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现代学界将风水研究视为禁区,主要是由于科学方法论异化为科学价值论所导致。严肃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是域外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出的"审美"说,但仍显粗疏而有待检讨。仔细考辨风水源流,可知风水以"形法·阳宅术"为本,是一门在周代有着较高地位的实用技术,经过在西汉与阴宅术合流、在东汉摄入"五行·堪舆"后,逐渐变成了包含阴阳吉凶谶纬之说的玄虚方术。据此可知,李氏"审美"说关注的是风水选择之后的结果,有舍本逐末之嫌,未能明辨风水的"科学"和"迷信"成分,忽略了风水的实用功能,缺乏思想史的深度钩连,其中原因,与他未完全跳出"西方科学中心论"和"术"的研究太"简略"有关。  相似文献   

2.
风水,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官方不承认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它又在民间疯狂生长,数千年不绝。我们对风水是否要有一个重新认识?它能否在科学体系内自证清白?就上述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涛。中国新闻周刊:风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从"藏风得水"的角度看,它是个建筑学的范畴。但它又讲五行八卦,并且和人的命运联系起来。张涛:风水不单单是一个建筑学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建筑问题,就不这么招人喜欢了。他还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紧密相关。古人确实认为,风水和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境界,甚至和人的事业前程紧密相关。它不仅仅是说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说阳宅,这个大家好  相似文献   

3.
常欣 《历史档案》2002,(4):86-91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朝重地 ,安全设施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宫殿周围不仅筑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 ,还设有守卫值房 (明代称为红铺 ,清中期后称为堆拨 )等防守体系。出于宫城守卫的需要 ,红铺在明代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进入清代以后 ,由于施禁范围的调整 ,又形成红铺向围房的变迁。一明初都城定在南京。早期的南京宫殿是以宫城为皇城 ,宫城以外没有外禁垣。《明太祖实录》记载 :“吴元年 ( 1 36 7年 )九月癸卯 ,新内成……周以皇城 ,城之门 :南曰午门 ,东曰东华 ,西曰西华 ,北曰玄武。”1 这一记载正反映了明代早期的皇城规制…  相似文献   

4.
前言:紫禁城是中国形象的一张王牌名片。紫禁城文化更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递至明清时期最高体现。所以,向外国读者介绍紫禁城文化是一位从事对外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笔者就曾策划、编辑了一些反映紫禁城文化的图书:策划24开《故宫》、编辑《看不见的故宫》、绘画本《魂游故宫》、多种外文版《帝后生活》、导游性很强的《京城皇迹》、专题图书《清宫钟表集粹》、反映宫廷生活的油画集《发现紫禁城》和刚刚面市的《叹哉!紫禁城》。  相似文献   

5.
故宫门额与楹联带"和"字,是一大特色.进入紫禁城,跨过内金水河玉带桥,就是太和门."太和"指阴阳会合,<后汉书>载:"殆非逢迎太和,(稗)助万福也."  相似文献   

6.
都城选址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的首要工作.所谓选址,就是勘查地形,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建造都城的场地.始建于明代的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内城中心区域,由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紫禁城拥有房屋九千余间,为皇帝执政、生活于一体的场所.其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装饰华丽,等级森严,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经典.现存部分紫禁城建筑设计图档[1]可反映紫禁城建筑布局的合理及造型的雄伟.那么,在南京称帝的朱棣为什么要选址北京来肇建紫禁城呢?  相似文献   

7.
军事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古代,我国的军事又与天文、历法、地理、阴阳、术数、五行、八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通阴阳之变,究天、地、人之际。作为对军事思想、理论进行总结、传承的兵书,其涵盖面是非常广的。它们是中国历代军事学的主要栽体,它们的内容反映了历代兵学家、军事理论家对军事活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我们通过历代兵书的传世、亡佚、发展状况的考察,理清兵家文献在我国古典目录中的著录情况,以便为更好地研究、利用它们而服务。  相似文献   

8.
广播影视     
《传媒》2013,(2):7
故宫博物院将打造大型文化演出《紫禁城》1月18日,故宫博物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举行签约仪式,三方将联手打造大型文化主题演出《紫禁城》。歌华文化集团负责人透露,目前《紫禁城》的剧本创制、剧目概念设计等已基本完成。该剧将以明朝皇帝朱棣定都  相似文献   

