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法治新闻以突发性、冲突性、矛盾性较强的题材为主,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在新闻叙事中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观察分析,就其基本的情节功能、悬疑节点设置以及个体化框架和归因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杜若松 《新闻爱好者》2011,(12):140-141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叙事策略方面表现为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的微妙缝合、历史叙事与民间传奇的深度融合、侠义精神与中国军魂的复调交响。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个体叙事与个性人物塑造受到重视,成为创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叙事策略方面表现为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的微妙缝合、历史叙事与民间传奇的深度融合、侠义精神与中国军魂的复调交响。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个体叙事与个性人物塑造受到重视,成为创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徐锦博 《视听》2023,(4):43-46
乡村题材网络电影《毛驴上树》《毛驴上树2:倔驴搬家》在内容上一改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常见的套路化剧情、扁平化人物塑造、题材同质化等问题,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展现了“第一书记”帮扶“毛驴们”摆脱贫困的事迹。电影创作者通过叙事空间的创新表达,将乡土叙事空间、情感叙事空间进行重新建构,以个体农民的情感作为主要叙事线索,展现了个体农民的情感世界,使得叙事空间架构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扶贫的过程,获得独特的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维权报道是一道难题.河北新闻奖获奖作品《"三只脚"破冰工伤先行支付困局》在批评的同时引导公众懂法、学法、用法,这篇稿件在题材选择、语言风格、叙事技巧上均可圈可点.稿件准确记录国家法治建设的前进脚步,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法治自信.  相似文献   

6.
付恒立 《传媒》2022,(15):68-70
<正>全面依法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实践与深化,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法治题材纪录片作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效途径,在传播法理、社会教育、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019年,央视首部4K法治纪录片《执行现场》在社会与法频道播出,主创人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以执行法院为切入点,选取近年来的典型案件进行分析,实现了新时代语境下的法治传播。笔者重点研究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题材纪录片的价值、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对4K法治纪录片《执行现场》的分析为我国法治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影视行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观众的审美也呈现多样化态式,由此涌现了大批从表现手法、叙事视角到传播方法都让人耳目一新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互联网加速了科学技术与影视艺术之间的融合,两门学科互相影响交融发展,促进了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为纪录片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2015年,台剧逐步实现转型,突破偶像剧这一单一化的发展定位,其革新方向以现实题材为主,呈现写实向风潮、精品化特征.近五年主要开掘了诸如以30+女性为主角的情感生活剧、聚焦麻醉医生、器官捐赠协调师、新闻记者等行业的职场剧、以奇案为主的恐怖悬疑剧等多元化题材.每一种电视剧类型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固的叙事成规,但就其共性而言,在叙事内核上做到了对在地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凸显社会性与当代性的命题;在形式上做到了创新性叙事,或突破顺叙式叙事,或因袭并有所创新"双P"模式等.对现实题材台剧的类型化叙事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理清台剧改进提升背后的深层问题,为两岸影视剧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产电视剧创作显现了较强的“建设性叙事”思维。有的农村题材剧敏锐聚焦农村转型的现实矛盾,以“方案逻辑”讲述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改革题材剧以未来为面向,探索多元主体表达,还有更多垂直题材剧深挖事件背后的语境,赋予观众理性思辨与解读的空间。深耕“建设性叙事”以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人民生活的内容主题、突出影像功能性的创新叙事方式,深刻践行“两个先行”指导思想,生动讲述了新征程中的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治事件报道始终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媒体在传播法治理念、报道法治事件、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媒体在法治报道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了一些热点法治事件在报道中偏离了客观、真实的轨道,扰乱了社会秩序,也歪曲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文章将在叙事学的语境下,通过对热点法治事件报道的深入分析,从叙事视角、叙事立场、叙事语言、意识形态等角度探讨媒体在报道热点法治事件时应具备的技术和艺术,从而提升媒体法治新闻的叙事能力,为热点法治事件报道提供更好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周琳 《东南传播》2022,(11):64-66
本文以《福建法治报》的典型人物宣传为例,分析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典型人物的选取、用细节展现典型人物风采、创新叙事策略等方面,守正创新,宣传主旋律,进一步提高法治典型人物宣传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法治类报纸的使命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杨文斌 《今传媒》2021,29(4):104-106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由此,以城市为核心的人文题材纪录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以城市为记录载体,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录对象,以人民生活为主要记录的形式,通过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展现城市的开放与包容。本文主要从城市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以故事化的方式,从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与创新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冯运生 《东南传播》2023,(10):138-14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纪录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原题材纪录片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性等叙事方面呈现出一些集体特征及变化,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缺少变化,叙事视角多采用全知视角少主观视角,拍摄对象及观众的主体性不强,创作思路较为传统等。可以从有效利用故事化叙事,创新组合叙事结构,丰富叙事视角;重视纪录片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各方主动性;采用“内容众筹”的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民间创作力量三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中原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家庭剧一直是美国电视剧中非常成熟的一种题材类型.随着电视剧艺术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美国家庭剧在主题的探索以及风格的开掘上着意创新,其中所展现出的独特叙事魅力更代表了美剧艺术风格的突破.本文试图以电视剧《绝望主妇》为例,从叙事学的视角,在叙事者、叙事结构、叙事表象下两性关系的建构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类型电视剧的叙事创新进行深入阐释,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像话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使事物奇特化的艺术手法。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断给予受众持续的新鲜感,延长或改变他们对人物和情节的自动感知,在细细地咀嚼和品味中,形成渐进的审美效应。将“陌生化”艺术手法运用到以神话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动画中,把握住动画叙事中的奇特程度与理解范畴,便会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理念同频共振。本文通过“陌生化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两个角度对我国神话题材电视动画的叙事策略进行探寻,以便为形成以抒写家国情怀、讴歌精神力量、提升审美价值为方向的神话题材叙事的新业态和叙事新亮点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神话叙事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故事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大圣归来》与《大闹天宫》两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寻找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成长过程中叙事策略的变化及现象予以归纳.希望能提炼出动画电影现代化叙事策略的共性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基于新的外交格局考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四十年间仅仅有6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映。2020年《金刚川》的上映,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影片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也在积极适应、探索和建构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叙事美学风格。《金刚川》从叙事到内容多层突破,对新型主流电影叙事进行了新的发展。本文将用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事话语的理论着重分析《金刚川》的叙事时间、叙事语式和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18.
蒋超 《新闻前哨》2014,(7):35-36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多种主题相互交错、互为补充,本文以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叙事主题为研究对象,从信仰、成长、爱情这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研究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叙事主题的特征与分类。  相似文献   

19.
杨阳  朱丽莎娜 《传媒》2022,(16):45-47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由来已久。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农村题材电视剧顺势创新,较以往更具时代性、主流性和艺术性,涌现出《山海情》《花繁叶茂》《温暖的味道》《江山如此多娇》等优秀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代表性的主旋律作品,能够展现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叙事策略、人物刻画、影像表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探析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并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本文以广播连续剧《抢滩帕哈姆》为例,从题材、内容(文本、叙事手法)及艺术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与时俱进、推动广播剧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