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丹丹 《上海教育》2011,(14):47-47
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教师不是作演讲,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或者顺"话题"的脉络,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小小课堂,5个学生,其中4个美国人,1个中国女生。5个学生在黑板上自由涂鸦,其中一个高个儿美国男生画了一个人,手中提着一个公文包;唯一的那个美国女生画了一个女人,长发飞扬;中国女生则没画出什么,只是写下loyalty(忠诚)这样的词语。你一定要问这是什么课堂,学生们在做什么。你或许认为这是学生们在完成某项跟美国文化相关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恼人的时差     
到了美国,我需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时差。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是9个小时,要把我的“中国钟”调成“美国时间”还真不容易。出机场时是美国时间下午5点,但在中国还是半夜。一到住处,我倒头就睡。  相似文献   

3.
《中国孩子在海外》一书中有一个在美国读初中的孩子邵司晨,她在《我到底是谁》的自问中写道:“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可在爸爸妈妈眼里倒像个美国人……”她喜欢听老师讲中国的长城,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但她不喜欢上...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走马观花一圈下来,有个比较强烈的感受:中美比较,无非两个词——差异和差距。中国,是一个延绵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相比之下,只有两三百年历史的美国只能算是一个新生代国家。中国从悠远的历史中发展而来,如同古老的自然村镇;美国是被规划出来的,如同拔地而起的经济开发区。自然村镇与开发区的比  相似文献   

5.
击掌     
一天,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白人学生向他走来,说道:"嗨,give me a five。"他这样说了好几遍。中国学生当时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个强盗(在索要5美元)。他告诉这个美国学生自己没有5美元。美国学生看了看中国学生,生气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击掌     
一天,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白人学生向他走来,说道:“嗨,give me a five。”他这样说了好几遍。中国学生当时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个强盗(在索要5美元)。他告诉这个美国学生自己没有5美元。美国学生看了看中国学生,生气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7.
击掌     
一天,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白人学生向他走来,说到:“嗨,give me a five。”他这样说了好几遍。中国学生当时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个强盗(在索要五美元)。他生气地告诉这个美国学生自己没有五美元。美国学生看了看中国学生,生气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8.
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走,一个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或Hi,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到一个有关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高三学生的一份调查报告,记得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愿意以后当一个普通人,一个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人,还是当一个卓越的或出众的人?调查发现,美国高中生选择当普通人的比率最高,大约占70%左右。而中国学生选择当普  相似文献   

10.
欧洲,尤指法国是传统汉学的中心,"中国研究"则是以美国为中心。费正清是公认的中国学创始人,也是"中国学之父"。他打破了美国传统汉学的模式,研究近现代的中国从而确立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研究。本文旨在从4个方面探讨费氏对美国的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美国中国学研究由传统的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学研究过渡的领军人物;促使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形成学科化、机构化的特点;"冲击—反应"研究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使美中关系史研究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略窥到美国汉学(中国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用心不良提高美台关系最近,美国政府断然决定提高美台关系,在我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下,美国政府同时又宣布美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表面上看,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实际上美国坚持的却是两个中国──政治加经济的中国和经济的"中国"(编者注:也有...  相似文献   

12.
话说一艘船在海上翻了,四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漂流到了一个孤岛上,为了活下去大家只能自力更生。中国人甲说:我会捕鱼,我要努力工作让大家有鱼吃。中国人乙说:我擅长爬树,采集椰子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中国人丙说:我会建草屋,我来造房子吧。中国人丁说:我没有什么本领,我就去捡树枝生火吧。此时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美国人身上,美国人说:我什么也不会干,因为我有肥胖症、高血压、脂肪肝。四个中国人听完立刻火了,但一看美国人确实胖得不行,貌似确实干不动活了,于是五个人达成协议,先由四个中国人负责干活,那个美国人就负责吃喝,等美国人把身体养好之后再做事。  相似文献   

13.
林达 《高中生之友》2012,(20):20-21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待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对话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教授,一直很难忘2001年您在北大开设的比较哲学研讨班,时过两年多能够再次在北大见到您,真是非常高兴。能否首先请您谈一下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这次来中国,有两个目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目的。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在我看来,促进美国和中国这两种伟大文化之间的深刻对话是非常必要的,而哲学是建设这一文化桥梁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我对于美国实用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能够引起共鸣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我认为,他们之间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为我们建设这种强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饶毅 《留学生》2010,(1):36-37
美国有个典型的说法.叫“美国梦”,一个赤手空拳的移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美国的环境中.获得某个方面的成功。这个美国梦.不仅用来激励移民和普通人.也用来说明美国体制对于个人发展的优越性。我希望.本世纪的华人能创造一个“中国梦”:全体华人.不分地域.国籍.集体努力建设一个群体幸福的中国.以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约 10年来 ,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就在好奇一件事 :我 ,一个美国人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而且是古代中国。毕竟 ,从那些他们熟悉的美国电影里 ,十几岁的美国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赛车和玩橄榄球上——我几乎想不到哪一部好莱坞影片里 ,英雄在学习古代汉语。因此他们的这种好奇 ,部分地是这些美国电影造成的。但另外也是因为美国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 ,似乎必须有一个和中国人不同的理由。下面 ,我将会从我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谈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和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湾当局求生存的前提。重点论述了蒋氏父子虽未完成统一事业,但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粉碎了美国搞“两个中国”的图谋,发展了台湾经济,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利国利民;同时揭露了李登辉放弃一个中国原则、搞“台独”的阴谋,分析了制造”两个中国”是不得民心、行不通的。台湾当局欲求生存,必须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来,加速祖国统一,否则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8.
林达 《教师博览》2012,(2):50-51
看到一个中国学者在感慨,大意是说,看看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胖子拽着个风筝在大雨中疯跑,发明了避雷针;华盛顿据说率先把骡子引入美国农业;  相似文献   

19.
韩诚 《神州学人》2014,(10):19-19
1978年我过得很踏实,我以为我的人生已经定了。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正在做论文的研究。等写完论文,拿到博士学位以后,我会在某一个美国大学当教授,找个美国老婆,生2.2个孩子(美国平均数)。虽然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但作为美国人我当时不可能来中国大陆学习。  相似文献   

20.
有个笑话说,一位美国人,大概还是学者,访问中国一个月,回去就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他第二次访华,待了三个月,只写了一篇文章。后来,他又来中国,一待就是一年,返美后没有再写只言片语。我觉得这个笑话正是在说我,因为我在美国的考察刚好一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