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远的童年     
童年时,我像众多的孩子一样,很贪玩,爱画画、爱玩泥巴。我爱在纸上、墙上、地上随处乱画,记忆犹新的是爸爸给妈妈写信时,总让我涂上几笔一起寄走。到外公家,我也喜欢在外公宽敞的客厅地面上用粉笔龙飞凤舞地表演一番,外公因此特别喜欢我,吃饭时总叫我坐在他的身旁,不停地把清滚的肉丸夹给我吃。我还和小伙伴们玩一种叫“打泥炮”的游戏。我们挖来粘土,找个干净的角落先用一团泥做成巴掌大的泥砚瓯,泥砚瓯  相似文献   

2.
那是三月最后一个周六的晚上——地球一小时的当晚,我做了个梦。"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唯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用来描绘此情此景。随处放眼,便能看到一片花红柳绿,青色墨色参差交错,阳光透过树梢间的缝隙倾泻而下。余光映衬在清澈见底的河流上,泛漪着金光闪闪的波纹,水  相似文献   

3.
经历两年零兰个月的空白期后,东方神起以2人形式于2011年1月重新出发。仍旧精湛的舞蹈技术,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这些都告诉我们,他们会一直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随处告别     
随处告别,可以不留一丝印迹。——草头《随处告别》小K的话:今天我去参加了小M的欢送会,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既然是悲悲泣泣地告别,为什么还要叫“欢送”,哭着闹着遗憾着,这也是“欢”的参照物么?我真的很想问一问,可是每个人都说我傻。  相似文献   

5.
懵兰之死     
九月,十五。懵兰斜躺在沙发上,听着时下最流行的音乐,似乎正在享受着人生的美味。但突然一阵巨痛从胃部一直穿入大脑,懵兰一面抚住胃部,一面从桌上抓起一瓶止痛药,吞了下去,然后就倒在沙发上重重地喘着气,这已经是最近一个星期懵兰第五次胃痛了。次日。懵兰出现在了医院里,她已经意识到自己胃病的严重性,于是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给她检查的是这里最有经验的医师,所以检查报告也就很快下来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对懵兰竟是致命的!胃癌,在检查报告上赫然写着“胃癌”两个字。这无疑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深深地刺痛着懵兰的心灵。懵兰…  相似文献   

6.
郭玉芝 《下一代》2014,(11):47-47
1.一团彩泥,搓个球做头。2.一团彩泥.搓个眼镜。3.搓个眼球裟在眼镜坦、4.一团彩泥,搓个鼻子。5.一团彩泥,搓个嘴。6.一团彩泥,搓个头发。7.一团彩泥,搓个身子。8.按上头、头发、眼镜、限球、鼻子、嘴,一个戴眼镜的小人做成。  相似文献   

7.
另一个抽屉     
雨一直下,坐在窗口的兰望着桌上一大堆零乱的书籍,心情如洋洋洒洒的雨点,乱如麻。兰翻动着一个个抽屉,忽然一张照片映入眼帘,是她前天拍的艺术照,原本那蓬松随便的头发在设计师的摩丝下显得颇不自然,让兰一看就生厌。“啪”的一声,抽屉关掉了。兰正要翻开另一个抽屉,但是她犹豫了。因为里面全是有关数学的东西,一向让兰感到头痛的数字现在也一样。兰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个情景:数学老师让她回答最基础的判断题,她回答错了,引起哄堂大笑。“白痴!这么简单的题目!”“傻子!”兰犹豫着,把56分的试卷给爸爸,爸爸签名时的那…  相似文献   

8.
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春天,我准备去一个叫兰多里的小镇应聘。兰多里距离我所居住的城市有800多公里,但却没有直接开往那里的火车,我必须去一个叫德唯斯的小镇转车。一大早我就出发了,下了火车后,我站在德唯斯小镇的站台上。一位瘦削矮小的老太太正挥动着右手,目光一直追随着刚发出去的那  相似文献   

9.
沈淑丽 《儿童音乐》2016,(11):66-67
音乐,这是个随处可听、随处可赏、随处可学的好课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课是他们充满期待、充满幻想的一门学科.他们希望在音乐课上好好地轻松一下,好好地表现一下.作为音乐老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中"好好地轻松""好好地表现",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得到"精神养分",这就是音乐教学的"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0.
泥人闹新春     
泥人,称得上是我省最具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的传统工艺品,千百年来一直深受百姓的喜爱。听老辈人讲,每到春节,五颜六色的泥人在年市上分外抢眼。这时,平常过日子再节省的人,也会给孩子买上几个泥人儿,让他们快快乐乐过个年。  相似文献   

