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酉阳杂俎》是一部具有博杂性质的唐朝志怪小说集,研究价值巨大。《四库全书总目》誉之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以往研究多关注其版本流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与佛教之关系、对其他著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而鲜有文章论述汉语语法方面的问题。文章全面分析《酉阳杂俎》标志性被动句,对其进行穷尽系统分析,并从汉语语法史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探析其被动句的语法特点,进而窥见唐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使用状况,旨在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古时期的一部重要语料.其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水经注>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水经注>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句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系统研究汉语被动句式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典型句式,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成果蔚为可观,本文立足被动句语义研究成果,被动句的情感义几个角度对被动句进行研究,突破已有研究,从被动句的语义和动词的语义出发去归纳被动句惯用思路,解析被动句的句式语义不能完全从组成成分已有句式语法自然推导出来,而要深入的从被动句作为汉语的特殊而又重要的整体性语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吃”字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字句是一种以“吃”字来表被动义的被动句。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消亡于清代,是汉语史上特定阶段的特殊句式。考察其发展过程及语法化机制,对于汉语被动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费元超 《现代语文》2008,(11):153-153
《2007年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学阶段学生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明确指出,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众所周知,宾语前置句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其它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但《大纲》却把宾语前置句从倒装句里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8.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 ,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在现代汉语中 ,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 ,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 ,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0.
黄建军 《新高考》2007,(1):10-11
《考试大纲》对文言特殊句式这一考点的表述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能力等级为B,2005年起列入了高考范围。考纲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虽然  相似文献   

11.
李临定先生长期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思想体系,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揭示语言的规律,并形成比较全面的系统,着重研究各种句型,描写、总结不同句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无主句是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句型,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使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成为一个翻译难点。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句法学的视角下讨论了汉语无主句的英译策略,认为汉语无主句的英译要以译品的主语来源为关键,这样才能使译品符合译入语规范,避免产生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13.
中古汉语的描写型存在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写型存在句属于汉语的主流型存在句之一,东汉至隋是此类句的大发展时期。行为动词中介存在句和主谓谓语型存在句在语义类型、结构类型方面具有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其演变轨迹恰与学界确认的中古汉语的历史跨度相吻合。对此项断代研究既可为相关的通史研究奠基,亦可为汉语的历史分期提供一个具体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存在双宾语句,但对双宾语句的认识到现在还没有统一。双宾语句的核心问题是动宾关系以及两个宾语之间的关系,从这两个关系入手研究双宾语句,确定双宾语动词,找出谓词性直接宾语的双宾语句与兼语句、主谓宾语句的不同,有利于统一对双宾语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歧义是语言多义的属性,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歧义的现象,汉语自然也不例外。汉语歧义句有其消极一面,但也不乏积极一面,而且后才是其主要特征。本从新的角度对汉语歧义句进行分类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汉语无主句的成因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所以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无主句。在将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把英语的主语补出来,如使用增添法、转换法、倒装法等,因为英语注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7.
汉语无主句是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的语言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时,往往需要采取一些技巧,才能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探讨了汉语无主句的英译途径,旨在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以辅读学校18名二、三年级中度弱智儿童在校一个月交际语中的部分句子作为研究样本,从汉语句法结构角度对所获样本进行分析考察,以求对这类儿童的句法能力及其偏误做出分析与评价,目的是了解这一特殊群体汉语句法习得的机制、发展状况及发展潜能,以期对中度弱智儿童的句子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句子的信息研究,从句子生成源头探讨句子的信息结构,同时从交际角度对句子信息结构进行了语义、句法、语用的立体研究;有关成果在中文信息处理、言语交际和英汉比较等应用语言学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