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汉初年,各诸侯国承先秦养士之风,广纳宾客,形成了几个较有特色的学术中心,河间国就是其中的一个。河间献王刘德好学自修,表彰古学,山东诸儒多从之游。献王广开献书之路,并补撰《周官》,立《毛诗》、《左传》博士,对古文经学的弘扬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汉前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泛搜集古籍文献,在河间形成了以献王刘德为首的河间儒学中心.刘德作为首倡者,在促进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礼乐文化、藏书文化以及学术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汉景帝刘启生有14个儿子,除太子即汉武帝刘彻外,其余13位王子,惟河间献王刘德为儒家所器重.献王的封地在今河北省献县一带.他到了那里便下令把散落民间的优秀经典搜集克隆,原件留下,抄件加金帛装帧送还民间.杰出的史学家班固在其巨著《汉书》的《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中给献王下了八个字的定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便是高频率语汇"实事求是"第一次在中国文献上的亮相.……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年,宫廷雅乐趋于衰微。河间献王刘德大力倡导儒学,推动了河间学术中心的形成。刘德广招贤良搜集先代雅乐,其所集乐律义兼备,盛极一时,史称河间乐。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刘德入朝献乐,河间乐得到中央的认可,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河间乐填补了雅乐衰微至乐府兴起之间的空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开献书之路,并且与儒生共同搜寻和整理天下文献古籍,这对当时河间儒学中心乃至整个儒学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河间献王刘德珍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古籍。这些典籍,前人多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藏书的条件、特点与作用诸方面,挖掘刘德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6.
“河间”是用河间献王刘德的典故。《河间传》名字实际表示文章是写一位身端行治、明知深察、聪明睿知的名臣被嫉妒者毁灭的悲剧。自然这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哀惋,而非伪作。  相似文献   

7.
张玉 《沧州师专学报》2004,20(4):21-23,33
结合河间献王刘德诸子封为列侯的史实,论述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背景及作用,并考证了河间献王诸子侯国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8.
黄庚 《文教资料》2014,(15):58-59
中国古典文献典籍中常常出现“河间”、“河间献王”等字眼,并且它们都与文化相关。经考证,河间地区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是在汉代,在从唐以前的典籍中有关河间地区文化的史料的整理中发现,此地区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三个重要方面,即河间王的重视、中央统治者的重视及人才的辈出。这一论题的研究整合了有关河间地区文化的资料,论述了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郑玄《周礼注》中二百多次提到《周礼》故书的版本特征问题。贾公彦以来,或以为故书、今书问题即古文、今文问题;或以为即旧本子、新本子问题。这些学者没有把问题讲透彻,有些说法还存在明显的错误。故书是河间献王所发现先秦古文《周礼》的传抄本,尽可能保持了原书的版本特征,保存了原书大量的通假字、误字。最初的今书本吸收了杜子春等学者的校勘学成果,经文文字更准确一些,郑司农即以今书为底本。从此故书退出《周礼》学主流,成为一种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毛诗故训传》的诗学渊源,历来争讼不绝。然而《毛诗故训传》的阐释重点在于"传",即诗义的阐发,从《毛诗故训传》这一本身的设置意图入手来看,《毛诗故训传》与《孟子》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一层面的相似性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渊源。这一渊源关系的判定,不仅再次确定了孟子为毛诗的重要渊源之一的观点,也为理清毛诗对先秦典籍的承袭的具体表现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顺康之际台阁诗歌的发展对山左诗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山左诗歌在清初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是时代契机下的一次爆发,也是文学自身孕育发展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图从台阁诗歌的发展及影响、山左诗歌发展的因素、山左诗歌的发展概况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进一步说明山左诗歌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汉志》所载"《毛诗》二十九卷"和"《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清人的意见,认为所谓"故训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故训"恰恰是今所谓"毛传"的内容;而"传"恰恰是今所谓.毛序"的内容,并梳理了西汉《毛诗》的传本情况.在《史记》广泛流传之前,《毛诗序》已经存在并流传.结合经学史,论证《左传》、《古文尚书》在汉初巴经成书并流传;《古文尚书》并非只有孔安国一个系统.卫宏不可能作《毛诗序》.卫宏在东汉中前期古文经学兴盛时期,对流传已久的《毛诗序》有可能做了"润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将"毛诗故训传"中"传"的内容,定名为《毛诗序》.后世所谓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盖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理学家的吕祖谦,其《吕氏家塾读诗记》继承《郑笺》以礼说诗的传统,多以义理解诗,是《吕氏家塾读诗记》宗毛诗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近十年来有关韩孟诗派研究的成果,讨论这一时期对于韩孟诗派研究的角度、方法和特点,进而展望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考察《左传》和《史记》的称《诗》、引《诗》资料,并与《毛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毛序》所论《诗》义相同者。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又发现,《毛序》说《诗》所用史实,一部分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一部分虽既见于《左传》也见于(史记》,但《左传》所述史实,远比《史记》翔实,甚至《毛序》说《诗》所用史实的一些关键情节,于《史记》中无见。由此认为,《毛序》不可能依据《史记》而写成,《毛序》的基本完成,不会晚至西汉偏晚和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7.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凝聚着蔡和森、瞿秋白、高君宇、邓中夏、周恩来等人的杰出思想。在毛泽东思想宝库里最闪光辉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它同样包含着恽代英、周恩来等的思想智慧。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陈云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实践中,写了许多经济论著,为毛泽东经济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钱澄之作为桐城派的先导,其古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影响较大,然因其文多涉时讳,传世作品较少,其主张未曾引起关注。钱澄之针切时弊、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以气运文的行文法度和语词雅洁的文风主张极大地影响了桐城派方苞、姚鼐、刘大櫆等人,对后世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形成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9.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于湖南一师求学的五年半中,孔昭绶曾两度担任校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孔昭绶提出的"救国强种"教旨为培养毛泽东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搭建了良好的舞台。同时,毛泽东在校期间迅速成长、脱颖而出的过程,又深刻地影响着孔昭绶的教育改革思想。他们这种特殊关系,其实就是"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