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清末民初的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北海开埠和中法战争是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广西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北海开埠后,广西属于英法两国争夺中国西南腹地的地缘战略通道和接合部,又是控制中南半岛诸国的前沿基地和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试论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期的地缘政治格局不尽相同,但都反映和显示着各种地缘政治力量间的力量对比。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也为我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环北部湾”战略布局和英国的“两江一洋”战略布局中,云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其正处在两个战略圈的结合部。民国初年,云南地方的地缘政治基本延续着晚清的格局,英、法、云南地方政府构成三个主要参与方,英国在滇西,法国在滇中、滇东南依旧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云南的地缘政治格局正是基于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4.
冷战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同时,亚太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世界权力中心。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中,应深入研究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分析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探究应对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的是2008—2009年中亚地缘政治情势。其中既有关俄的“大博弈”,欧洲、印度、日本不同程度的参与,还有地区国家间在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小博弈”,以及大小“博弈”的相互交织,呈现出扑朔迷离、缤纷多彩的景观: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在2009年有突破,土库曼斯坦经新疆进入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开通,将改变中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东剧变导致该地区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持续的动荡冲突,既打破了中东各国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态势,导致国内政治中世俗力量与宗教势力矛盾的加剧,也打破了整个地区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导致地区力量日趋失衡,地缘政治格局呈"无极化"的发展态势,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环境也正发生着重大改变。从整体看,目前的中东政治态势已经进入了一个破旧立新的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7.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①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断受到冲击;②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巨变。世界除了美国这一超级大国之外,还形成了,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中心。(2)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①地缘合作典范:欧盟、东盟、阿盟、非盟等。②地缘冲突: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实力地位的地缘政治分析应集中于其地理现实的诸方面。“海洋商业文化”和“大陆农业文化”的双重地缘政治特性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地缘文化心理。它的生存哲学和国家的自然生长规律并不相悖,它在追求更符合地缘政治规律的路径。然而,西方的政界和学界都对之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误解或偏见,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会威胁美国和西方世界。实际上,中国始终要面对特殊的地缘政治现实,它的地缘战略是审慎的。  相似文献   

9.
我首先要指出的是,我们要以与过去不同的,例如与十年前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今天的高等教育。这源于我们在重新定义高等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时所描述的“范式转变”,也源于高等教育新“地缘政治”的出现。高等教育新“地缘政治”的出现带来了全球高等教育系统格局的变化,这样一种变化改变了地区高等教育的布局,改变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形式,并最终促成高等教育机构使命和职能的更显著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中立主义是缅甸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基石。文章主要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两极格局三个方面论述缅甸自独立以来采取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并认为地缘政治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维护国家利益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两极格局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化政治在近些年的学术界频繁出现。正确认识文化政治的含义对于理解当前出现的诸多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语境出发。对文化政治的当下意义进行了阐释和注解,特别是对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政治的源起、复合理论的交融、微观政治的倾向以及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的两个重要表现: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了概述和阐释。对当前文化政治的含义理解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利益集团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政治本质特征的理解。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利益集团成为人民和决策者中间的一种利益传递机制,确实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如代表和集中各种利益;保障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弥补政党政治的局限和充当政府机构的助手等。由于集团利益的狭隘性,利益集团也会导致诸如金钱政治、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和公共利益受损等方面的弊端。利益集团作用的双重性与美国政治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政治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在参与政策制定,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协调政党分歧,弥补地区政治的不足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利益集团谋取的只是自身的局部利益,具有很大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政治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在参与政策制定,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协调政党分歧,弥补地区政治的不足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利益集团谋取的只是自身的局部利益,具有很大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5.
人们日渐关注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基石与动力方法论研究。学者们认为只有将传统方法和新的方法结合,并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本文基于此,尝试将传统均势理论与跨学科博弈论相结合来解读地缘政治理论,并对东北亚合作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乡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带来农村社会整体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变迁.由此揭开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大幕,这一社会背景和发展体制的根本性转换在乡村民主政治的体制结构和农民日常的政治生活当中都能找到其深深的变化印迹。市场化本身固有的能够推动社会主体的多元分化、利益需求的整合联动以及社会结构的分层别类等制度性特征,使得人们的行为和需求越来越关注利益。利益在市场化过程中受到重视,成为人们的行为动力,因此需要对农民的利益诉求渠道和保障机制进行制度性的调整和整体性的规范。农村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使得农民的民主思维、政治理念、法治观念、权利意识等开始萌芽并逐步稳固化。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参与到乡村社会具体的事务管理和政治运行当中去。面对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的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7.
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具体应从巧设情景、设疑引思、媒体、材料、语言、漫画等六个方面着力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论点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文章对这一论点在新世纪的可行性提出质疑,认为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  相似文献   

19.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维护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是我国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缘政治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新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之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和威胁。应对这些挑战与威胁,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路在于通过西部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巩固并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当务之急还是要更新思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以及采取恰当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利益的积累发展,必将上升为政治的利益。民营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随着其不断发展和壮大,必将在政治利益上有所诉求,这将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民营经济作为天生的市场经济派,其深层逻辑中与民主政治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