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初中生》2018,(2):47-48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日食》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选《杂物间内》这篇.这期的三篇里,我更喜欢这篇表达的“世界观”——揭示了“世界”本来的样子,既没有拔高,也没有压低.真实的世界,不像电影里有那么多的奇事、奇观.杂物间里没有藏着陨石,没有藏着宝物,也不是时空隧道的入口,仅仅是放着杂物.这是对平凡世界的认识,也是对我们真实生活的认识.在作文中能够表达真正的“真实”,实属难得.(选《杂物间内》)  相似文献   

2.
对一部写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读者总要首先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结果去检验它的真伪:“生活中真有其事吗?”莫言的《红高粱》写了“活剥人皮”,就曾被人指责为“虚假”,原因是“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中国人被中国人剥了皮”?这就是作品题材的可证伪性,即题材能被人们已有的经验和观察所否证。或许有人说,这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活剥人皮”之类可以理解为比生活真实更集中的艺术真实、本质真实。这样解释当然是很省力的。然而,被  相似文献   

3.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以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圆熟的艺术技巧,形成了巴金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寒夜》旨在“控诉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①“让人看见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②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是作者艺术构思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在艺术表现上,作者不仅着力构置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诸如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相互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冲突,用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同时还  相似文献   

4.
《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对“我”这个人物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表现人物感情、思想性格的有效载体.但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认为《百合花》是矫揉造作之作,一是作者对人物感情处理不当,二是细节不真实.有的教师也持这种看法.这是个老问题.笔者认为,作品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是昭然的,但作家对人物感情进行非适度处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读《红楼梦》,谁也没有提出作品中哪处哪处细节不真实,什么什么地方人物感情的表现有失分寸.因为,从总体上看,《红楼梦》作者没有用尽美的生活现象去表现美的本质,也没有用尽丑的生活现象去表现丑的本质.《红楼梦》所展示的生活画面,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纷坛杂陈的.而《百合花》作者用“尽美”的生活现象来表现美的本质,并且有所强化.如果说《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是适度的,那么《百合花》的艺术表现则是非适度的.《红楼梦》以其适度的艺术表现,展示生活的原貌,成为永垂史册的艺术珍品,《百合花》则以其非适度的处理方式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美育》杂志上刊载亨念同志一篇题为《银海珠玑》的短文,客观地介绍了当今我国几位著名电影艺术家对有关电影发展的某些问题的一些看法。文章说:“著名电影导演谢晋说:电影是导演中心,这是毫无疑问的。电影导演是‘用镜头进行写作的作家’”。文章在另一段中接着说:“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说:‘电影是导演中心’,我不赞成这个提法……‘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话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看得出来,这两位电影艺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首先是作品本身的要求。我们阅读的作品,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观念、意识和情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方式、感情表达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等,可以说,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结晶。阅读作品,只有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时,才能进入作者在作品中营造的“个性”领域。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作品中就会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有的作者故意在作品中留下某些“空白”,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确定”、去“补白”。换一句话说,作品本身的这种“潜在空间”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全部作品中成就最高、容量最大、艺术感染力最强的一部分。《家》的创作在巴金的文学道路上具有转折性意义。它与矛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样子》,被公认为三十年代的优秀长篇小说。 《家》写成于一九三一年,反映的是以“五四”时期为背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生活。刚从法国归国不久的巴金,构思并反映十年前的生活,不是没有原由的。因为幼年时的家庭生活对他的刺激太大了,始终不能忘怀。他说他是“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我把这个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不是单纯地把静态的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而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作用。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这里以《听潮》为例谈谈笔者的三点看法。首先,要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听潮》的作者面对汹涌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心潮与海潮共起伏。作者把人生比作大海,塑造出海潮的声音形象,表达出他对生活、对未来的热烈追求。学生理解了这一主题,才能准确地定下朗读的感情基调,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其次…  相似文献   

9.
粉碎“四人帮”以来,人们对艺术民主问题谈论得多起来了,但对“创作自由”却还未作深入地探讨和阐明,以致一些同“创作自由”有关的提法(如强调“写作家熟悉的”等)还曾受到某些人的严厉指责。“创作自由”这个口号究竟对不对?一些人的指责是否真有道理?现在是应该认真加以澄清的时候了。“创作需要自由”,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所谓“创作自由”,是指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必须有选择题材和艺术样式,并按照自己的风格特长进行艺术创造的充分自由。这不是哪一个人主观臆想的产物,它反映了艺术生产的客观规律。文艺创作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精神生  相似文献   

10.
“模仿”,辞典解释为“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从开始有意识时起,人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防。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艺术,无不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古今中外,写作史上从“模”到“创”,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庚信的《马射赋》中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人都问范开源的作文为什么写得这么好,老师怎么指导的一类的问题。其实我想说,一个人对文字是否敏感,这才是自己文章成败的关键。这样说一点都不极端,有生命的作品不是指导出来的,而是作者自然的"分娩"。看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就特别来感:《初相遇》《就这样看着你慢慢老去》——让人会想到各种情愫。  相似文献   

