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老师检查作业,问一位同学:"你完成作业了吗?"学生答:"差不多完成了。"我们一听这个答案,心想:昨晚的十道题大概他有两三道没做吧。可经老师一检查他只写了一道题!这样,他写的作业实在是差很多。可他为什么不说自己的作业只写了一点点却要去敷衍呢?且让我们换位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7,(12):47-48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问我们:"上课时,假如有学生突然问你所不知道的问题,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如果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从何谈起?于是老师传授我们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复学生另一位老师则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说说看?"转移回答对象,然后老师在学生众多答案中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我们都抚掌称妙,这两种方法既掩饰了老师的"无知",维护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案例回顾 某一天,高一某教室,倪老师在进行<种族与人口>的教学.倪老师问:"地球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很多学生都从书本上找出了现成的答案:"300万年前!"突然,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举手了:"老师,300万年前还没有文字,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知道的呢?""很好!"倪老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表示了肯定,"这个问题相当好,这涉及到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那么其他同学知道答案吗?"学生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4.
暗示无痕     
徐新星 《教育艺术》2007,(10):40-40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孩没有带书,男孩说他忘了带.同学们笑起来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5.
造句     
《考试》2005,(3)
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  相似文献   

6.
幽默哈哈镜     
造句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名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 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  相似文献   

7.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一名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都错了!答案是水。"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观摩一些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较出色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总是可以听到老师鼓动性的话语:"回答得真棒,掌声鼓励""你真棒,表扬他"……每每学生听到老师此语一出,立即心领神会,整齐地鼓三次掌,并且伸出大拇指转向被表扬的学生来一句:"你真棒",然后又正襟危座,这种现象在一节课上往往要反复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9.
每次数学测验、考试结束,常常听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道题答案等于多少?”并随处可见几个同学围成一团,互对答案,对试题的答案争论不休,情绪极为高涨,求知欲望强烈,都在探究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种现和公理学称之为"即时确认原理"。根据这个原理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减法     
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题目是这样的: 11-9= 15-9= 16-9= 18-9= 看过这些题目,许多小朋友都很快得出了答案,还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而我在做这些题的时候,还惊奇地发现这四道题都是十几减9,而且计算的结果都正好是这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加1。想到这儿,我迫不及待地  相似文献   

12.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7):2-3
勤奋的孩子老师:"你计算好这道题了吗?"学生:"已算好了,而且算了十次。"老师:"你学得真好。"学生:"但是我得到了十个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意外收获     
杨凌会 《教育导刊》2003,(12):56-57
最近,学校的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猫咪合唱队要参加动物联欢会的演出,其中有19位猫先生,17位猫小姐,你认为它们可以怎样排队呢?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步骤,先算出猫咪合唱队一共有几位队员,然后再思考这些队员可以怎样排队。第二步是开放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群策群力,几乎将所有的答案都穷尽了,教师在备课时也考虑把学生可能说到的9种答案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9种答案可以用下表表示:按照上面的思维模式,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9种。然而后来,当我把…  相似文献   

14.
下课了,我来到办公室,只见众老师皆大笑不已。我想:又有了什么乐事?这时,六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招呼我过去,给我看了检测卷上这样一道填空题:“2006年是年。”学生的答案是“:2006年是狗年。”这个答案上被打了个鲜红的叉叉。我疑惑不解“:这道题没错啊,怎么会打叉?你们又笑什么  相似文献   

15.
某日在街头行走,忽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惊喜的呼喊:"老师!你也在这个地方住呀?"我回过头,看到一位文质彬彬、衣着得体的女孩子,脸上盛满盈盈的笑意,用亲切的眼神含笑地望着我。我在记忆库中拼命搜索,却没有任何答案。女孩大概看出了我的茫然,连忙提醒道:我是某某山区的学生,叫某某。  相似文献   

16.
田野 《课外阅读》2012,(11):4-5
一位山村女教师上公开课,在黑板上写下了"飞机"两个字。学生问:"老师,人坐在飞机的哪个部位?"老师说:"人坐在飞机的翅膀里。"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谁也没坐过飞机。不过,在教室的后面坐着一个经常坐飞机的人,他就是崔永元。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女教师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8.
小呱呱鸟的一位老师喜欢提问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同学,有一次,这位老师在讲试卷时,发现小呱呱鸟正在睡觉,就故意提问他:"小呱呱鸟,这道题答案是什么?"同桌小鹦鹉捅了他一下,他反应很快,立马站了起来,很沉着地回答:"老师,这道题应该选C。"全班哄堂大笑,老  相似文献   

19.
开心八爪鱼     
勤奋的孩子老师:"你计算好这道题了吗?"学生:"已经算好了,而且算了10次。"老师:"你很认真,真是个好孩子。"学生:"但是,我得到了10个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作业中,有一道习题的正确率惊人的低,只有18%.这道题是:"有一个整数,把它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之后是10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是( )."学生的主要错误答案是99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