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字。""情"在这里成为了一种超越生死、至高无上的神秘力量,它犹如一位女神,牵引着有情之人如杜丽娘者勇敢地冲破理学教条的束缚,大胆地追求她所向往的理想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中华艺苑的一朵艺术奇葩,从最初的村野小戏到隋唐时期的参军戏、宋元时期的散曲和杂剧、明清传奇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抒情诗剧体系。中国戏曲中的空间意识和意蕴世界,形成了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审美范式。王国维在《元剧之文章》中说:"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昆曲《牡丹亭》作为明代传奇的顶峰之作,对中国戏曲美学表现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秾丽雅致的文学气息、蕴藉深厚的文人情怀、关怀生存和理想的现实追求都呈现出千百年来中国戏曲的审美理想,包含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伦理的控诉和对社会理想、爱情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韩彬 《考试周刊》2007,(20):124
“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情"是复杂的、动态的概念,在最高层面,"情"是一个理想的秩序世界的主体和核心,对汤显祖来说这个世界既存在着精神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也有生命追求层面的高度统一,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历程的演变,成为他生命追求的根本动力和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对女主人公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杜丽娘在本能与理性的挣扎中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经历了由至情生发出来两种生存状态:因情而死,为爱而生。还魂后的杜丽娘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追寻生命的价值,大胆捍卫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6.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透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我们也不难看出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一.反封建传统  相似文献   

7.
《日光流年》通过对三姓村人在四任村长的带领下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向生命的极限发起的一次次顽强抗争而终归于寂寥的悲壮图景的描写,盛赞不断追求人生理想、希望超越现实世界有限性的人类抗争精神,同时在生死轮回、生死关系中探求人生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佛语     
张威 《华章》2010,(22)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的世俗世界.作者在追求人的无限性这一理想时,对理想世界表示了赞美和向往,对现实世界表现了嘲笑与贬低.  相似文献   

9.
武侠世界于热闹中见孤独,于侠义中见感情。金庸的小说无论在情节的安排上,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金庸先生的小说如此受欢迎,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情感理想,并且其情感把握,具有深刻的儒家思想内涵。《神雕侠侣》塑造了一个的侠情世界,对侠的张扬,对情的赞美,让人心驰神往。本文重点说说其中情感之美,对爱情理想的构想,对爱情追求的节制。  相似文献   

10.
江毅 《文教资料》2008,(17):186-188
庄子人生观中的积极思想因素,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对生死、名利心怀坦荡,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等,对于当代大学生调整心态,塑造理想人格,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边城》美学意境情景交融,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作品不仅构建了一个由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相融合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而且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以及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至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海涅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爱情歌手,其成名作《诗歌集》是一部以写爱情诗为主的诗歌集。《诗歌集》以诗人不幸的爱情生活为基础,展示了诗人“维特式”的情感历程,即所谓的“梦起、梦酣、梦疑、梦醒、梦碎、梦嘲”的爱情过程。这种“维特式”的爱情描写情真意切,清新自然,优美和谐,成就了海涅一代诗名。  相似文献   

13.
以《萤窗异草》为例,探讨对"情"和"痴"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人生和本真状态的追求。《萤窗异草》在"情"这方面既肯定和赞美情爱领域内的情,主张"凡人有情";又将情扩大到人的欲求领域,认为"情"是欲望的根源,只有突破情关,才能获得自由状态,主张"圣人无情"。在"痴"的方面有三个层面,一般意义上的傻、智障;出自肺腑的天真和善良;绝无所欲,绝无所求,是纯天然没有经过世俗污染的一块心灵净土。  相似文献   

14.
“爱的哲学”是冰心早期创作的基本主题,其精魂是现代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是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寻,又是对现代人格精神的构建,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久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红学界对“龄官划蔷”雅事的创作技巧乃至思想意义几乎是众口一词,评价甚高。但是,按事体情理而论,它只能是贾宝玉荒诞不经的杜撰式臆断。若是依其“爱博而心劳”的个性特征考察之,则又明显地蕴含着关爱女性的深意。由此而论,终归是人生之梦幻性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边城》中的死亡观。沈从文试图通过对《边城》中老船夫、天保死亡意象的探究 ,达到对爱对生命的诗性观照。在他看来 ,爱与死构成生命的“整体存在” ,死亡是生命新陈代谢的程序 ,是剥夺人的“我要”的东西 ,是追求神性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边城》从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三个方面,塑造和表现人性之美,多角度诠释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它是个美的世界。充满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是个纯情的世界,更是爱情的理想天地。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闪耀着作者新思想、新意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沈习武的作品潜伏着关于信念、友情、信任、耕耘、感恩、梦想等方面的深邃思考,对童年精神世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作品中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深沉动人的爱,动物对子女真挚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生动贴切的修辞手法、亲切生动的口语化叙事等,塑造了儿童、动物和成人三类形象,描写儿童的生活,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小说以"家庭失落者"的心态,以"人世挑剔者"的眼光,无情地剖析人性的丑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冷漠、残缺,母亲形象阴狠、毒辣、病态,婚姻充满现实和功利,或为物欲,或为情欲,是一片感情的荒漠。父爱和母爱的双重缺失给张爱玲带来一生的不幸。使她的作品充满着荒凉的家园意识和浓重的世纪末日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