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当时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个大工程,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大桥从选址、施工到落成的全过程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关怀,激励建桥大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工作三十年□怀成波我从1967年9月进入新华社大门,开始自己的国际新闻生涯,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个人,这个30年却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阶段。30年间,从国际新闻编辑部到国外分社,从编辑到...  相似文献   

3.
汇通桥,俗称新大桥,即老恒丰路桥,系1903年由闸北地方绅商集资修建而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公共租界工部局通过攫取越界筑路地区管理权的方式,不断向问北渗透和扩充势力,新大桥拆建纠纷案,就是工部局企图攫夺大桥管理权,觊觎我闸北主权所引发的一场纠纷。而上海绅商在闸北大力兴办交通事业,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为了抵制公共租界当局无休止的扩张阴谋。为深入反映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维护领土主权、抵制外国殖民势力进行斗争的历史情况,现选编一组有关新大桥交涉案的档案史料予以公布,体供研究者参考。由上海市…  相似文献   

4.
人生如长恋     
张炜 《出版参考》2009,(11):34-34
人的一生也不过三万天左右,是长还是短?是难还是易?每个人感觉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还是能同意一个说法,即人是匆匆过客。可是三万多天即便匆匆,过下来也并不容易。每个人一生的经历都像是一部内容丰富、跌宕起伏的大书,绝不会枯燥得没有看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成功或失败,实际上都是一次长长的苦恋,从对这个世界的相识到相处.从满目新奇到见怪不怪,这其中包括了兴致勃勃的投入、热烈忘情的追求、剧烈严峻的冲突,再到一点点冷寂下来,再到最后的分别,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立 《出版参考》2007,(7S):10-11
在中国,出版介质的演进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又为出版介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简策从发明到普及大概用了近千年的时间,纸张用了300年的时间,唱片用了30年的时间,磁带用了20年,互联网不到10年,手机作为出版物到今天不过几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收到大妹戴玮从美国发来大姑父茅以升所作《蕙君年谱》的电子版。据姑父的大外孙徐安泰说,前时从美国回国,在家里看到《蕙君年谱》的油印本,发现已颜色褪尽,很多地方字迹难以辨认,于是将它变成电子本,供亲友阅读,回忆"这一片历史的空间"。读了这本久违了的《蕙君年谱》,十分亲切,勾起了我对大姑父、大姑妈半个多世纪的深切缅怀。一大姑父茅以升是我国的著名桥梁工程专家,1933年~1937年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从巨人大厦的“倒塌”,到脑白金奇迹般的崛起,再到“征途”游戏的成功,史玉柱尝过人生百味。当初失败后,史玉柱曾闭门几天足不出户。最痛苦的时候,压力最大的时候,史玉柱把全国分公司经理召集到一起闭门开批判会,请大家批判自己,批判了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8.
德惠卫生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档案建设工作,舍得为档案事业投入。近几年来,学校的档案建设从经费使用到人员安排,从现代化手段到物资保障上都加大了力度。学校从长远规划出发,修建教学大楼开始就把档案工作考虑周全,  相似文献   

9.
还有什么比看到“用户第一”这个短语更让人生气的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还因为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被这个说法轰炸了几十亿次。不过,从这个星期开始,你有可能需要对这种陈词监调刮目相看了,因为它有了新的含义,因为这次说话的人不一样了,媒体大亨、电视以及报刊杂志的高层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0.
重阳  李爽 《河北广播》2001,(5):10-12
这是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广播不过是有目的地在其中收集、选择、组合与传播。从这个角度讲。广播就是运用声音的技术和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既要实现广播人的意图,又要满足听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北至铜官,南至黑石铺,湘江长沙段全长30余公里;从最北的月亮岛大桥,到最南的石铺大桥,六条长虹横亘湘江;三条环线围绕长沙,岳麓山、橘子洲点缀星城……长沙市的所有景观全都汇聚在一幅长约25.5米,高约3米的巨幅照片中。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的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他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到博士毕业,考试成绩都非常好,别人和他提到的事情,他全知道。但他缺的是见识,是远见。就像我们修马路,往往第二年就要挖开看一看,可能前一年施工的时候,把什么宝贝给落进去了;我们的很多座大桥,寿命超不过20年。  相似文献   

13.
法国的算盘     
读德维尔潘的《鲨鱼与海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行文优美。从柏林墙倒塌到9·11事件,再到伊拉克战争,这位法国现任总理侃侃而谈。不过书的副标题多少显得有点儿冲——“法国与美国的天下争锋”。凭这一点,这部书就会很合不少中国人的口味。不过这位人称“铁腕书生”的总理,既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别的国家的账房先生。他拨打的,是法国算盘。和二战以后的法国政治家一样,德维尔潘也明白,法国在“硬实力”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对于法国来说,自从被俾斯麦打败之后,就再也没能称霸欧洲大陆的余力了。不甘人下的法国怎么办呢?德维尔潘的话可谓…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天地》2007,(10):F0003-F0003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初湘黔、枝柳等三线铁路的修建,湘西怀化从一个山村小镇逐渐发展为湘鄂川黔桂五省(区)边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西部中等城市。在这个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中国移动通信事业也日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有这样一位通讯员,他抓住他们村一个村民带领全家人从事加工业,致富后不忘乡亲,捐物修建校舍这个典型,及时进行了报道。然后在“三八”妇女节时,他又把这位村民的妻子树成了典型。平时不过当当帮手的妻子,成了开导、劝说落后的丈夫和公婆的“女状元”。“五四”时这位村民的儿子,一个刚从  相似文献   

16.
许多新闻单位在报道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通车的消息时,都用了“计划工期48个月,提前21个月竣工”这个新闻事实,有的还写进导语加以强调。与此相类似的是,工厂或企业提前完成计划更是新闻界的“热门”。似乎“提前量”越大,新闻价值越高。我不怀疑记者的好心,提前总比推迟好。我更无意贬低桥梁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是象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这样巨大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运用了现代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怀疑这一点,想象原始人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绘画过程,我们能够体会到文字的发明所带来的信息交流速度和质量的提高。从最初的一个图画的时代进入到一个文字的时代,然后现在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又有回归图画时代的趋势,不过这里的这个图画已经在很大意义上不是原始时期我们所指的图画了。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9,(11):71-79
本文借由"武汉长江大桥"这一物理媒介,理清"交通"与"传播"间的共性与个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传播物质性转向的可能性。1954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拉开了举国关注修建长江大桥的序幕。最初的大桥是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化重大工程发挥着交通运输功能,它允许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穿过水域的障碍,使南方与北方的经济社会交往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大桥工程的持续性和高密度的新闻报道,构建了新中国初期"想象的共同体",加深了民众对于民族国家同一性和政治体系完整性的认同。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使大桥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性表征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符号。它的交通功能作用也逐渐从官方话语叙事中退场,转变为城市记忆的物质性载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计划修建一个列车速度接近于飞机的国际铁路网,届时乘坐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可能只需要两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窃听丑闻"让默多克新闻帝国在道德上一败涂地.不过,面对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新闻集团商业运作总体上依然稳健,经营模式并未垮塌,一些批评家预期的"轰然倒地"或"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并未出现.这个有着严重道德缺陷的传媒帝国为何遭重击而未倒塌?默多克是如何维持集团内外部稳定的?窃听危机之后,新闻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