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训练目标了解多项选择题的特点,掌握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二、创历解析多项选择题是近年来高考语文第2卷阅读测试使用的题型之一,它与境空题、简答题配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测试阅读能力。多项选择题大多着眼于测试文段整体内容的理解。切1.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文的“‘C”,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B.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C.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桔(1997年第28题)这道题要求考生以选文作者的观点为标准,审查各选答案5种…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共同评价这道填空题,你们感觉怎样?
  生:好题!
  师:是的,我也有同感。正因为如此,很有必要对这道题进行回顾分析,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解题的技能和睿智的思维。由于是填空题,试卷上反映不出诸位智慧的闪光点,当然也看不出“误入歧途”者的“尴尬”,所以我现在非常渴望大家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思想美构成了散文的内容,而散文的艺术美则是散文思想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探讨散文思想美的过程中,为了对散文的美感教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我们也应该探讨一下散文的艺术美。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思美。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杰出文艺批评家刘勰就曾经把构思称作“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构思,就是作者对于主题思想的艺术处理。对于散文来说,构思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是因为散文题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曾说:“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赏读席慕蓉这篇散文的关键,即在于找到她这篇散文的心。本文由三个看似不相关的片段联接而成,孤雁、荷花、小草,分别被作者铺衍成一段美丽的文字,然后不容置疑地组合到了  相似文献   

5.
朱震国 《新读写》2013,(11):36-38
“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这是今年高考江苏语文卷的一道成语填空题。多半可能出于有意,题句所述与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形十分相似,对于散文教学而言,尤为恰切。  相似文献   

6.
陈蕊 《教育艺术》2024,(5):51-52
<正>散文阅读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能够高效率阅读散文、高质量理解散文,对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大有裨益。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通过阅读看似“形散”的文字,理解“不散”的神,能够达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言构建及文字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目标。一、读懂语言,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阅读一篇文章首要任务是能够理解文章的语言,而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每一句话都是精雕细琢的。充分理解散文语言,才能从纵深角度解读文章的含义,并透过文字体会作者通过文字寄予的情感。这是学习散文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如今是这样的时代,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王尔德当年这么感叹着。而实际上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我喜欢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空灵秀美的笔致,更欣赏他清澈如水的文字间渗透着对人生、对灵魂和生命的一次次不懈的思索。我始终觉得阅读林清玄散文的过程,也是我们心灵被引领的过程。我们总是被他那流畅而绵密的文字引向他独特的情怀,被他那朴实而生动的文字中流露出的哲理所浸染,同时我们也总是很自然地被引领着走向自我的内心深处。读《幸福的开关》也是如此,那是怎样的一段温暖而感动的旅程。作…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陈伯海先生在他《论中国文学的民族性格》一文中提出“杂文学的体制”这一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他指出:“在传统文学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文学与非文学的因素一直是交织着的,从来也没有断然剖分。”“后世所谓的‘文’始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那种以为我国古代文学观念是由杂文学逐渐演进到纯文学的看法;其实是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的。”①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发现。笔者认为他所说的文学与非文学因素的交织,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特征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其一是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阅…  相似文献   

9.
千古凝眸     
在2008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特意编发了这组老作者的稿子。他们的文字,曾经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感动.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徐守旭深邃的诗,张克奇深沉大气的文章,林丽霞的那些轻盈娟细的文字——一锅粥、一棵草、一把椅子都可以化为人生的哲理,生活的快乐;还有胡方奇疏朗的散文.白术燕风格独异的短章.以及庆新很有些小说风味的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作者都是一线的教师。过着与所有教师一样平凡而辛苦的日子,但他们却能用这些优美的文字点亮自己的人生,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旅途不再寂寞清冷。古人云:言为心声。有“心”才有“言”,什么是“心”?“心”就是思想、情感。写作就是写思想(情感),然后才是文笔。这也是我们和读者看重他们文章的原因。还有一点,这些作者我们一个都不认识,但又谙熟他们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从他们的文字中。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奉上这组特稿是为感谢他们多年来为读者的奉献和对本刊的支持,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成为我们执著的撰稿人。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今年8月,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希望老师们多写一些与体育有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总的范围为“我与体育”.  相似文献   

