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学术论文能够得以发表,当然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论文的选题要科学合理:此外,作者占有的资料要充分翔实、要具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过.从编辑传播的角度来分析.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面世,同样离不开编辑人员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2.
选题的好坏,决定着一本书的质量,透过选题也可以看到一个编辑的水平。选题不理想,好比一个婴儿从胎里带来残疾;对先天性的不足,再费劲修补也改变不了根本面貌,痴呆儿变不成聪明儿,丑八怪变不成西施。不妨说,选题是一部书稿的灵魂。那么,选题怎样才算理想?每个编辑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从一组书稿的由来和发展,谈谈我当编辑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选题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题是出书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决定书稿质量最关键的工序.选题开发历来是编辑、作者和研究人员的一项基本功.选题开发和出版社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因此,新选题的开发和制订历来是出版社的头等大事,从总编辑到每个编辑都极为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于出版社而言 ,选题 (或选题审批 )是编辑工作的开端 ,也是出版社两个效益的根本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认为在关系出版社整体利益和编辑利益的问题上 ,审批选题要做到科学、合理 ,慎之又慎。不管是自投稿还是编辑策划的选题 ,都凝结了作者或编辑的辛勤劳动 ,都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论证不充分 ,轻易地否定 ,对作者或编辑都是不公平的 ,也容易失去一些好选题、好作者。目前的选题审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编辑申报选题的积极性很高 ,但选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不高 ,资料提供不够充分 ,说服力不强。2 作者的选择不确定性高 …  相似文献   

5.
谈谈选题的重要性出一本书先要有选题,这是同志们都清楚的,但选题的重要性却未必为所有同志所认识。笔者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深感选题工作的重要性。三十多年前,在大学上出版工作一课时,老师讲过选题是出版工作的基础,当时体会不到,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此才有了具体的感受,确信这话包含深刻的涵义。选题可以体现一个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可以反映编辑人员的学识和胆略,岂可等闲视之。一本书的好坏,首先视选题的质量。可以说,一本书的选题抓对了,这本书就有了百分之六十成功的希望。其余百分之四十决定于作者是否选择得当,书稿质量的高低,编辑审查加工的粗细。泛泛而论的选题,即可出可不出的选题,问世之后往往对读者缺乏吸引力,生命  相似文献   

6.
一本好书的产生,就"像是个小小的奇迹";编辑是作者以外最有资格"说自己有功于这本书的诞生的"人——这就是编辑的满足感。在作者编辑的数十本书中,作者认为最能带来满足感的非黄仁宇作品莫属。作者回顾《万历十五年》两种新版和《现代中国的历程》的编辑过程,细数了在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本领     
提起编辑,有人就想到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因此讥之为“编书匠”,这当然是一种误解。其实,编辑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本领,而学到这些本领是很不容易的。那么,编辑究竟有那些方面的本领呢?我认为: 一、要会选题,善于了解读者的心理,预测社会对书籍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制定选题,组织稿件,才会有生命力。二、要善于发现和选择作者。书稿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者的水平,一个称职的编辑,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从几个类似的作者中挑选出最理想的作者来。  相似文献   

8.
编辑要多方位考虑选题河南教育出版社谢美光人们常说,编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为人作嫁”,一是“杂家”。既然如此,那么在考虑选题时,编辑也应该显示出这两个特点来,这就是当个“为人着想”的“杂家”:又要为读者着想,又要为作者着想,又要为经营者着想,当然也...  相似文献   

9.
谈编辑的社会交往能力刘顺德一、编辑交往分类1.与作者交往。编辑在工作中与作者的交往是最基本最经常的,选题的制定与实施,写作的进行和稿子的修改,出版合同的签订和稿酬的发放,图书的再版和修订,等等,都要和作者打交道。作者是编辑选题资源和书稿资源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0.
组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编辑工作大致可以分两道工序:前道工序是订选题到组稿,后道工序是文字加工和审定。一般说,选题和组稿是书稿的先天条件,即选题订得好,作者找得准,书稿的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的条件,即编辑的文字加工和政治上、科学上的把关。在谈到编辑的基本功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编辑的专业修养和文字工夫。这也是对的,如果一位编辑,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要独立处理稿件,达到  相似文献   

