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伟军 《中国出版》2012,(23):18-21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期,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挺进,文化生产力被不断激活,新的增长极逐步涌现。传媒业居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和媒介竞争生态的变化,传媒业必须加快转型,引领文化变革的潮流,成为壮大文化产业的排头兵。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报业集团需要顺应时代推出新的策略,在运营模式上大胆改革创新,开辟多样路径,强化多元经营,延伸产业链,不断增强传媒业品牌的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这样方能实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包括报纸、电视、出版、网络在内的传媒业具有先天优势,理应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  相似文献   

3.
张海馨 《今传媒》2012,(7):38-40
目前河北省正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能否做大做强河北文化产业。培养试销对路的传媒人才,对促进传媒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省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深度访问、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我省660家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故发展难度较大,发展空间也较大。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包括报纸、电视、出版、网络在内的传媒业具有先天优势,理应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报业集团,很有必要将自身发展放到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中实现报业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全国文化战线吹响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军号角.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传媒业,必须成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增长极,引领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变革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永新在《新闻传播》2007年第2期撰文认为,传媒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领域的其他产业相比,传媒业的改革一直走在前面。改革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类社会生活正在整体进入传媒,通过传媒而进行的文化传播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主要景观。作为文化产业中最为显露的娱乐业对传媒业的依赖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新论摘要     
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马二伟、袁静在《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12期撰文认为,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播音主持成为热门专业,播音主持专业也成为高端文化产业。应热点事业与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我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中的二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每年专业毕业生多达上万人。因此,高校应掌握传媒业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播音主持人才需求现状,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泽民 《新闻战线》2015,(7):160-161
全球化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产业持续升级和受众的持续增加,引起了传媒业内的文化震动效应,为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体育传媒业应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实施体育传媒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增进与外界媒体的联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促进我国传媒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业“口红效应”现实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传媒业的"口红效应"在金融危机中是存在的,但具体到传媒的各行业,其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金融危机时传媒业的盛衰发展并非决定性的,"口红效应"也仅能为传媒业的某些行业发展助力.传媒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必要利用"口红效应"的经济规律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2.
传媒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相似文献   

13.
白芳芹 《新闻窗》2010,(2):17-20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召开。前者从国家高度首次规划了未来一段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对传媒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后者则以务实创新的姿态,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长期受体制之困的传媒单位生产力的释放吹响了号角。这一年,虽然金融危机的阴霾未散.但传媒业的改革创新却前所未有地风生水起。作为贵州省文化产业生力军的贵州电视台,  相似文献   

14.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10,(12):66-67
后危机时代我国传媒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落实产业政策,加快传媒业改革步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尽快进入操作实施阶段,进一步加快传媒业改革步伐.以适应未来传媒市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文化产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报业、广电、出版、网络、手机等传媒业态加速融合,传媒业的市场结构、发展模式,组织结构等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资本化、集团化、全媒体化"特征日趋明显.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更多是以资本为平台和纽带,融合内容、商业模式、运营管理、人才等全方位的竞争.面对传媒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以资本、重组和上市为纽带,跳出传媒做传媒,抢抓政策机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大型传媒集团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成为摆在传媒集团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贵生  郑易 《新闻窗》2009,(6):86-87
2009年8月,遵义市《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首次对新闻传媒业明确提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战略部署。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思想是传媒业在坚持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对接市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有一段涉及新闻工作和新闻传媒业发展问题的论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十八大报告将新闻传媒业纳入文化产业的框架内,对其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新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这应当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新闻工作和传媒业发展的指针。新闻战线要遵照这一指  相似文献   

18.
当前,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现在尚未看到好转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尤其是广告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电影业和网游等文化娱乐产业却一派繁荣景象。其背后的原因何在?文化产业是否存在“口红效应”以及“口红效应”会对传媒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音像产业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现代传播》2006,(1):8-13
音像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盛衰关系到传媒业乃至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梳理了中国音像产业发展历史,并以大量数据描述了中国音像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与国外音像产业的比较分析基础上,针对目前的问题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郭全中 《新闻界》2012,(5):67-71
最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频出;传媒新技术和新媒介层出不穷,助推传媒业转型;传媒业与信息业、金融业的融合越来越深,新的业态和服务业日渐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此消彼长,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对传媒业作用和本质的认识更深刻,相关多元化阔步猛进;在诸多合力的推动下,传媒企业自身的"三改一加强"大步推进,体制创新亮点频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