9.
风水产业链     
《中国新闻周刊》2012,(32):24-25
如果用简单的语言云阐释,所谓风水,是一种有关人与环境的学问;风水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与人之间的关联。而上千年来沿袭至今,它又异化成为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成为广泛流传的民俗。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糟粕的风水研究和应用,曾经一度被封杀打压,直至近几年国学不断被推高捧热,风水业也伺机卷土重来。过去流离辗转于民间的风水文化,如今得以在主流社会中大行其道,甚至在官场、商场登堂入室。风水业可谓风生水起,而这当中的龙蛇混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改制之后,汉代的建筑、服饰在设计风格上明显有别于秦代,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色。此外,"节气"、"阴阳"、"五行"等新元素的融入,使汉代的艺术设计从形式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并且产生了系统性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入选理由:几个世纪前明代城市规划风水大师汪湛海通过“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制下以五华山到正义路的昆明城中轴线。随着城市功能日渐复杂.开始出现功能地域分区.为此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燕军 《兰台世界》2013,(21):155-156
汉朝和唐朝是风水学演变的两个关键阶段,对当时的文化发展作用深远。风水学在汉、唐时期的差异,也极大地影响着帝陵选址。所以,研究风水思想是研究汉、唐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对风水思想不应一概否定,而应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当科学的巨人昂首阔步地在中国大地上矫健环行的时候,在地下却漂动着一股暗流,并在这暗流上浮动着中国文化的沉渣,什么神仙方术了,什么卜卦算命了,什么求仙拜佛了,什么阴阳风水了……可谓无奇不有,纷至沓来,弹奏着滑稽可笑的“小夜曲”。而在这“小夜曲”中,拉第一把小提琴的却是当代中国的著名作家柯云路先生。他在《大气功师》之后,又连续抛出《人体——宇宙学》、《新世纪》两部作品,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水把脉威尼斯 在所有参展者中,王其亨教授从他的职业出发,先是把脉威尼斯城市的风水,然后看国家馆风水。在王其亨看来,那条主宰威尼斯城的S型大运河,是一个太极图,而军械库中国馆的风水极好,位置就在王氏所画的龙头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高大的宫墙和皇家园林,正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相遇时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并在紫禁城阅兵。,很多悲惨的景象都发生在宫墙之内。从宫墙之内,西方人  相似文献   

16.
一、阴阳八封相面术——让我们相信什么? 走遍大街小巷,各个书摊上,科技之类的书很少见,但打着科学旗号的阴阳风水、算命占卜、星相气功和预言大师的书却屡见不鲜,从唐朝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到宋代邵康节的《梅花易数》,从文王八卦河图洛书到刘伯温的《烧饼歌》和《奇门遁甲》等等。这种文化究竟让我们相信什么? 二、野史轶事秘闻录——让我们知道什么? 为数众多的出版商和撰稿人,把自己的目光瞄向那些帝王将相们,于是,帝王将相奇闻录便纷纷粉墨登场,其主题大都是帝王如何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权臣奸相如何妒贤忌能、残害忠良。对一些人物则常常凭道听途说作文章。某出版社翻阅了全国各地的县志乡书,特意在中国现代史上众多的土匪中,选择了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土匪,编成了一本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99年6月25日,故宫筒子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筒子河治理是当年北京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历时一年。经过清淤后的筒子河水深达2米。明永乐年间在紫禁城外开凿了护城河,当时外筒子河只围绕紫禁城东、北、西三面,作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起保卫城垣的作用。外筒子河的水流入紫禁城内形成了内筒子河,除了防卫之外,还有防火和为故宫提供用水水源之用。  相似文献   

18.
宫女,是封建王朝专门在宫廷中服侍君后的女性职业。了解宫女们在紫禁城里的方方面面,相信读者会增加中国历史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2010,(1):97-100,158
长期以来,风水知识一直被视为迷信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今天,希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水知识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积极探索、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5月起至今,著名清史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以及"袁崇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