12.
《戏剧艺术》1979年第1期发表了陈恭敏同志题为《工具论还是反映论》一文,指责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是不受生活制约的违反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论断。《上海文学》在《为文艺正名》一文中也说:“工具说”要求文艺创作首先从思想政治路线出发,势必导致“主题先行”,这样就撇开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把文艺与阶级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雅俗共赏,莫如音乐”,音乐是人类的艺术创造,也许连上帝在造人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过人类会如此聪明,以至于发明了这样的艺术!《论语·述而》曾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说:“更多地去爱音乐、接触音乐、欣赏音乐吧!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爱着生活。”音乐是否真有这样的魅力,对人真有这样的影响?通过阅读《在声音的世界里》,在进入王蒙的音乐之旅后就可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是一篇融注作者强烈感情的谈论音乐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音乐细致入微的体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红旗谱》、《青春之歌》、《山乡巨变》和《创业史》为例来探讨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在认真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不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看,四部作品的修改版均比初版本逊色,有的可以说是失败。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值得探究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从版本的角度揭示了当代文学的某些特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过去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必选的名篇。但是,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作品呢?最近,在华中师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发行的《怎样评论文学作品》一书中,作者在对《石壕吏》作了一定的正确肯定以后,接着便指责诗中的“老翁、老妪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情绪”,说这是诗人“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塑造出来的”“驯良百姓的形象”。对于这种指责和“分析”,我以为是值得认真讨论的。首先,我认为,说诗中的老翁、老妪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情绪,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我  相似文献   

16.
纵规整个西方文学史,可以看到,十九世纪以前,现实主义尽管走过了古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等几个不同阶段,但大体上说,无外乎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现实,故称之传统现实主义;然而,文学发展到二十世纪,魔幻现实主义却打破传统,以“魔幻”的手段反映现实。观其本质,它和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酌,然而它们之间确实又存在着许多差异。探寻文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发现,从“传统”到“魔幻”之间存在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罪与罚》。 (一)《罪与罚》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变异。 毫无疑问,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他以犀利的笔为人们揭示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穷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走投无路。在作品中写到:马尔美拉陀夫患肺病的妻子无钱医治;索尼娅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出卖肉体;杜尼娅为了解决金钱问题,只好违心地答应嫁给一个自己所不爱的资产者,甚至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也可以说是由于社会环境所迫。从本质上讲,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基本上也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现实。象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罪与罚》也是通过主要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展示、生活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细节,简单地说,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这些细节,一旦被作者捕捉到手恰当人句,便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会使整首诗篇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正如巴尔扎克在《个人生活场景·后记》中所说的:“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这四部长篇小说,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大读者历久不衰的衷心喜爱.毫无疑义,它们是有口皆碑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由于它们描绘时代生活的真实性、塑造典型形象成熟的艺术手段、组织故事叙述故事的高超本领,以及运用语言的高度技巧,还将吸引一代一代的读者、哺育一代一代的作家.因此,我们虽不能说这四部小说是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但肯定他们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是不为过的.从整体上说,这四部小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显然不如前八十回,但那是因为出自另一作者之手,故另当别论)是精美的艺术珍品,是我们民族文学园地的瑰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都白璧无瑕、无懈可击了.我们如果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每部作品内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成就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后半部明显的不如前半部.人们重读这些作品时,一般是对前半部读得细致而且兴味盎然,对后半部则匆匆而过,不愿作过多的回味了;文学史著作和研究文章所征引的正面的例证多数出自前半部.我们当然不是说,它们的前半部就没有败笔没有弱点,而是说前半部成功的描写和叙述究竟太多了,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也不是说它们的后半部就没有精采之笔(  相似文献   

19.
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舞蹈教育对人的审美素质养成的功能效应。什么是舞蹈?我国当代舞蹈家吴晓邦在《新舞蹈艺术概论》中说:“舞蹈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凡是借着人体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通过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炼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地反映了某些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篇小说《为党生活的人》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品之一。关于这篇作品,作者曾在一封信里写道:“在这篇作品里,我采取了和《蟹工船》、《工厂支部》等以前作品不同的写法,进行了冒险的尝试。”①又写道:“这是力图摆脱过去无产阶级小说框框的作品。”②由此可见,这篇小说是作者抱着相当的自信写成的,是他企图向前跃进一步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 作者说过,从内容来看,这篇小说叫“为党生活的人”最合适。这就是说,他笔下的主人公安治是个完完全全为党而生活的人。安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完完全全为党而生活。安治是个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号称世界最完备的警察网”③的追捕下进行斗争。这种特定的环境对他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非但要彻底抛弃个人主义思想,而且要完全牺牲在正常情况下许可存在的个人利益、个人生活,把个人的全部精力以及全部感情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的事业。无疑,这是对一个革命者最严格的考验。安治自觉自愿地接受了这种考验,并且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对于党的工作,他竭尽全力,拼命去干。要求自己一天过“二十四小时的政治生活”还不满足,又提出“一天工作二十八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