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忠实"与"叛逆"两种翻译行为探讨译者地位的变化。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忠实于译文读者,而译介学中的"创造性叛逆"则给了译者创造性和叛逆性的空间。文章使用的"叛逆性忠实"这一观点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承认译者的叛逆性,承认译文中译者身影的客观存在,又承认忠实原则是贯彻翻译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翻译活动中不能忽略译者的地位,也不能夸大译者的地位。"叛逆性"归根结底是为了"忠实"原则。  相似文献   

2.
视点转换在避免因源语和译语文化之间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困难或误解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尽管译文未能十分忠实于原文,但能够有效地传递源语信息,是“别样”的忠实,是一种叛逆的忠实。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现象一直是译者的困扰。实际上,“忠实”与“叛逆”并非僵硬的二元对立,在众多的传统或现代的翻译标准前,将“忠实”与“叛逆”有机地融合于文学翻译实践中才是译者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以《简爱》的三个中译本的比较为基础,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  相似文献   

5.
边缘与回归:论作为基本翻译标准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虎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8-112
"忠实"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之一,近年来很多学者依据解构主义和"创造性叛逆"思想对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提出了质疑。但对解构翻译观和"创造性叛逆"思潮进行考据与反思之后可以发现,这两种思想并未颠覆"忠实"在翻译中的的重要地位,"忠实"作为翻译标准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忠实"标准要求译者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原作,灵活、能动地忠实于原文"意旨",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实现"忠实"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翻译史中,三大模式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者都强调"忠实",只是"忠实"的内容、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哲罗姆模式强调忠实于源文本;贺拉斯模式强调忠实于"顾客";施莱尔马赫模式则强调忠实于源文本的"异域风味"。通过对这三种模式中"忠实"的对比研究,旨在阐述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等因素来选用适宜的翻译策略,以获得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7.
忠实与背叛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中长久争论的话题。传统翻译论中的忠实与背叛都是在原文本具有确定的中心意义的条件下探讨的。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翻译理论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却是在否认文本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拓宽了我们对忠实与背叛的认识,解释了为何在不同的时代甚至在同一时代都有各种译本存在的事实。在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说明绝对的忠实只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而翻译只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忠实标准教学是翻译标准乃至整个翻译教学关键之一。忠实的前提有三点,对源语的正确理解;忠实与通顺的含及其内在关系的正确认识,“雅”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在翻译教学中,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切不可卢实与源语本身的理解,将通顺与译入语的表达简单的对策起来。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翻译观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高标准,然而绝对的忠实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叛逆在翻译中普遍存在,在文学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文学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在明确了创造性叛逆的涵义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庞德的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影响为个案,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对于推动目标语文学的发展以及推广源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忠实与叛逆的关系应该在准确并全面理解“忠实性”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1.
学界一般认为翻译需要强调忠实,否则翻译就意味着背叛。针对这种现象着重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因为创造性是翻译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创造是为了更好找忠实于原文。仅仅形式上的对等并不意味着忠实,形式上的不对等也并不就意味着叛逆。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创造性在翻译中与叛逆和忠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一短篇小说的两个不同译文的对比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翻译的忠实问题,提出了宏观忠实和微观忠实两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需把握好"忠实"与"叛逆"的度,做到二者的平衡,既不能逐字死译,也不能胡译乱译,随意发挥译者主体性,不受约束。本文拟从广告翻译的具体实践中,探讨其翻译策略,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界,翻译的"忠实"标准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其实"忠实"原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用一种语言去表达另一种语言的意思,且表达出来的意思还必须与原文是对等的。本文主要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对翻译"忠实"的标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来探讨在文化视角下的忠实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5.
翻译忠实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就“忠实”引发的争论似乎也未曾停止。在传统译论中,“忠实”一直被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那到底“忠实”是不是翻译的唯一标准?译作是否一定要忠实原作呢?本文作者从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翻译学派对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两方面来论证传统译论中把“忠实”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多采取意译.要做好完全忠实的文学翻译十分困难.忠实的文学翻译包括从内容到形式到风格的忠实。这篇论文就是探讨怎样做好文学翻译.怎样从内容到风格实现译文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是为着最大意义地实现诗歌这一典型的文学形式的“音美、意美、形美”。  相似文献   

18.
信即忠实,是合格翻译的第一大标准,但绝对忠实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译都会与原文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译者需要发挥再创造。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就表明翻译毕竞不是独立创作,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基础。再创造是为了能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出美的文章,是实现忠实译文的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叶立国 《考试周刊》2008,(8):148-149
翻译标准的问题在翻译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翻译理论问题.尽管各种关于翻译标准的观点和主张层出不穷,其核心是要达到对原文的忠实.翻译在忠实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语言环境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项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的活动,传统译论对忠实性原则的遵循使译者总是处于“忠实”与“叛逆”两难的境地。“创造性叛逆”让我们从更广的层面思考翻译的本质和特征。文章从接受美学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论证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