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小清 《考试周刊》2012,(50):43-43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的确,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不能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即使给我们一片语文的大海,我们都可能难以找到和学生一起徜徉的自由感觉?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做麦田的守望者,树立新观念、了解新体系、建构新课堂.真正做到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每一位学生的希望和每一位学生的未来。1.以体验感受为脉络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有了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感悟内涵,激发学习的潜能与想象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精神,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个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体验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4.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宣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和尊重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而落实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使得学生对其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一定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其形成更为健全和健康的个性和人格。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理念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而且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血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实施步骤;最后就如何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蒋秋云 《考试周刊》2013,(87):40-4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其后的“教学建议”中又教导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级实际教学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也促进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激情的教育,它有着自身的魅力和风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以推动学生“学史”、“悟道”,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课文语言,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李志辉 《考试周刊》2009,(35):21-22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等。在这里情感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而且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而且指乐观的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注重情感体验”。在阶段同际中把“体验情感”与“领悟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时让学生从体验型课文中“体验”极为重要。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令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合与灵性的感悟。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课文中大多涉及到的足人,人具有最顶级的情感。当然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景、物、事也都可能是有情之物,因为课文无一不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现代语文》2008,(11):16-17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反复强调体验教学,认为体验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态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应渗透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获得一定以及良好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一、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情感主要调控者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新目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态度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  相似文献   

17.
雷金玉 《中学文科》2007,(12):81-8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不仅是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它所拥有的价值不仅是学习,掌握语言文字.还要丰富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文字中动情,在文字中共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漫谈》一文中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苏教版第八册练习七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从交际话题“小烦恼热线”入手.在让学生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达到实现自我心理调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