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稀见戏曲剧种已成为地方戏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概述了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研究的三个维度:"本体研究"生态研究"和"文化研究",既有对戏曲本体的精细考证和艺术审美研究,也有对戏曲文化生态的田野考察和对策研究,还有对作为"生活文本"的稀见戏曲剧种的生活性特征和文化意义的凸显.对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安徽戏曲文化的知识版图,也能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合适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地方剧种趋同,究其原因是剧种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发生变化。保护剧种个性,降低剧种趋同速度,必须从地方文化生态的保护入手,还需增强剧种适应文化生态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稀有剧种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但是,这些无价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流失。造成当今稀有剧种生存危机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没能找到一个有益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政府及戏剧艺术工作者缺失戏剧发展赖于支撑的思想理论工具。文章论证了事业性是稀有剧种的根本属性的思想观点,提出并论述了建立多元文化观对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作用,试图构建一个在宏观上引领稀有剧种保护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篇以南音音乐为主体,通过南音与南戏各剧种及其剧目的人文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纵与横的深入比较,以更好认知南音音乐在南戏各剧种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认识到提升文化意识、妥善保存自己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5.
课内提升(一)填空。1.《打渔杀家》是__剧的传统剧目之一。该剧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从角色上看,有生、__、__、__之分,从技巧上看,讲究__、__、__、打等当行本色。2.《打渔杀家》以梁山好汉__(萧恩)父女捕鱼为生,却横遭勒索,被迫起而抗争,杀死恶霸,远走他乡的故事为主要内容,表现  相似文献   

6.
湖南花鼓戏和陕西花鼓戏同属花鼓戏剧种,由于明清移民的影响,二者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地域性差异.本文以长沙花鼓戏川调和商洛花鼓戏筒子戏为例,探讨二者在腔调结构上的异同,以期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域同宗音乐的发展、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都走上了梁山聚义的道路,习惯性说法叫做"逼上梁山".当今社会,虽然条件已然不同,但将英雄逼上梁山的某些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分析"逼上梁山"现象所反映的民众的文化心理,就显得极为必要.并进而联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山孝子论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数位梁山孝子。根据曾参孝有三等之说,文章把梁山孝子分为三个类型:尊亲之孝、弗辱之孝和能养之孝。文章主要运用我国传统孝文化观点,对梁山孝子加以解析,以此来探讨作者塑造梁山孝子的目的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州老丝弦是活跃在深州东安庄乡西辛庄村的全国稀有剧种,属于具有文化特性和民族文化渊源的口传心授戏曲文化遗产。它的主要曲调是"河西娃娃调"。传承和发展老丝弦,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的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苏奇灯笼画所在区域现有戏曲剧种13种,几乎囊括了黄河流域的半数剧种。文章通过对苏奇灯笼画题材与戏曲文化的互动与耦合、苏奇灯笼画绘画风格对戏曲形象的借鉴、苏奇灯笼画与戏曲的精神互动等内容的阐释和分析,归纳出苏奇灯笼画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核,探讨了苏奇灯笼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淮剧是江苏主要剧种之一,盐阜地区是它的主要发源地.淮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一代代艺人们别具匠心的创造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遗产.本文主要介绍了淮剧常用的基本曲调之一--淮调,将主要从淮调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进一步就淮调的理念、形式与内容的传承和演变等方面论述它对淮剧的影响,使大家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淮调及其在我国现代淮剧音乐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促进我国淮剧音乐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昌调腔是一个古老戏曲剧种,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2012年至2016年对该剧种演出市场的调查,分析其演出场次与规模变化、剧目构成、演出性质与类别来认识新昌调腔在"非遗"语境下的发展以及它在当下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怀调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性剧种。清朝中期,山西上党梆子传入辉县后,融合河南地方民土人情形成的戏曲剧种,其形成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豫北怀调的渊源、怀调剧团的创立及发展、怀调音乐的伴奏乐器、剧目、唱腔板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在百姓中有一句谚语:"不吃不喝不尿尿,也不能忘了听怀调调!",它在群众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地位。但现在发展却很迟缓,因此,保护和传承豫北怀调的任务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桂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桂剧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特征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本文结合桂剧的发展历程,对新时期桂剧创作的基本特征作详细的解读,以促进桂剧的传承、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乌江流域的原始戏剧剧种,酉阳阳戏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的戏剧角色、固定的表演场所、完整的表演程序、独特的阳戏道具、丰富的戏剧剧目、优美的戏剧音乐和灵巧的戏剧动作,构成了传统民间戏剧拥有的基本元素。但是当下阳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民间戏剧班子数量减少,传统剧种数目锐减,戏剧表演机会降低,酉阳阳戏陷入严峻的传承现状,优秀的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面对迅猛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需要社会转变保护观念,树立全民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体系,借助官方及民间社会力量对酉阳阳戏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寻找到酉阳阳戏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6.
《原野》是话剧大师曹禺于抗日战争前夕创作的现代话剧经典。自出版以来,不同时期的导演对其进行了跨媒介、跨剧种的改编与排演,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现代经典文化传播中的盛事。由《原野》改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现代文化经典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赓续与新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时候,也应重视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发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保定老调是河北梆子的一种,保定老调是独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华北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极广.经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演艺发展,老调逐渐形成了质朴健朗、大气豪放的剧中风格,通过对保定老调的探索与调查,对于研究地方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当地的民族发展史、文化艺术发展史乃至风物人情,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长廊中最为优秀的艺术瑰宝,而黄梅戏最为地方代表性剧种,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地方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推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黄梅戏表演专业是当前我国培育优秀黄梅戏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究黄梅戏这一剧种本身的形体训练教学,对于实现黄梅戏本身的丰富式发展、扎实推进黄梅戏协调感提升,培育更多的基本功过硬、功底扎实的黄梅戏优秀演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调腔艺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源于新昌的历史人文环境,是新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虽然没有大人们那样高亢的嗓子,也没有他们那样的“腿脚”功夫,但他们对调腔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却一点也不比成年人逊色.更重要的是,调腔唱腔中独特帮腔尤其让幼儿喜爱,以及复杂多变的情节,性格鲜明的形象,色彩丰富的着装,构图独特的脸谱造型等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调腔中的很多都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对于陶冶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都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从幼儿实际出发,着重研究在幼儿园中如何传承“非遗”调腔的实践研究,切实有效地提出了调腔启蒙教育的可行性与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