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了更好地考察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近些年来语文高考中的文言文几乎没有从课本当中选取过题材。那么面对这些陌生的课外文言文,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去解答呢?特别是文严文中比较令人费解的文言实词更是令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笔者将在此结合苏教版现行语文教材,有针对性的讲一下语文高考中文言实词的解答策略。一、有针对性的积累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学好文言文的一个关键之处就是要了  相似文献   

2.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部分。一篇文言文之所以读不懂,大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文言实词的意义。积累并熟记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实词的意义往往不止一个,在实际使用中还会有临时意义,因此掌握辨析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格外重要。笔者总结了十种方法,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有强化考查文言词义、尤其是实词词义的趋向。实际上,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更注重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督导学生对文言实词静态词义的识记积累,更要注重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辨识文言实词的动态词义。下面这些方法在推断词义中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文言实词含义之丰,数量之大,用法之多,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而文言实词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解析文言实词的技巧。下面就以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部分试题为例,为同学们揭开文言实词的面纱。一、温故知新法(一)课文回顾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命题常从课外选择材料,然而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却在课内。我们可以回顾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直接或间接地从课文中找  相似文献   

5.
张勇 《考试》2001,(Z2)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测试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它分为两个能力层级:1、理解B,2、分析综合C。理解B包括四项具体要求,主要着眼于阅读语言和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分析综合C包括三项具体要求,主要着眼于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下面就七项具体要求结合例题进行考点分析,从中发现高考文言文复习的规律、方法和思路。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在文言文试题中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年年必考,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掌握实词首先重在积累,对从高中课本里  相似文献   

6.
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此,笔者针对考点谈谈对文言实词复习的一点建议。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考试没有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全国高考命题秘书长张伟在文章《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中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察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及第二卷非选择题文言文翻译中都涉及到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尤其是04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实际上更加强调了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般说来,其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8.
借用"宋代禅宗大师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谈谈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所谓的"山水"就是指学生在高考文言文复习初始阶段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文言翻译等。学生在完成课本文言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对知识形成了有效的知识迁移,而且必须是正迁移,这样才能做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9.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除了多用诵读、归纳、积累的方法,掌握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解题技法。下面笔者略谈几种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生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家永 《新高考》2009,(Z2):32-34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可以说,能否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标志着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因此,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第Ⅰ卷中  相似文献   

12.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的必考项目,且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归纳整理了一些颇为有效的推断方法,现以2009年高考试卷为例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文言实词数量多,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高考必考。  相似文献   

14.
高娟 《快乐阅读》2011,(5):121-121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把握文意。文言语句组成的要素就是实词。实词的数量较多,且用法较灵活,并且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推断实词意思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命题第一题多是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的不断变革,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翻译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了10分,虽然只有2分之差,但这却说明了高考对文言文、尤其是文言翻译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在高考中答好文言翻译题呢?有人说,一定要多积累,积累才是硬道理。的确,知识积累很重要,考生一定要多积累文言实词,尤其是高中六册课  相似文献   

16.
依据《考试大纲》,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所有题目,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分析、文句翻译和语段断句,都是这总体要求的表现形式。文言文阅读题目是对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让我们先回顾一道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正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内涵的关键。本文选取历年安徽高考试题,从文言文实词词义考查出发,列举考生实词理解错误的原因,进而概述考试中常用的实词词义分析的方法。一、高考文言实词词义考查考点分析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语文》中对文言文实词考查考点阐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是重点考查内容。考试中对实词的考查一般有两类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翻译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实词的解题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三的复习中,文言文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 1— 6册课本中的文言实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变化大,学生能完完全全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迁移和运用 ?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学生是有帮助的。  一、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如: 1998年高考第 16题“冀得一归觐”中“觐”,中学自学课本中仅出现过一次 (《谭嗣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考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关键是能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虽然考的是课外的,但是知识点是课内的。由去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考的四个文言实词,均可以在教材当中找到意思。不仅如此,连翻译的重点词也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出处。考纲中文言虚词就是18个,常见用法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例句。虚词考题中每组的第二个句子都来自课本。因此,临近高考之际,在做了大量习题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回归课本,以课本为基础落实考点,扎扎实实掌握实词的各种义项、虚词的各种用法,务实文言基础知识,奠定实现知识迁移的基础,力求多得分。  相似文献   

20.
周波 《现代语文》2011,(9):155-156
文言文阅读在初中生的眼里,普遍认为是个难点。阅读的难点来自于陌生的信息无法落实,而陌生的文言实词的出现无疑是阅读路上最可怕的“拦路虎”。由于文言实词数量大,且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所以,如何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的含义成为了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固然是基础,但是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具体文句中实词的含义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