11.
《光明日报》去年刊登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部分获奖名单,不仅列出作者,还列出责任编辑,让编辑同作者一起“亮相”,这在目前还不多见。一本书,一篇文章的问世,当然首先是作者精心写作的结果,但编辑从中付出的辛勤劳动也不应忽视。且不说作品从修改到定稿,编辑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单是把值得发表的好作品从大量作品中遴选出来,也需要编辑独具慧眼。让编辑同作者一起“亮相”,意味着对编辑工作的肯  相似文献   

12.
一、尊重作者 如果问,哪两种人最容易成为朋友,从职业的角度看,我认为就是编辑和作者了。这是因为,编辑和作者目标一致,他们是共同完成一本书的亲密伙伴。这也是做编辑最大的乐趣——整日与一些有识之士、有德之君打交道,并且一字一句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相交流,会有多大收益啊!但是,也有作者十分反感编辑的情况。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13.
龙仕林 《出版广角》2011,(11):66-67
出版社年度选题实现率低,既有年度选题管理、论证机制的宏观层面原因,更有编辑对待年度选题重视程度等微观层面的原因,且后者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年度选题实现率低的问题,就必须从每一个编辑抓起。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的选题和书稿,是出版高质量的图书的前提和基础。而高质量的书稿,首先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因此,处理好编辑(出版者)同作者的关系,对出版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编辑的角度来看,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在制定选题组约书稿过程中的双向选择关系 根据图书选题的来源不同,编辑与作者在选择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即谁居于主动地位还是被动地位。 目前图书选题的主要来源大体有三类:一是出版社或编辑策划设计选题;二是作者自投稿;三是某些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如通过版权贸易,转让、洽谈等取得书稿等。不论书稿的来源是什么形式,如果从选题产生的源头来看,不外就两种形式。一是由编辑在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提出题目和写作目的,确定出稿的大致内容,拟出写作大纲、书稿体例以及写作计划等,再物色选择合适的作者来撰写创作。或者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一起制定写作大纲和写作计划。有时要组织一个强大的作者阵容,组成编委会和编写组。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策划设计的选题,能体现编辑(出版社)的意图、编辑思想,有明确的要求,一般质量较高。在这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好的论述编辑业务的专业书籍,书名叫做《选题论》。书的作者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编辑专业的赵航教授,著名出版家戴文葆编审为之作序,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掌握了许多资料,从分析资料着手,联系当前实际,阐述了编辑业务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并引导读者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一部图书相当于当一回项目经理。一本书从前期的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到后期的印刷、造势、发行、宣传、书款回收。全过程犹如一项商务活动的项目立项、项目争取、材料选用、组织实施、工程竣工、推销、工程结算。做项目经理要考虑项目的质量、社会评价、销售利润;做编辑也要把好图书质量关,要考虑图书的社会效益和追求最佳利润。当然,编辑一部图书没有项目经理实施一项建设工程那么复杂、浩大,但其道理是相通的,这里只是一个比方。主要是指每一个编辑需要对自己经手的图书有一个系统的策划、全面的考虑和认真地组织实施,不遗余力,精心打造。尤其最近我编辑了一部贾平凹散文选,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提高图书质量必须从出版全流程来综合考虑,而实行项目负责制是对出版全流程进行监督、控制的有效手段。一、项目负责制对选题质量的监督、调控作用选题质量是图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选题往往需要编辑提前参与策划。图书选题又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编辑不可能是"通才",只有实行项目负责制,使每个编辑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选定相关的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搜集、了解相关信息,才可能策划出真正切合实际的、高质量的选题。选题拟定以后,作者的创作能否实现编辑意图至关重要。实践中,有许多好选题由于作者创作未能实现编辑意图,…  相似文献   

18.
(一) 编辑工作,从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定稿发稿到看校样,还有调查研究、作者工作、读者工作、宣传工作等一系列编前、编中、编后工作,要一一写来,得写一本书。关于拟订选题,我为科普作协和科普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科普编辑概论》一书写了一节"拟订选题",可以说是我对这一项编辑工作的总结和体会。在这里顺便提一笔,在该书第39页,讲到选题的  相似文献   

19.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选题策划方案基本确定后,在组稿环节,编辑引导并干预作者写作是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作者接受写作邀请至书稿最终完成,编辑必须与作者进行适时、全面而深入的沟通,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使作者透彻理解拟实施选题的总体构想与具体要求,更好地实现编辑的选题策划意图。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组稿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交流中深化选题思想,提升图书质量,为读者奉献精品图书,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