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成了多数教师的同感,“老师,我喜欢上语文课,但就是怕写作文”也成了多数学生的心声。针对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刘淑芸  徐艳夏 《教师》2008,(20):36-3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作文评改教学更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一件大事。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绝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教师评改,另一种是学生评改。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虽然教师付出的很多,但是收效甚微。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而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6.
谈到作文教学,迎头就会碰到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其中“怎么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依然没有跳出这种窠臼,这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了老师,又危害了学生。并且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学生觉得“作文不会写”,老师觉得“作文不会教”,许多教师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了许多尝试,可大多叹息而止。  相似文献   

8.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一贯做法,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去要求学生,动辄“刀削斧砍”,批得“体无完肤”,而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却很少,使得学生误以为自己只管作文,修改是老师的事情,作文的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助长了部分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气,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这样,就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修改能力、写作能力都处于停滞状态。新课程的实施,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革新。它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黄文健 《教学随笔》2007,(6):30-30,21
当前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教师苦于难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找不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学生抱怨作文是老师制造的“紧箍咒”,一写作文就喊头痛。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于学生怕写,教师怕批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王佩佩 《现代语文》2008,(7):123-123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由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决定的;2.作文需要老师来教,老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所谓的“章法”,即应试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过去一直沿用“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写了教师改”的方式,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眉批、总批,满篇见红,但是作文下发后学生较少认真看批语,结果事半功倍,教学效果不佳。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自己的思想当然是自己来修改最为适宜。”袁微子说:“学生写的作文,最好不要求老师改,让学生自己改。”依照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诲,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笔者从实际出发和同学们一道进行了“三定”“四步”式的作文修改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明明花了很多心思到作文教学中,可就是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老师的努力是单方面的,很多学生并不"买账"。为什么?因为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和写作动力,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也就是说老师的指导没能很好地作用于学生,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老师曾说,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对话活动,习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观点、内心情感展示给他人的一种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握作文这种“对话”的特质,使作文成为一个学生与生活、文本、老师、同伴以及自己开展对话的多维空间,从而创造出个性的表达方式,独特的“对话天地”。  相似文献   

17.
赵银旗 《成才之路》2009,(13):46-46
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教师认真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但全批全改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大家共同评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刘瑞芬 《课外阅读》2011,(9):317-317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i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教师只重技能传授;二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再加上学生提起作文都感叹“难于上青天”,使得小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在此状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