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杨宪益也许是中国最后一个集“士大夫”、“洋博士”和“革命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了。他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范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红楼梦》三卷本,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相似文献   

2.
一、1905年革命与《10月17日宣言》 1861年改革以后,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出现了“反改革时期”,此后沙皇在维护传统体制和追赶西方模式之间来回摇摆。到20世纪初,农村公社与市场机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俄国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纪之交俄国先后两任内务大臣——维特与斯托雷平是两个大改革家,他们主政20余年,对推进俄国现代化进程各有建树,因此成为苏联解体后“改革史研究热”中被谈论最多的改革明星。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4.
自18世纪以来,国外已有拉丁、法、英等多个语种的《尚书》译本问世,其中西方汉学家理雅各的《尚书》译本,“自行世以来即已成为西方有关中国学术的经典作品,至今不能废”。从准确性、完整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综合考证,迄今为止,理氏译本的确是无以替代的最佳《尚书》译本,其译注彰显了一丝不苟的朴实学风,而这种朴实学风的形成,正是其践行“解经先识字,译典信为本”理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三言”即冯梦龙编辑的三部通俗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它的编辑特色是:1.时代性,“三言”所辑入的作品本身及思想内容多与明代市民阶层的兴盛和内忧外患严重的形势密切相关;2.目的性,“三言”的编辑,是为了借文艺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3.倾向性,“三言”所编辑的作品,大多反映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4.兼容性,其故事发生的年代,上起春秋,下至当世,反映了各方面的思想和愿望;5.通俗性,其作品多来自民间,语言通俗,易于传播;6.全集性,几乎将当时流行的优秀话本“艹鬼括殆尽”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98页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第一目是《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其中说,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日甚一日,并重点讲述了俄国的扩张。俄国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工业革命的(课本第67页),而课文所述事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世纪中期(即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在北方,从瑞典手中夺得芬兰”,发生在19世纪初;“在西方,攫取了波兰大部分地区和罗马尼亚部分地区”,这是在19世纪早期的维也纳会议上确定的;“在南方,相继侵占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许多地区……并割占了伊朗的外高加索地区”,发生在19世纪…  相似文献   

7.
理雅各和韦利是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汉学界的阶段性代表人物,标志着英国“传教士汉学”向“专业汉学”的历史过渡。从翻译生态伦理的综观视角,细读两位汉学家的《道德经》译本,主动把握传播中国文化的诠释权与话语权,实现典籍英译研究历史性与现代性的交互嬗变,在弥散性与散点式的翻译生态链中,促成“译者—译境—译文”的融合迭新,在新文科背景下合理拓展《道德经》英译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一的“父与子”,构成了多部作品的主题。然而进入20世纪,尤其是1905年革命之后,这个传统主题却消失了。显然,文学上的这一变化是俄国现实的折射,无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母亲》,还是现代主义的典范《彼得堡》,都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反思,都为一个世纪以来俄国文学中的“父与子”主题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9.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摒弃了中国公案小说过多宣扬伦理道德观念的模式,重点着墨于对案件现场的勘察与线索的推理;抛弃了中国公案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传统,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运用公案小说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同时在故事结尾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戏剧、小说都是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被引进法国的。19世纪是法国汉学家译介、研究中国戏剧的自觉时期;中国古典戏剧担当了中西(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先锋角色;19世纪法国汉学界引进中国小说,以传奇、才子佳人小说为主,20世纪突破了这一单一化格局,注重于长篇巨制的翻译介绍,以小说作为认识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参照,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活力。但它们承袭的依然是前辈所确立的纯文学的文化观照传统。对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的探索,以都市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白话小说的兴盛、发展,是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小说研究最具理论功底和学术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理论代表了晚明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儒学典故。不过,先行研究中并没有指出其中某些中国元素的出典,也没有考察借用的意义,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学吸收和改造的方法。本文以"轩辕黄帝之阴阳术"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应出自中国史书《史记》,认为作者景戒将《史记》中关于"轩辕黄帝"与"阴阳术"浓缩成一语,并将其与佛教人物和因果报应相比附,实现儒学向佛教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关于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讨论之中。除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热烈的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激发了那些对中国文学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多的国际读者的兴趣。论文从一个意大利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的情况,并以对《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代表作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为例,从叙述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论述了莫言作品中最吸引国外读者的因素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三民”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理论源头。严复框定了改造“国民性”的整体性理论架构,之后的梁启超以“新民”为己任进行“三界革命”,胡适立足于“个人主义”发展“平民文学”,周作人强调人间本位的人道主义的文学,鲁迅立足于“立人”思想重塑民族魂的新文学创作,都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学作家群"是中国当下文坛客观存在的教育和文化现象。发轫于毛泽东5.23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的延安时期文学,光大于西安,西部各省地均有分布。尤以"西北大学作家群"最为突出。西部"大学作家群"之成因、研究推介现状等都值得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自18世纪末开始译介中国通俗文学作品,迄今已逾二百年。老一代汉学家如В.П.瓦西里耶夫、B.M.阿列克谢耶夫在介绍和研究中国俗文学与民间文化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当代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司格林、华克生和郭黎贞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对中国俗文学与其他民族俗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研究,是前苏联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俄罗斯。俄罗斯中国俗文学研究具有材料特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观点创新的特点和长处,但也存在着用源于西方的一般文艺学、美学理论生硬诠释中国文化和后继乏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西方世界变革日新月异.严复为寻求国人在思想和身体上彻底改变和解放的救国之路,他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物竞天择的思维方式,推行学校体育,提倡女子体育,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倡导"军国民"教育思想下的"力、智、德"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达”看英译《瑞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雪梅 《海外英语》2012,(1):175-176,178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不仅为中国短篇小说赢得了很高的世界声誉,也为后世的外文翻译留下了不小的挑战。以严复的"达"为标准,探讨郭临英译版本《瑞云》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