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拿到2011年第11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后,习惯性地先翻开目录。粗粗一览,发现有一大半内容都是关于全国历史教师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的,颇为失望,还有点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务虚”的一期,甚至暗自揣测,这其中肯定充斥着许多“假、大、空”的套话,于是便不无鄙夷地丢在一旁。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从1956年1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其间历经创刊、停刊(1959)、复刊(1980)、改版的历史变迁,今天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历经50年风雨,《中学历史教学》务实创新的风格没变,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广大中学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和喜爱历史的同学服务的宗旨没变。一、《中学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师健康成长的好伴侣我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老读者,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从大学开始就养成了阅读、学习和研究这本刊物的习惯,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如《中学历史教学》登载的《如何上好导言课?》,我作了摘抄:“今天的中国和  相似文献   

3.
在任鹏杰、黄牧航等专家指导下,结合课程实践,笔者比较研究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的基本特征(详见拙文《由“记忆历史”到“理解历史”——关于高中历史课标课程本体特征的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一年6期),构建了“理解历史原理”,提出“历史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历史智慧的人”的高中历史教育目的性主张。即培养具有独立分析历史问题与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材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具体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学历史教材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许多较为突出的成果,主要刊登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历史教学专业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问题》从2009年第1期起特设“中学历史课改专题研讨”,陆续刊载了一批探讨“过程与方法”的文章,作者们从各自的立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之热烈令人振奋。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追根溯源,问题的源头还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等,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教学问题》发起的这场讨论对完善课程标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育界关于“史料教学”的研究已逾20年,但其真正落实于中学历史课堂,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则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紧密相连,而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我看来,彭禹老师《洋务运动》一课是史料教学的成功实践。下面就结合彭禹老师执教的《洋务运动》一课,谈谈自己对史料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苏法老师在《选择历史教学材料应注意其价值取向》(《中学历史历史》2009年第8期)一文中.对本校一位老师上课时讲了有关孙中山缺点的两个史实.提出不同看法.主张“历史教师要慎重对待教学过程,适当调用或规避相关的内容,从而避害趋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言下之意,为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看似不利于学生教育的史实.就不能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学月刊》2003,(10):5-8
何凡 ,1948年出生。1981年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任历史教师至今 ,现任杭州市历史教研大组副组长、杭州市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指导组成员、杭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曾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共二十余万字。其中 ,《民主教学与素质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了一系列教学辅导用书。主持的省级课题《关于史地学科社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获省…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即兴发挥,对有些历史现象以偏概全,"想当然",与历史真实相悖。为避免"想当然"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重证据,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求"信史",对生活中的"历史知识"要去伪存真;巧借力,使抽象的问题情境化;强"内功",提高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张少男,已经在高中历史课讲台上摸趴滚打了12年。12年来,他演绎了动情、晓理、怡心、明智的课堂风情,也深深地体味到中学历史课这个“小学科”处境的尴尬。2000年他以《中学历史教育的处境与前景》为题,将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郁闷化作“万言书”,寄给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10期聂幼犁教授《命题切忌“想当然”》一文,感慨颇多。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命题工作自当慎之又慎;对“想当然”类试题,我们中学教师也应明辨是非,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西方反思性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借助问卷调查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进行了尝试性探究。探究了历史教师反思的内容,旨在通过中学历史教师“反思”问题的探究,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历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从我成为—个中学历史教师起,《中学历史教学》就一直伴随着我。可以说,我能走上历史教学研究的道路,是靠《中学历史教学》的启蒙和引导,是它领着我登堂入室,探幽入微,走进中学历史教学的美好天地。  相似文献   

14.
“皖北高中历史教师沙龙”围绕“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时,多位成员谈了他们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魏恤民老师《恣肆放谈中国中学历史教育》(简称“放谈”)一文的感想。梳理、罗列于下,以回应“放谈”的追问、表达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上看到一篇中学历史教师的文章《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解体》,[1]作者的一些观点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将文章的部分观点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8期刊载了张苏法老师《选择历史教学材料应注意其价值取向》一文。文中对某老师在课堂上选择孙中山拟以东三省和蒙古权益获取日本支持和“爱女人”为教学材料提出了批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11期刊发了李树全老师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实录》(以下简称《实录》),读后受益匪浅。作为历史教师,我也上过这一课,因而有特别感受;作为青年读者,我想从对照中得到借鉴,而感受最深的是“平实中求高效”。李老师采用的是朴实的讲述法,通过细节的挖掘、材料的呈现、问题的引导,显现课堂教学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历史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说:“在把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中学历史阅读是指学生通过看历史文章、书籍等各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冯一下老师《把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7期)一文认为“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求真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指出“真实的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从中挑选出典型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作为历史教学的内容.足也,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费心思去虚构‘历史人物’呢?”因此.他“呼吁全国历史教学界的同行行动起来,清理一下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人物.把没有史料依据凭空虚构的‘历史人物’请出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2010-2020年上海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历史教师教育的“专业技术问题”因此获得了广泛关注。据统计,上海市约有1680名中学历史教师,其中中学历史教学年限在6—15年间的教师占总数的36.61%;同时,30-39岁的历史教师中具备中学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59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