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中国的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其影响不可忽视.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封建社会、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后这四个时期湄洲岛上发生的妈祖信仰事件,以官方与民间两个主体的互动为主线来揭示,由妈祖信仰的“兴起——断裂——复兴——合法化”四个发展过程所反映的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检视千百年来妈祖信仰的起源和传播,我们可发现由民间祭祀而渐由官方主导,再由官方回归到广为民间崇祀的循环发展轨迹。尝试探讨各阶段的妈祖信仰轨迹,并借相关案例,通过对本土化妈祖信仰传说与在地特有的相关仪式庆典之举行、妈祖信仰善书(含经典)于本地的刊行与流传,以及妈祖精神之传扬近况,阐述其于马、新两国之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佛道二教影响分不开.人们较多地关注她的平风息浪、海上保安的功能,很少关注妈祖信仰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基于此深入探究妈祖与巫道文化的密切联系.本文从民间文献、民间文学及田野调查道坛科仪资料着手,以文化人类学、民间宗教学的视野,对妈祖信仰形成的巫道背景、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学、妈祖信仰与巫道女神陈靖姑信仰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于妈祖信仰文化研究有新领域的掘进和发现,扩宽这一课题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妈祖信仰在明清之际由商帮移植进武夷山地区,在以后的发展中其信仰群体与信仰形态均发生了嬗变。当下妈祖信仰在武夷山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大陆妈祖信仰的一些不同特点,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妈祖信仰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妈祖信仰的本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性,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促进因素,并探讨了当前的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6.
简述妈祖和陈靖姑在海内外的传播效应和信仰力量,指出其传播学研究价值。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比较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探讨借鉴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湄洲岛妈祖信仰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群体传播视角来进行分析,探究妈祖神格功能的扩大因素,大致从三个发展方向进行梳理:第一,传统信仰的传播形态;第二,经济支持的传播形态;第三,政府支持的传播形态。以期了解在妈祖信仰传播过程中,信众对信仰所建立的认同观感。  相似文献   

8.
简述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明清官方与民间涉海活动中得到普遍的推崇与信仰;认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福建海军与北洋海军也崇拜妈祖,并形成一整套祭拜礼仪,这种信仰格局是由福建船政局奠定,波及北洋海军,发挥着精神慰藉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相较于妈祖信仰研究较为成熟的中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妈祖研究仍有许多尚待挖掘的事实与理论空间。以河北省境内的妈祖信仰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历史文献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妈祖信仰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予以梳理,并对其中较为突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泉州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对妈祖信仰在海外、台港澳地区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从文化心态及文化结构层次上进行分析,并指出,妈祖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必将进一步沟通我国人民与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与澳门妈祖信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中国香港和澳门妈祖信仰传播过程及宫庙状况,比较港澳两地妈祖信仰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以深入认识妈祖信仰的性质及了解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福建商人尤其是沿海商人,他们作为航海者中一个重要群体,走南闯北,漂洋过海。由于涉海和远离故土的原因,从宋代起,他们就与妈祖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试图就福建商人与妈祖信仰及关系诸问题作初步探讨,这对于进一步拓宽妈祖文化的研究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5.
舞水河流域深处大西南山区,远离海滨,但却普遍存在着发源于莆田海滨、被沿海人民奉为海神的妈祖信仰。在梳理和考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舞水河流域妈祖信仰至迟是在明末清初由福建移民与客商通过长江逆流而上、经沅水传入,并流行于清中后期;其形成原因与该流域内丰富的山林特产资源、优越的水运交通条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建会馆与天后宫的结合及妈祖自身的变化密切相关。与沿海妈祖信仰相比较,舞水河流域的妈祖信仰具有信仰群体的超区域性、神灵体系的杂糅性、庙宇建筑的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睦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3):78-81,85
简要介绍闽北妈祖庙宇的分布情况,阐述闽北与妈祖信仰有关的各种信俗表现,并探讨历史上闽北山区兴起妈祖信仰以及在现代妈祖信仰发生嬗变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7,(3):19-23
概述闽南妈祖信仰与民俗文化在不同的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闽南妈祖信仰的复兴经历了从"迷信"到"传统文化"的转变,而后成为文化资本与多方利益参与的平台,最后经历自身的调适而呈现出经济与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妈祖信仰在向海外的传播过程中不断扩大了其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特征。认为妈祖信仰复兴背后的历程与逻辑给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复兴研究带来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妈祖信仰与其他信仰相比具有本身的特质。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原始功用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了其对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这对正确看待妈祖信仰、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5,(4):11-15
马来西亚的妈祖宫庙作为当地华人精神信仰的载体,随着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迁徙而逐步发展起来,而且个别宫庙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特点在海外华人群体传播妈祖文化、形成宗教信仰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