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主旨是新闻文本的灵魂,它始于社会生活,伴随文本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本受众的解意。新闻文本的主旨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生活和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3.
丁莹 《新闻三昧》2001,(11):28-29
解释性新闻也称分析性新闻或背景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我国,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分析”、“新闻述评”、“新闻综述”、“观察与思考”、“瞭望”及“平民观察”等栏目都属于解释性新闻。对什么是解释性新闻有多种说法。综合各家意见,解释性新闻是介乎纯新闻与调查性新闻和新闻评论之  相似文献   

4.
弹幕使用日渐成为大众视频观看的一种典型伴随性行为.本文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弹幕文本的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路径,旨在挖掘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及其与视频文本所共谋生产的关系性话语.研究发现,受众弹幕文本对应自我话语生成与互动性话语生成,两种话语生产的内隐线索均在于弹幕文本对视频文本的整体性依附,这意味着受众话...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9):34-42
身体参与表意的现象早有人关注,有关社会身体文本表意的讨论也颇多,但对身体的自然手段表意(本文简称为身体自然表意)的讨论却不多。身体自然表意的本质问题是诚信。诚信是文本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后真相时代,真实问题掩藏在诸多的舆论观点中,诚信问题凸显并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身体参与沟通时,其物理在场性具有"自然"的真实性,呈现自洽的"理据性"(motivation),常被认为是诚信与真实的(gives off),因此身体是诚信建构基点,其所卷入的诚信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本文基于符号学的方法,以沿街乞讨的典型文本,试图讨论人际传播中诚信的身体建构问题。身体表意若要诚信,得处理"理据性"问题,即身体和意义直链接的"天然"问题,这种链接受接收场景的影响,呈现出"回旋"的机制。乞讨中的身体,要构建出"凄惨值得帮助"的意义,主要依靠身体来表达。大多乞丐表达首先通过凸显"残缺",获得标出性理据性,从而建立诚信表意的基础,但若要行人的帮助,需要通过加大身体的卷入,强化理据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体的可展演部分,乞讨人员往往会降低身体卷入,弱化理据性,以降低展演的意义冲击先前强化的意义。这种理据回旋的掌控,表明身体作为传播的"自然"在场,具有"伪自然"性,也说明身体表意研究作为传播组成部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慎 《新闻记者》2023,(6):39-45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能力增强,文本间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引发新文本间性问题。人工智能获得并逐步巩固其作为内容生产者的主体地位,这直接带来由于生产主体不同而生发的“人类生产文本”与“非人类生成文本”之间的文本关系;在“非人类生成文本”的生产流程与机制中,存在提示文本、生成文本与现象文本的文本关系;而根据文本性质与生成功能的不同,在“生成文本”中存在“基础文本”与“对齐文本”,在“现象文本”中存在“机械文本”、“共创文本”与“再训练文本”的文本关系。廓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文本内涵、结构与表征,将对中国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突破、精准构建与监管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的“图片+文字”的媒介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符号消费。在符号构建过程中,PLOG呈现出形象构建与个性化叙事、平台支撑与文化构建以及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等景观,并且在表达空间、社会交往、审美取向和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景观逻辑。PLOG的势头方兴未艾,需关注过度沉迷于图像化表达、理想化形象构建以及隐私消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破解新闻述评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惑,文章引入西方解释性报道作为参照,并以源自语言学的话语分析学说为工具,对新闻述评的民国期予以文本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了三种文本类型并析得了新闻述评的主要特征,由此得出结论:新闻述评是一种与西方解释性生报道不同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9.
张杨  李丹 《新闻世界》2013,(5):279-281
本文对解释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古典解释学时期、现代解释学时期和批判解释学时期三个阶段。并就解释学与新闻传播学中新闻文本的客观真实性及解释性报道探讨解释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安芳 《湖南档案》2013,(10):16-18
随着双套制、双轨制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单位通过电子扫描、数码照相、缩微转换等手段实现了纸质文件原文原貌的数字化利用,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多数人认为电子文件可以分为直接生成的原始文件和传统文件经数模转化而成的电子文件两类,但是对于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是否属于电子文件这一问题,档案界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与电子文件之间的关系复杂,不能笼统地判定数字化的纸质文件是否属于电子文件,应先根据数字化文本的类别进行具体分析,再对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新闻中的重头戏,它由于具有深刻性、调查性、解释性而深得广大观众或读者的厚爱。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学的解释性研究与运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超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0):11-13,16
解释性研究和运作性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两个方向。指出图书馆学的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寻求理解与寻求规律,并从图书馆学职能变化的角度讨论图书馆学的运作性研究--模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3.
石坚 《新闻知识》2006,(8):72-74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其魅力主要在于事实本身。而一篇成功的解释性新闻报道,其魅力主要在于它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为解释性报道下一个定义,我会这样描述它:解释性报道是对新闻事件的生成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向和深层意义进行解释的报道。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的《中国会成为日本吗?》,应该说是一篇报道内容比较客观,作者见解独到的解释性新闻。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石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未果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关于“中国威胁论”的叫嚣又有所抬头之际,这篇解释性报道以其鲜明的观点、新颖的见解,表明中国“构成的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应急广播属于信息生产力,具有扩散性、聚焦性、渗透性、通信性、增值性等特点,对于应急处置大局及危机中的个体都具有显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的报道.解释性报道不仅要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是纯客观报道),而且要报道同新闻事件有关的巳经发生的事实以及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使人们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或者说,解释性报道就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已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对新闻事件作出深入的解释、说明、分析,用客观事实而不是议论来解释说明新闻事件.正如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所说: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柳小龙 《新闻世界》2013,(8):304-306
“前理解”是解释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传播者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过程的逻辑起点,受众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的落脚点,两者的前理解对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前理解作为“此在”的一部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动态过程中的前理解与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8.
刀郎木卡姆流传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叶尔羌河畔,是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歌舞套曲,在无文本记录的传统刀郎社会中,局内人的身体是储存、内化、再现、重构其表演的主体。在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场域"中个体的身体被历史地建构,从而生成习惯性的"身体技术",这种习惯性的"身体技术"在音乐表演文本的生成和重构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刀郎木卡姆表演个体的"身体技术"是在木卡姆团队、麦西来甫场景、刀郎文化系统三层语境的包围中生成的。变动不居、动态开放的多层语境必然建构着与之相适应的、开放性的身体记忆,模塑着能够适时而动的身体行为。由此,当表演现场身体符号转码成音响符号时必然伴随着信息的变形,使得每一次的表演再现都带有文本的"续写"和"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提出“表意论”概念,是指对“主题”做怎样的“表达”或能做怎样的“表达”的探讨。我们所指的“表意”更多的是从文本出发,认为影像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有着非凡魅力的语言形态,我们探讨的目的是如何运用各种艺术要素,进一步拓宽纪录片的创作空间,营造纪录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也许有人会担心,纪录片创作一旦提倡“表意”,那拍出来的纪录片还会是原来意义上的纪录片吗?  相似文献   

20.
情报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隐性影响和显性影响.显性影响体现在波普尔现代本体论思想、库恩科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哲学在情报学理论中的显性引入与启发.隐性影响是指在新解释学和社会建构主义两种取向下的作者、读者与文本三者关系的后现代解读方法对情报学认知观和领域分析等基础理论的影响,从而情报学研究中形成一套关于作者、读者与文本关系的后现代解读体系.对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情报学基础理论发展的种种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为情报学界对于本学科基础理论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