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组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从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培养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应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目的,掌握数学预习的步骤,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分层次、分梯度设计具体、细化的数学预习任务,采用实用、可操作的预习方法,为学生数学预习搭建平台,架起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学习的桥梁,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预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组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从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培养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应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预习中,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难点,可以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预习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4):12-13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预习方面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预习,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要对预习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查,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预习就是学生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预习的效果会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想使预习有效,我们就要让学生们喜欢预习,当他们对预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持续预习,并为提高自学能力提供条件。因此,我采用了一系列的策略,教给学生们预习的方法,以期他们的预习能力能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自学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预习活动,为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对学科进行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搞好预习,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重视预习。而好的预习作业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经过良好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与此同时,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学生独自涉猎未知领域,自主探究新知的攻坚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有能力且有必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展开自学。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自由开放式预习、导学引领式预习、放扶结合式预习"三部曲",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基。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但在教学中往往又会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其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不断提高师生对预习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重要章节课初给学生时间补充预习,并常态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难控的课前预习与易控的课初预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环节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4.
杨彩环 《考试周刊》2012,(35):103-104
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培养学生预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发展自主自觉的学习动机及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霞 《教师》2010,(30):100-100
预习新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环节,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不得法,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要重视预习.认真设计英语教学的预习案,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将分析小学高段语文预习的必要性,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具体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霞 《教师》2010,(27)
预习新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环节.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不得法,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要重视预习,认真设计英语教学的预习案,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预习的过程就是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综合能力的发展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进行独立理解和对知识点初步了解的一个步骤。预习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阶段,预习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在本质上是开展独立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超 《考试周刊》2013,(3):74-74
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探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预习的策略,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树立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的预习观;以课堂知识的先行组织者为预习内容;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预习目标;课上对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