而崇之大,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的确,美术作品不仅能作用于人的道德,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8.
一“室”一“献” 情态俱出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愚公看到全家及村人由于“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就集合全家人商量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原文写到老愚公“聚室而谋”,课本对“室”的解释是“家”。那么原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家”而要用“室”呢? 其实,“家”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诗经》就有“宜室宜家”之句。古人认为,一个家,前为堂,后为室。即我们所谓客厅和居室。愚公集合自家人商量事情,既不能让大家在客厅、居室散乱而坐,也不须正儿八经在客厅议事,而一个“室”字用得既合乎事实,又让读者对愚公全家人商量事时的情态产生丰富的联想:老愚公盘腿坐于炕上,儿孙们团团围坐在老愚公周围,热烈地讨论着愚公的提议,一个感天撼地的伟大计划就在这样一个亲切而热烈的氛围中产生了。可见,作者用“室”是有独特用意的,用词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邑人     
邑有乡人,素行无赖。一日晨起,有二人摄之去。至市头,见屠人以半猪悬架上,二人便极力推挤之,遂觉身与肉合,二人亦径去。少间,屠人卖肉,操刀断割,遂觉一刀一痛,彻于骨髓。后有邻翁来市肉,苦争低昂,添脂搭肉,片片碎割,其苦更惨。肉尽,乃寻途归,归时日已向辰。家人谓其晏起,乃细述所遭。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崇朝之间,已受凌迟一度,不亦奇哉!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相似文献   

11.
范子军 《老年教育》2014,(10):26-27
<正>不久前,某县一学校女班主任因为教师节没有收到礼,对学生整整发飙了一堂课,其言语之鄙俗、姿态之彪悍,令人咋舌!学生们课后只好凑钱为其买了礼物。后据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责令涉事人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教师节刚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礼赞犹言在耳,却爆出教师因没有收到礼物而雷霆咆哮之事,虽属极端个案,却亦折射着值得探讨的公  相似文献   

12.
刊中刊     
史学名家“二重证据法”探源高晓春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提出“二重证据法” :“研究中国古史 ,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 ,传说与史学混而不分。……吾辈生于今日 ,幸于纸上之材料外 ,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 ,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 ,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即百家不雅驯之言 ,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二重证据法”在王国维研究、史学史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中已经被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综观王国维的著作 ,寻求新史料扩充史料的观念是极其明确和强烈的。…  相似文献   

13.
话说愚公虽然是个老实的粗人,但在移山之前却深思熟虑了一番。“两座大山把我们村与外界的发展机遇隔绝。山,正是山,让我们看不到富庶与繁华,让我们得不到机遇与发展。”想到这里,愚公更加精神抖擞。“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无论多大的山,我也不怕。即使是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并且苦死累死,我也心甘情愿。”愚公自言自语道。同村的智叟是当地有名的零售商,赶着骆驼队一趟又一趟地把山里头买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从山外的城市运进来,然后高价出售给乡亲们。乡亲们由于出山不便,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智叟的高价物品。智叟靠着两座大山一天天暴发。…  相似文献   

14.
坚持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训练。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  相似文献   

16.
感谢自考     
气喘吁吁,汗水涔涔,翻越了十二座山头,虽苦、虽累,虽有点力不能支,但内心喜悦、溢于言表……自学考试十二门课程,门门都像一座山。7年来,我毫不懈怠,爬山不止。十二座山,虽无泰山黄山的雄奇,也无天险腊子口的险峻,每座山都令我发怵过,轻而易举踏过去的几乎无...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是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愚公为了出入方便,率众挖太行、王屋二山,最后感动天帝,天帝派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解决了愚公的出行困难。愚公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过站在环保的角度,笔者认为此法并不可取。愚公移山固然有他的道理,但其后果却是触目惊心的:挖山不仅使当地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也使得无数动物失去了栖息地,被迫"迁徙",破坏了生态平衡,毁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历史上一次一次的破坏,使  相似文献   

18.
1894年(光绪二十年明治27年)6月23日日本枢密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对华战争。是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步武泰西、参行新法四大纲。内谓:“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以能举此四大纲而举国行之,而无一人阻之。”  相似文献   

19.
職業无止万千种。种又分部。各业各部之性质职务異。而各业各部所需之人才亦以異。人之禀賦有不同进而受环境教育之差別而性情知力益以離。今使一人焉欲本其性情知力於万千职业中。择一性质职务与性情知力适合之职业而就之则有虽於沧海捞针者。使某职业欲本其性质职务于万千人中。择一性情知力与其性质职务适合之一人而任之。其虽亦如之。因之职业与  相似文献   

20.
愚公谷命名之由来,是值得深思的。愚公本是一个普通人,养一母牛,生的小牛长大后,卖之而买驹。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即夺马而去。邻居听了,以为这个老翁愚不可及,而且简直有地标性的意义。齐桓公起初觉得奇怪:你的仪表一点儿也不愚,怎么这个山谷竟然因你而得愚公之名?及至知道了事情原委,也以为"诚愚"了。"夫何为而与之?"显然,包括齐桓公在内的人都以为,这个老翁之愚,就是愚在过于怯懦,不敢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言下之意,他们是以面临欺凌时反抗与否、诉讼与否作为评价人是智还是愚的标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