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总的说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值得引起注意。笔者在翻阅东北、华北、华东、华中5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去年10月,这5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465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76篇,占16.3%多;县机关各部门的报道和公告、剪彩、奠基、上级来人检查方面的138篇,占29.7%;县属工厂的综合报道34篇,占7.3%;乡镇会议和综合报道及乡镇“七所八站”的报道131篇,占29.7%;言论和其它方面的报道29  相似文献   

2.
县市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以“三个”为主,即服务对象以“农”为主,新闻来源以“土”为主,文章格局以“豆腐块”为主。服务对象以“农”为主。县市报的主要读者在哪里?在农村,是农民。一个县市人口少的有几十万,多则百多万,但80%以上居住在农村。根据许多县市所提供的信息表明,订阅县市报的农户占总订户70%以上。我们知道,县市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农村工作的重心又是放在农业上。很自然,作为县市委机关报,必须围绕县市委的工作中心进行宣传,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真心实意地想农业事,说农业话、办农业事、做农业的文章,把“农”字作为主题歌来唱,并要把它唱好。要认真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介绍致富经验,提供各种适用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县、市报能否坚持面向农村基层、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是能否认真贯彻执行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的问题。县、市报虽然不能办成农民报,而它的侧重点必须放在“农”字上,新闻报道必须围绕“农”字进行。一要拓宽“农”的报道面。县、市报人必须打破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势,努力扩大“农”的报道视野。要从发挥本地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着眼,从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着手,反映农村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地县报的宣传基调应突出什么?让谁唱主角?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地县党报的宣传基调应是“农”字调,让农民群众上报唱主角。 地县报突出“农”字,让农民唱主角,是贯彻落实以农业为基础方  相似文献   

5.
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总的说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值得引起注意。笔者在翻阅东北、华北、华东、华中5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比较详实的统计。去年10月,这5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465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76篇,占16.3%多;县机关各部门的报道和公告、剪彩、奠基、上级来人检查方面的138篇,占29.7%;县属工厂的综合报道34篇,占7.3%;乡镇会议和综合报道及乡镇“七所八站”的报道131篇,占29.7%;言论和其它方面的报道29  相似文献   

6.
地县两级党委机关报的宣传基调应突出什么?让谁唱主角?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通过30多年办地区和县报的实践,认为,地县党报的宣传基调应是“农”字调,让农民群众上报唱主角,是理所当然之事。 地县报让农民唱主角,是贯彻落实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要不要坚持农业为基础,怎样才能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这是关系到改革成果的巩固、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以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战略问题。作为地县委机关报,要认真准确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那就必然地要突出“农”字,让农民上报唱主角。  相似文献   

7.
耐人思考的依据提出县市报在面向群众报道上值得思考,并非“乱放炮”,意在于促进县市报的新闻改革。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老总们交换看法,也经常拜读兄弟县市报。总的说来,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五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34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宣传为主的农民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农民是农民报的“上帝” 一张报纸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报纸的“上帝”。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既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基础。 农民是农民报最大的读者群,这本来是确定无疑的,可近几年有些农民报却出现了一种“弃农”、“嫌农”的倾向:在报纸上,“农民写、写农民”的东西少了,真正让农民关心的报道也不多;有些农民报干脆更名为“经济报”、  相似文献   

9.
县报同其他报纸一样,以刊登新闻为主,因此也应讲究时效。但是,无锡县报不是日报,印刷条件也差,稿子发排的“提前量”比较大。这样,县报的新闻时效就往往受到影响。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现一条新闻线索以后,记者或通讯员火速采访,突击写稿,抓来了“活鱼”;但,等到稿子登上报纸,已经成了“死鱼”,甚至变为“鱼干”。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以“三个”为主,即服务对象以“农”为主,新闻来源以“土”为主,文章格局以“豆腐块”为主。服务对象以“农”为主。县市报的主要读者在哪里?在农村,是农民。一个县市人口少的有几十万,多则百多万,但80%以上居住在农村。根据许多县市所提供的信息表明,订阅县市报的农户占总订户70%以上。我们知道,县市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农  相似文献   

11.
记得三年前,有人邀请宜兴报加人农民报协会,我们至今没有同意加入。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敝报不是‘农民报”! 按理说,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作为基层的一张县市报,编辑方针应该突出农村、农业、农民,把县市报办成“农民报”。那为什么宜兴报就要“例外”,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农民报呢? 当时,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城多差别来看,城乡互相溶合、互相渗透,城乡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于苏南地区多镇企业异军突起(故有“苏南模式”之称),乡镇企业成为城市工业重要的补充,这不仅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大大加速了农村城多一体化的进程。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也逐步“城市化”。以1987年为例,宜兴市职工年平均收人为1490元,而农民每人年均为715元。虽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共有各种小报32家。其中面向农村社员和基层干部的有12家,即8个地区均有报纸,另有4家县报;面向城市、厂矿工人和广大居民的有16家,即5个市(不包括武汉市)和11个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都有报纸;科技等专业性报纸有4家。总发行量近80万份。小报小报,办在基层,离工人、农民最近,  相似文献   