10.
散文新论     
在我国文学的长河中,散文和诗歌一样,向来被奉为文学的正宗。我们的祖先,几乎是从能够使用文字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散文创作。现在公认的最早的散文集便是《尚书》,以后的发展更是代代不衰,鍾事增华,蔚为大观。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散文也是发展变化的。现在的散文的概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我们要谈论散文、运用散文这一概念,首先应该明确散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处延。  相似文献   

11.
有些小学生解文字题常常感到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语言比较简炼,而数学概念用得比较多,所以一不小心就会把式子列错。 那么,怎样解好文字题呢?下面提出几点,可以帮助学生学好。 一、和差积商,意义要清 文字题中经常要用到和、差、积、商的概念,以及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必须弄清它们的含义,否则解文字题时,列式就要发生困难。例如,“81里有几个9”、“21除以7是多少?”、“把28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它们都是求商;又如“8个70是多少?”“70的8倍是多少?”“80乘以7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说说题记     
何谓题记?顾名思义,题记就是对文题进行概括阐释,用来揭示内容或主旨的文字。题记的位置,在题目下正文前,一般以不同于正文的字体排印,以示区分和强调。题记不仅能增加作品的意蕴,也能使文采突出,更显形式美。用题记的大多为文学作品。题记,绝大部分是作者自题自记,一般在所题文字后面用破折号标“题记”二字,也有标“作者手记”的。引他人的话做题记的也常见。不仅文有题记,而且诗也有设计题记的。个别的“题叙”也可认为是泛题记。题记的类型有哪些呢?以作者角度划分,有自拟式和他拟式。他拟式是把他人现成的话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驰名文坛的散文大家。他的优秀散文《匆匆》,直至今天,仍然富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以生花妙笔赋予“时光”这一无形之物以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借此抒发了自己的特定情怀,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心绪难平。对于这样一篇历久弥新的散文佳作,如何安排教学思路呢?我们品读再三,觉得还是从入境、察情、悟旨的角度进行为宜:引导学生入境语文界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明确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本文,依循作者思路,引导学生进入他所创设的轻灵意境里,学生的感受会更加真切。请看,作者…  相似文献   

14.
庞磊  王卫华 《高中生》2009,(6):22-23
题型特点 数学解答题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是拉开分差的题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数学解答题具有传统数学试题的自然形态,是同学们最为熟悉的题型,其考查功能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要优于选择题和填空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且看周作人怎样看《游山日记》 周作人散文中有一类“笔记体散文”,钱玄同曾戏称为“文抄公体”。此类散文最易引起争论,因为全篇以引述他人原文为主,其中仅用少量作者自己的话相连缀,不识者常批评其“专抄古书,不发表意见”,言外之意即失去了作者“自己”,这就犯了散文之大忌,也与周作人自己的一贯追求相违。据说周作人的老友林语堂晚年所写的一篇文章里就提出过这样的批评,周作人知道后颇有隔膜之感,在给友人的信中曾略作辩解。强调自己是在作文体实验。举出的例子中就有收入《风雨谈》中的《游山日记》。或许我们正可以从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和你的心交流,给你阅读的快乐和成长的启迪,这是我们《今日中学生》的目标。现在的《今日中学生》与你还有多远的距离?你是否从中获得了快乐?我们期待着你提出宝贵建议。 (选择题请在“□”里打“√”,表述题文字请具体明了。)  相似文献   

17.
静电学三个概念的教学分析与探讨江苏省兴化中学范明教师在引入“电势差”、“电势”、“电势能”这三个概念时的方法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沿袭老教材的处理方法;二是对这三个概念的教学认识不同.本文从新旧教材对比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新旧教材结...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读者,总会对朱先生的散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有什么艺术上的奥秘呢?如果认真体味,反复咏读,我们会发现,这个奥秘就是:朱自清在他或朴素、或细腻、或绮丽、或纤浓的文字中,灌注了一段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因为散文要感动读者,就必须表达出时代的、社会的也即是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鲁迅在谈到五四时期散文成就时早就说过:“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相似文献   

20.
一、重理解理解能力,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能力要求中最基本的导向。理解能力,不仅限于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中考查,在选择题中也成了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自93年以来,达到50%以上),即使单考“背功”的填空题,自95年以来,也在向考查理解能力的方向改革。95年首次出现了“以文代图”的填空题,此题变单一的文字记忆为由文字转化为地图的双向记忆。此题获得了成功。此题虽然在本质上还不是理解式的填空题,但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