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生看视频听读课文)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了?生:燕子帮蜗牛搬家。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我把这个故事讲下去?(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师生合作讲述)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生接着把故事说完)师:你真棒,比刚才…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寓言,你还记得这些寓言的题目吗?生:记得。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师:说得很好。请想一想:寓言是什么意思?则是什么词?生: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小文章。生:寓是寄托、假托的意思。生:则是表示量的词。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出示投影:一个汗流满面的人正在一棵一棵地拔禾苗。)谁来说说图片的内容?生:一个人正在干活。生:一个人往高拔禾苗。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评:投影放图片,有…  相似文献   

3.
一、联系生活,寻找童话师:喜欢童话吗?生:喜欢。师:为啥喜欢童话?生:因为童话有趣好玩。生:因为童话能用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师:你看过哪些童话?……师:课本上有童话吗?生:我学过《小稻秧历险记》。生:我学过《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4.
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能看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些故事吗? 课件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故事的图片。  相似文献   

5.
一、练习导入,谈话揭题,合作解题师:6年下来,同学们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不少成语。我说几个成语,看你是否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演变来的。(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生:它们都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师:谁能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吗?生:寓言大都是短小虚构的故事。生:寓言总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师:很好,说完整了。我们将要学习两则寓言。它们与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不同的是,它们都是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的。今天,我们先学第一则——《矛与盾》。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恐龙的名字,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师: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师指黑板,学生读:恐龙)师:喜欢恐龙吗?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课件出示雷龙图片)生:梁龙。生:蛇颈龙。生:细鄂龙。生:雷龙。师:到底谁猜对了呢?(出示“雷龙”字样,猜对的学生跳起来欢呼,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真聪明,恐龙知识真丰富!师:再猜!(出示梁龙图片。)这个准能猜对!生:梁龙。师:你怎么知道?生:因为梁龙特别长。师:说得对。(出示剑龙图片)它是谁?生:剑龙。师:这个呢?(出…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 ̄53页。教学过程一、猜:回忆观察方法师:(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这是老师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积木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学生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适当提示,如学生猜10个,教师说“:猜多了”,学生猜1个,教师说“猜少了”。)师:猜对了!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生:(片刻后)猜不出来。师:是啊,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吧,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就算你们猜对了,应战吗?生:应战!师…  相似文献   

8.
[案例]师:同学们,你们猜猜,今天老师口袋里鼓囊囊的,究竟装着什么?学生纷纷猜测:我猜是几本书;我猜是一把伞;我猜是玩具……师:(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糖果)没想到吧,是一颗颗穿着裙子的糖果。请你们用眼睛仔细观察最外面的糖纸,你看到了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见糖纸像一件花花绿绿的外衣。师:观察到了它的颜色,想得真不错。还有不同的吗?生:我觉得它像一座小房子,糖娃娃就住在里面。师:挺有创意,与众不同。来,我们一起请出里面的糖娃娃吧。怎么样才能请出来呢?请大家想想办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过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他…  相似文献   

9.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由四项活动组成:观察物体的沉浮,观察更多物体是沉还是浮,物体的沉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思考和讨。沉浮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中,怎样选择材料至重要。下面根据教师的执教实例,谈材料选择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些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师:(出示一木块)这是木块,我它放到水里,你们猜是沉还是浮?生:浮。师:(演示)猜对了,(出示弹珠)这个呢?生:沉。师:(演示)也猜对了,(出示瓶…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专题导读,指导学习策略师:大家一定听过、看过孙悟空的故事,你知道孙悟空的故事出自哪本书吗?生:《西游记》。师:请大家翻到课文目录看第五组。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一篇课文选自《西游记》。你知道是哪篇课文吗?生:《猴王出世》。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三篇课文的出处。(出示课件:课文出处)师:本组的课文全部出自名著,你对这几部名著有哪些了解?生简略介绍对四大名著及《史记》  相似文献   

11.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生:鸽子嘴里有树枝。师:这是橄榄枝。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和平鸽》。师:现在我们再看看毕加索。(课件出示毕加索画像。)师:你知道毕加索是什么人吗?生:我知道毕…  相似文献   

12.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3.
曹慧  付国华 《山东教育》2004,(25):45-46
一、探究的起点从情景创设开始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谁来说一说你们都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生:《蓝猫千千问》、《哪吒》……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而且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动画片《冰河世纪》的片断,你们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片片断)师:好不好看?喜欢吗?老师不仅带来了动画片的片段,而且还从动画片中截取了几幅漂亮的图片。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欣赏时注意看下面这些图片上的痕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留下的?(课件逐一播放“老虎在雪地上的脚印、獭鼠围着老虎画的圈、老虎和大象撞到冰墙上留…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93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故事激趣。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师:同学生猜一猜阿福的衣服做的会怎样?(画面停在第2幅,学生猜)生:太小了。(出示图片,衣服小了)2.引发思考。师:徒弟明明把身长也做成了三拃,衣服为什么却小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生1:徒弟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听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课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之后,教师巧用一则游戏(小魔术)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最近,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长了一样本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不用看就能知道你手里拿的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你们信吗?生:不信。生:信。……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将几张事先写有“葫”、“盯”等生字的卡片交给他,让他拿出一张,背着老师给大家看,然后请老师猜。师:(做出思考的样子)我猜这个字一定是“葫芦”的“芦”。生…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7.
上《咬文嚼字》课在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赏析之后,在贾岛“推敲”的故事尘埃落定之后,咬文嚼字再次进入高潮———师:唐代诗人齐己有一首诗《早梅》,其中有两句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大家想一想,觉得这里填一个什么字较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顿时炸开了———生1:千枝开。生2:万枝开。生3:三枝开。生4:数枝开。生5:几枝开。师:生1,你怎么想到“千枝开”呢?生1:因为唐人有诗为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嘛。(生笑)师:好,有道理。那生2,你也是这个理由?生2:是,不过这只是理由之一,我也有诗为证:“黄四…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才听了一首好听的歌,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北京的风光图片。 (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认识生字“安、广”,认读词语“天安门广场”。 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非常想去看看。 (教师板书“我想去看看”) 师:同学们能像他这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心愿吗?  相似文献   

20.
片断师:请看!(CAI课件展示一棵柿子树上挂满了桔红色的大柿子) 生(齐):哇!好漂亮!(学生脸上露出惊叹、羡慕的神情) 师:喜欢吗? 生(齐声响亮回答):喜欢! 师:这些柿子里面藏的有我们这课要认识的新朋友--生字、新词。谁要是读对了这些词语,而且还能读出它们的意思,这个诱人的大柿子就送给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