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获得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出现了造假现象。虽然有的教师坚持了不犯科学性知识错误,但却犯了另一类更为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做此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获得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出现了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4.
认真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却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却不利于教师的统一指导。为了增加学生实验的比例,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有机结合,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浮力"  相似文献   

5.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的第3个课题,是江苏省统一选择的7个课题之一。该实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没有接触过的一个全新的实验课题。实验课程改革至今,笔者所在学校才在本学期第1次开设了该实验。从实验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该实验中并没有获得理想结果。笔者通过多次实验探究,发现该实验经过改进后,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实验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相当的比重。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多方面能力。可是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却被淡化了。从学校到教师都不太重视实验,学校领导怕花钱购买器材,实验员怕麻烦,教师则图省事。有时为了应付测试、公开课等,教师就自己做演示实验,或由少数学生分组参与,减少了实验数量和实验组数。这些都是形式实验,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如果结果有误,有的教师就把结果改改了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做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会造假。殊不知,这却犯了更为严重的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  相似文献   

8.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  相似文献   

9.
<正>事情发生在一次学生分组实验的课堂上,由于学校的实验室没有冰箱,实验室中保存的淀粉酶出了问题——变性失活了,导致"验证酶的专一性"这个实验失败。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按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但最终没有得出预期的实验结果。学生很失望,教师很尴尬。是哪个环节出现差错呢?师生正分析着原因,这时有一个实验组的同学报告说他们做的实验成功了,并给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的实验结果,这个结果与实验预期的结果一致。原来该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因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来讲,物理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戚戚相关的自然科学,物理学从概念的确立到原理和定律的发现基本上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不管是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是从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原理到法拉第得出的"电磁感应"现象,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仔细观察和实验分析得出的结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一个开发式的教学系统则有教师、教材、学生、媒体和实验环境5个有机联系的基本要素.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地利用这5个要素,就能把课堂搞得很生动.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实验尤为重要,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趣味小实验丰富课堂教学.通过物理实验初步培养中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概括总结的基本能力,这对于树立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教学具有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不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验,不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教师都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1 多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小学学《几何》时,教师采用的教法多是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剪剪、拼拼、画画等.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和学生似乎都在淡忘"数学实验"."数学实验"乃数学之宝,是解题前获取解题思路的引线,是创新、成功之母,是教师教改(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分组实验中,绝大多数都是按教材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操作,学生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凑"热闹"成分较多,这样也就无法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14.
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这种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下面谈谈我的做法。一、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头戏"课堂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实验。每次,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别的同学注意力也都  相似文献   

15.
<正>物理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但是现在一些物理教师,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物理教师,他们的授课方式是以讲解物理知识为主,物理实验也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使学生了解的,试想一下,这样的授课方式如何能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呢?为了应付各项考试,如期末考试,甚至中考、高考,而在物理课堂上只是"讲实验",让学生机械地背诵物理实验的目的、步骤及现象和结果,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理论知识的"附属品",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按部就班地遵照课文中描述的实验步骤或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步骤验证出已有的实验结论就算完成实验任务。他们既不会对实验现象提出质疑,也不敢对实验方案"异想天开",以至于不少学生还养成了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7.
1简介"家庭小实验"(2012年人教版改称为"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和补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教师重视实验但不重视"家庭小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调查分析了教师对"家庭小实验"的态度以及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解决了教师和学生想做实验但又没大规模进行课外实验的问题。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以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为将来适应"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收获。一、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开始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  相似文献   

19.
《华章》2007,(12)
本文所说"想象实验",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诸多实验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再观今日之高考,某些实验考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而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问题,答案"一目了然"。教师们认为它们没有可研究的价值,更不会用实验去求证自己推断。可实际上他们的推断往往与实验的结果不一致。教学中的这类问题,笔者统统把它们称之为想当然的问题。"想当然"一般指的是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从化学角度看,"想当然"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都合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