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50年6月9日《新华日报》报道:育才学校发生惨剧红岩大楼寝室倒塌伤同学九名死一名。  相似文献   

2.
苏跪  陈树恒 《上海教育》2009,(15):50-52
【主要贡献和实践】 段力佩敢为人先,在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16字教改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显出成效。1964年初,《文汇报》《解放日报》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育才中学的教改经验,《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社论,向全国教育界推荐育才经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三十年代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两部剧作。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作者戏剧创作的日趋成熟,也体现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追求和轨迹。本文就此变化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报道“北京市推出一系列征兵新举措”新闻时,播出了学院与北京军区、石景山区委区政府联合开展的“强军育才接力工程”的部分培训镜头,展示了学院“强军育才接力工程”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伊织荐书     
《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中国英才家庭造》  相似文献   

6.
朱吉政 《上海教育》2009,(15):52-53
段力佩(1907~2003),著名教育家,从教70余年,享有"南段北韦"的美誉。1964年,他总结出的"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教改经验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报道,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育才教改经验的热潮。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作从《雷雨》到《原野》,始终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在对人类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曹禺剧作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这正是曹禺剧作“说不尽”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教育的大家庭中,命名为“育才”的学校不胜枚举。这或许是因为,“育才”之名,深合文化传统,内蕴教育本意。中国的古圣先贤向有乐育英才的传统,《诗经·小雅》有《菁菁者莪》篇,毛诗注曰:“《菁菁者莪》,乐育才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思想家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至乐。从清朝末期的西学东渐,到如今这个筑梦新世纪的伟大时代,110余年来,时代的变化翻天覆地,然而,作育英才始终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不懈的追求。这所学校,始终站在风云际会的时代前沿,敢为天下先,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成长发展的经典样本。  相似文献   

9.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1,(24):32-33
《上海教育》:育才中学自1901年创建以来一直是一所领风气之先、勇于开拓创新的沪上名校,从2010年秋季起在全市率先推行以“学程”“模块”为特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育才中学谋划这次改革的出发点或者意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信息     
想要了解《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中国英才家庭造》两本书的具体内容的小读者,请留意本刊2009年第10~第12期阅读特区栏目;想要  相似文献   

11.
每月一星     
刘芸 就读于杭州市育才中学三(6)班,出生于1996年9月10日。她是一个随性的女孩,爱笑,喜欢安静地看书、做事,尤喜欢写散文。曾获第七、八届“西湖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征文大赛小作家奖,第五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大赛优秀奖,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写作节国家级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未来之星”优秀作品奖,第四、五届“繁星杯“全国绘画摄影六赛三等奖等。作品曾发表于《西湖》杂志、《中学语文报》等。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最值得购买的好书:想要了解《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中国英才家庭造》两本书的具体内容的小读者.请留意本刊2009年第10-第12期“阅读特区”栏目:想要购买这两本书的小读者请拨打购书热线:0371-66370710。  相似文献   

13.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结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中,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可分为: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伤模式,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受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其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它的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话剧界,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雷雨”。虽然曹禺一再否认自己对他人的借鉴,但是无论情节发展、主题意蕴还是象征隐喻,曹禺的《雷雨》受到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的显著影响,已经被相当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依据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两部剧作的原型叙事结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重庆陶研文史》是重庆市陶研会文史委员会与重庆育才中学主办的陶研季刊。今年是重庆育才中学建校80周年,为了表达我的衷心祝贺,特抒发两点感言。一、传承育才精神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有多所以“育才”冠名的中学,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只有重庆育才中学最有文化底蕴。因为它的前身是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的育才学校,它和南京晓庄师范齐名,都是生活教育的探索基地,都是我向往的学陶圣地。  相似文献   

16.
从《雷雨》到《北京人》评曹禺前期剧作风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解放前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评析了剧作家前期剧作风格形成、发展、演进、创新的历史转变轨迹。作者认为,《雷雨》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曹禺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剧作家,也鲜明地代表着曹禺剧作的特定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强烈的个性和人物形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跌宕的情结网扣,错综交织而又严谨统一的戏剧结构,以及赋以动作感的诗剧化语言,共同构成了《雷雨》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人》的创作成功,使曹禺前期剧作达到了另一新高峰,标志着剧作家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喜结新的硕果。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雷雨》的新的艺术风格:由日常生活琐细流露着时代的政治信息;于平淡幽远里积蓄着深沉紧张的动力;而忧郁哀伤的感时怀旧中渗透出对于未来的明朗乐观情调。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半壁店育才学校于199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开平区第一所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育才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师生留恋、家长信赖、小而精致、特色鲜明”的幸福校园。近几年来,在校长的引领下,在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在老师们的积极努力下,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内部管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岁月从旋转着的脚尖下流过。谁相信她是70岁的人呢?身材还那么匀称,步履还是那么轻盈,声音依然那么清脆。她,就是国家一级舞蹈编导、芭蕾舞剧《白毛女》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编导之一的程代辉。她曾是个难童,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从小学部而到戏剧组,前后学习了7年。往后并没有进过舞蹈学院,却成了舞蹈专家。谈起她的成长道路,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创造教育创造了我。”  相似文献   

19.
《日出》常与《雷雨》、《原野》一起被看作是曹禺的悲剧三部曲,此看法失于表面。从对曹禺的悲剧观念、《日出》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具体解读并细加分析,会发现《日出》并未延续《雷雨》的悲剧追求,而是发生了从个体到社会的现实转向,转向并非偶然,而是艺术创新、情绪驱动和舆论导向等多重因素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筹办好将于2019年10月下旬举行的重庆育才中学8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迎接重庆育才中学陶行知纪念馆顺利开馆,展现育才恢宏的办学历程,挖掘育才深厚的办学底蕴,传承育才人的奋斗精神,弘扬陶行知老校长的丰功伟绩。学校校庆筹备办公室现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与育才有关的相关资料,恳请历届校友、四海陶友、育才教职工踊跃应征,分享你们奋斗的艰辛足迹和丰硕成果,奉献你们珍藏的宝贵资料,育才中学80周年校庆和陶行知纪念馆将因您的付出而更加光彩夺目。对征集到的珍贵资料,学校将发放《收藏证书》予以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