11.
仰望幸福     
泥一直在仰望着云,很久很久。泥总是想着:那些云为什么那么白、那么轻呢?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们一样在天空中飘荡呢?泥一直这么抬着头,睁大眼睛望着,直到阳光把她的眼睛灼伤。很疼,泥知道,疼得让她想流眼泪。泥很好强,她觉得云既然可以接触到那苍穹的顶端,那自己也当然可以。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粒种子,那颗种子说:“跳到我手上来,我带你去触摸那天空,还有那洁白的云。”种子开始发芽,就像所有的树一样,不断生长。泥总是静静地躺在种子上,不,那已是树的手掌了。树总是把这片载了泥的树叶举得最高。然后泥就看见土地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可是,…  相似文献   

12.
石燕兰是浑源县王庄堡小学一名普通英语教师,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农村小学。她深知,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充满爱与责任,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石燕兰始终用爱浇灌着他们。看到自己的汗水和付出,换来了学生的进步与快乐成长,是石燕兰最欣慰、最骄傲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养了很多龙舌兰。这些花,是经过爸爸数年精心分蘖培育而成的。 星期天的上午,爸爸正准备给一株壮年龙舌兰和它进入成年期的“子女”做“分蘖”手术,爸爸叫我作他的“助产士”。这时,我向爸爸求教有关龙舌兰的生长特性。他说:“一般老年龙舌兰的根,每年可长出三个新茎,这些新茎发育成四、五个叶片的新芽,为成年期,大概四年左右,这正是人工繁殖最佳期,成活率高。”在做“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兰花的茎尖组织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锡良 《生物学教学》1999,24(10):37-38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芳花清丽,高雅幽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有不少珍品。兰花中以亲心兰最为名贵,如春兰中的“来梅”、“龙字”、“集团”、“万字”早被誉为四大天王。沿用传统的分林方法繁殖,增殖系数低,一株兰花一年只能增殖1~2株。这样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兰花主要指兰科兰届中的地生兰。70年代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用中国兰届中的建兰茎尖作外殖体,经根状茎途径建立了无性系,兰花试管苗终于被繁殖成功。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一技术一直未能进入生产领域。我校在开展生物百项科技…  相似文献   

15.
一年夏天,一个男孩与同学相伴去同学的爷爷家。同学的爷爷是个退休军官,住在一座独家小院内,院内还有一个红砖砌成的小花坛。一直住在泥草搭建的临时窝棚里的男孩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住处。门开了,同学走了进去,可男孩怎么也迈不开脚,他不敢踏上那光洁明亮的猩红色的地板。  相似文献   

16.
“随便”     
在我们家,一天里最长的对话常常发生在早晨。客厅里可以坐七八个人的大沙发不用,四个人偏要挤在厨房里,去抢惟一的一张小椅子,没抢到的只好随处一靠,喝着自己的牛奶。  相似文献   

17.
1354年,一个叫辛克斯的人得到了一批古代遗留下来的泥版,泥版上刻着一行又一行古怪的数字。这些数字是古代人用芦苇管或小木棒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刻出来的,字的笔画一端粗一端细,好像楔子,是一种楔形文字。  相似文献   

18.
古今兰的区别在迄今为止的涉及古诗文中"兰"意象的论文和著作中仍混淆不清,植物学界持今兰始于唐末五代之说,文化史研究界则持兰花古今同一之说。该文同意植物学界之说并加以补充论证。"兰"在中国诗文中有两个意义系统,一传承自上古的礼俗意义,一为从纯粹视觉审美的意义上发生的女性符号。该文着重论证了花鸟画是唐末古今兰对接的关键点,梳理了兰作为文化符码从"香草美人"到"兰花美人"再到"香兰君子"的发展脉络,指出了这两个意义系统在这个脉络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年轻时代     
一想起兰的时候,不免有点淡淡的心酸,那个时候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份坚定的信念,一种踏实的快乐。高一,日子像跳动的音符,难关、愤怒充斥了我的整个生活空间,太多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对往日的追忆使我敏感而多愁。话多得说起来就没有停顿,兰是个静静的倾听者,她也忧郁,而我却从不在意。那些在纷繁变幻的四季里的惆怅,如今触摸起来还留有当时的清凉……下雪的时候,她穿着单薄却从容自若,我穿着厚厚的衣服却一直在哆嗦。兰说:“我们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我不否认。就如她欣赏才思敏捷的节目主持人,而我则喜欢优雅浪漫的电影明星。后来的一年,因为文理分科,我和她不在一个班,只是偶尔会在校园里看到她——漂亮、安静得像个布娃娃,  相似文献   

20.
<正>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阅读。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2012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 ist wieder da》为例,书价19.9欧元(约170元人民币)。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kindle,一直销售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