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种神秘文字曾引起江泽民主席的浓厚兴趣;这是个比甲骨文更难破译的“世界之谜”,这些古老的“契丹小字”中保存着许多极珍贵的历史资料,解读了它,就能把人带入一个神奇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46-46
2002年6月10日至10月10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设计者在对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文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后,没有采用以往常见的“草原文化”主题,而是将视线集中在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之上,以契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线索,  相似文献   

3.
冯淑然 《兰台世界》2017,(20):97-100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地区,生活着高句丽、靺鞨、契丹、契丹族、奚族、室韦、霫、流鬼、乌洛浑等众多少数民族。其生产方式以游牧、狩猎为主,兼农耕、畜牧。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蒙东部、河北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本身的民族血统,和国力的强盛,初盛唐统治者表现出对各族一视同仁的进步而开放的民族观。为维护统一安定,唐王朝针对东北各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羁縻州府、和亲和封赏政策,交互使用,加强了中央政权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尹勇 《兰台世界》2011,(6):73-74
本文通过对唐幽州节度使李怀仙相关史迹的新考察,认为其人应为奚族后裔,以往学界关于他出于粟特民族的说法难以成立。中古时期营州地区异种之间通婚频繁,东北亚游牧诸族中生活着大量的“类胡”成员,李怀仙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阜新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阜新之名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取“山阜日新”成语中的二字而得名。现有查海遗址,以其8000年的久远年代,堪称“中华第一村”,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誉为“契丹摇篮”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相互融合为特色,  相似文献   

8.
若以对话的观点反观传播,现代世界流行着两种传播样式。一种表现为“自我中心的谈话”,另一种为“讯息中心的传播”。前者被思想家们称作。独白”,后者为“技术的对话。。’”它们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传播问题的主要症结。按照马丁·布伯(MartinBuber)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的关系世界里。这种关系用两对人称代词表示:“我与它”的世界和“我与你”的世界。“独白”与“技术的对话”是属于。我与它”的那一重世界。这是一个分离的、不相连的、各自的世界。“我与你”的世界则是一个相遇的、共生的、创新的、息息相关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人文化产生于日本,日本青年的单身率逐年增长,随之在日本社会的单身经济中衍生出一系列的单身文化.一人文化是指十分珍惜和享受一个人的生活,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也要活得精彩,这样的一群青年也叫“一人族”.社交媒体的普及发展,给我国青年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人族”青年会将自己的单身日常上传到社交网络平台,记录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7,(30):15-15
我任职于一家美国咨询公司,作为公司驻中国的唯一全权代表,众人看来万般风光的我过着SOHO-族和四处奔波女“飞人”的双面生活。“商场如战场”,不论是SOHO还是“飞人”,瞬息万变、变化莫测的商场决定了人在哪里办公室就在哪里。为了满足平时我要移动办公的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辽代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东北建立的王朝。辽建国后,加快了南下扩张的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契丹人受到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镜像”一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如“中国镜像”、“传媒镜像”、“全球镜像”等等。“镜像”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周遭的人和事物(他者)成为人们认知自我的“镜子”,人们在“镜像”中发现自我,形成主体意识。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大众传媒在现代成为最大的“镜子”。人们在大众传媒提供的“镜像世界”里关照自身、认知世界。“媒介镜像”不等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的映照,但它真实地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左右着舆论的走向。而我军新闻学者朱金平就在其《舆论战》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镜像世界…  相似文献   

15.
王洁 《视听纵横》2005,(5):50-51
电视节目是一种“动”的艺术。人类的生活起居、探索自然、改朝换代,以及人类情感变化、善恶表露等等,无不体现一个“动”字。或自动、或互动,不动则就没有今大的世界。世界万物永恒的运动,又推动着宇宙的千变万化——包括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倒退与毁灭。作为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当然也就离不开一个“动”字。无“动”则无戏(艺术)。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可是人们往往不了解或不注意,在这个“世界”的后面还有一个支持着它的十分严谨而复杂的“世界”,这就是庞大的广播电视技术系统,这个“世界”终于露出了“水山一角”──《声屏世界》技术增刊与大家见面了。广播电视是当今社会倍受人们喜爱的大众传媒,也是威力强大的宣传舆论阵地。它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形象生动逼真,号召力、渗透力和融合力极强。广播电视之所以有着自己这些独特的优势,就在于它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于其他媒体,就在于它依靠着不断地用现代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技术系统的支撑。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彭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2):I0016-I0018
他们不仅保护并使用着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还兼容并蓄,让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这方热土深深扎根 “去读书吧”,这是纳西语“天雨流芳”译成汉语的表白。纳西人把“天雨流芳”刻在纳西族木氏土司府第二道门“木牌坊”的上方。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让人们感到古老而迷人的东巴文字,连同东巴文化一起,会像散发着芳香的天雨一样,永远沐泽着那些尊重传统、追求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阿尔山地区曾是蒙古民族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它是蒙古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这里曾先后成为蒙古塔塔儿、翁吉刺、哈拉哈、车臣、科尔沁等大小十几个蒙古族部落繁衍生息游牧的地方。又因这里的温泉之故,使得它更成为蒙古民族心目中除“圣山”(不尔罕山)、斡难河、成吉思汗陵以外的又一“圣地”。所以,每到夏季,总会有众多的蒙古人及具有蒙古族血统的人不远千里,  相似文献   

19.
契丹之称,最早始于《魏书·契丹传》。唐天复三年(903)耶律阿保机被拜为于越,掌握部落的所有军政大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后改称辽,从此开始契丹族庞大帝国的统治历史。在契丹民族的历史上对古城沈州建立做出贡献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首先,辽太祖是沈州古城建造的奠基人。建私城是契丹民族的特有社会现象,在契丹没有建国之前,契丹人通过战争掠取私奴和关内流人的投附,在他们统治的区域内让私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形成村落,聚村为城,这些地区便成为了契丹贵族的私城,称为头下城,是军城,这样每个城都属于某个…  相似文献   

20.
满族先世女真人原是散布于明朝辽东边外的一个以骑射为长技的小民族。 17世纪初迅速崛起 ,建立了清朝 ,并改族号为“满洲”。 16 4 4年 ,清朝定鼎北京 ,这成为满族人入主中原内地 ,统治包括汉族在内的众多民族和辽阔疆域的开始。关于明末清初的中国人口 ,难以精确统计 ,估计至少在 1亿以上 ,而在当时“从龙入关”的 2 1万八旗男丁中 ,真正出自满洲血统的只有 5 .5万余人 (见安双成《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载《历史档案》 1985年 4期 )。历史上 ,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 ,虽然都曾入主中原 ,但满族人以如此悬殊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