13.
办农民报,要摸准农民的口味,反映农民的心声,用农民的口头禅,说农民的身边事。农民读者说,农民报姓“农”,要有泥土味;小报姓“小”,要多登“豆腐块”,说家常话。我们认真吸取了这些意见,确定了“离农村更近些,同农民更亲些”的编辑方针。去年10月,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一下达,我们立即有计划地组织了持续报道和讨论,包括:为什么说这是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突破?是前进,还是后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三年前,有人邀请宜兴报加入农民报协会,我们至今没有同意加入。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敝报不是‘农民报’”!按理说,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作为基层的一张县市报,编辑方针应该突出农村、农业、农民,把县市报办成“农民报”。那为什么宜兴报就要“例外”,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农民报呢?当时,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城乡差别来看,城乡互相溶合、互相渗透,城乡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于苏南地区乡镇企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563家广告经营单位中,去年评出了20家市优秀广告经营集体,新闻报广告科是其中之一;今年,中国广告协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又要求在这20家“市先进”中,评选出4家“全国先进”。到我写这篇稿子时,上海广告八大家——三报(解放、文汇、新民)两台(电台、电视台)和三家全市性广告公司旗鼓相当,尚难决胜负,新闻报却已下了定论。上海广协会长、市工商局局长朱崇彬明确表示:新闻报是在全市五百多家中小广告经营单位中,由区、县逐级评选几经沙场的佼佼者,市广协一致推荐:报全国! 是这家报纸广告营业额高?是,也不是。1985年新闻报创刊时,广告营业额仅为11.7万元,86年达到35.9万元,87年又上升到86万元,此后一直保持在八、九十万元之间。这个数字相对广告营业额上千万元的上海三报来说,只是个零头,但在三大报以外的七十多张报纸中,却已连续三年名列前茅。是这家报纸的广告业务员会拉广告?广告科科长  相似文献   

16.
怎样办好县(市)报,当好县(市)报的总编?我觉得,在抓好“脑子”(队伍的思想建设)、稿子(队伍的业务建设的前提下,总编辑花力气抓好“票子”(报社的经营管理和事业建设),也应当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陈昌清 《青年记者》2016,(23):124-125
在数字化大潮的迅猛冲击下,曾经盛极一时的纸媒似乎正步入“寒冬”.面对这一现实,一直在纸媒中处于弱势的“农”字报的明天在哪里?有人说,网络化对乡村的渗透有“滞后效应”,对“农”字报的影响会有段“时间差”.这一说法在实践中似乎也得到印证.放眼全国,“农”字报面对这股报业“寒流”仍保持表面上的平静.笔者在“农”字报深耕十多年,已察觉这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站在这一时代节点上,“农”字报人应迅速把握“时间差”,加快转型步伐,早转早主动,迟了就被动.如果不动,冬天也会很快到来.“农”字报未来该如何转型?笔者认为,做“联通城乡”的桥梁和使者,是“农”字报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若顺利转型成功,它们将迎来一片新的“蓝海”.  相似文献   

18.
“亮”红灯     
“这稿子不能发!”小李写了篇关干制配连举行“党在我心中”庆“七一”文艺晚会的稿子。不曾想,在发稿时碰上了部长姚明林亮出的“红灯”:“这稿不能发!”原来,小李认为“七一”、“八一”之类的应景稿,等过后再写,十有八九是马后炮,只有提前写,待稿子寄到报社,正好编辑部需要这类稿子。于是,“六一”才过不几天,“七一”的稿子他就写出来了。姚部长像是瞧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样写稿不好,稿子见了报,官兵有意见。你看这样写行不行?”最后,姚部长帮他定了一篇言论稿。“这假不能批”小于写稿写了半年多,稿子寄走近百篇,…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因此,“三贴近”服务对象的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具体来说,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其所辖的梨树县和公主岭市是全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县(市),所辖的其他几个县(市、区)也是全国的重点产粮区。因此,为“三农”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11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对于农业、农村、农民这几个概念的重要性,恐怕人人都明白。作为党和政府的“桥梁”和“喉舌”的报纸,作为引导舆论的报纸,特别是地(市)县报,应当普及到农村去,普及到农民家中去,应当把农业、农村、农民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现状如何呢?笔者近期在湘潭市郊区霞城、护潭、宝塔、先锋等乡和湘潭县农村与乡村干部、农民交谈,问他们对报纸的印象、看法时,归纳起来有四条:一是“我们心里很想天天看到报,能知道天下大事,可就是想看难得看到。”“报纸一到就在村上压了,分下来也在干部手里,寻到的也往往是过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