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了解当前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营状况、教育活动形式、教育设施建设、教育宣传渠道和传播途径,及对社会教育的认知和实施效果评价等基本状况,以期为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教育的缺乏成为导致青少年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国家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及提供方式不合理、国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为青少年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导致"青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形同虚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青少年社会教育资源缺乏问题,一是要通过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认识;二是要努力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三是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体系;四是要推动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一书中对"社会教育"是这样认定的:"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及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但是我们所探讨的社会教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单纯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将其有效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挖掘、拓展其育人功能以培养青少年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挖掘和拓展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切合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更能获得青少年社会教育之反哺。"党建+""实践+""互联网+"模式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法制建设欠缺、管理体制不合理、社会教育平台和资源与青少年现实需求不完全匹配、社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针对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社会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评估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进行青少年社会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实施主体及平台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瑶族重视社会教育,道德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以广西金秀瑶族为个案,着眼于传统社会教育方式,研究石牌教育、戒规与禁忌教育、苦难教育对瑶族青少年形成遵规守法、信守誓约、注重德行、崇尚美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等道德品格的重要影响,揭示优良社会风气和良好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社会教育应该坚持多样化发展方向,引导政府、学校和社会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采用“专家参与模式”与“政府介入”相结合的原则,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长效评估机制,以社会教育机构为载体,打造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品牌项目,从而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雷 《中国德育》2013,(2):16-18
青少年社会教育源于青少年的“生活帮助”和“教育援助”,是政府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公益性、对策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有助于开启民智、化民成俗,有助于解决影响教育发展的诸多社会问题。在加强社会管理的视域下,必须规范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整理旧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与设施,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公民意识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调查表明,当前青少年的公民意识状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意识薄弱、权责意识淡化、法治意识淡薄、公德意识缺失等。造成青少年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教育的负面作用是首要因素,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是重要因素,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是主要因素。我们必须发挥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少良 《考试周刊》2014,(15):156-156
<正>青少年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农民生活的安宁、良好农村风气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及农村所处环境的区域限制,因此社会对农村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青少年教育可分为青少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校外教育。青少年宫是孩子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青少年宫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中规模较大、系统较为完善的一种。校外教育的重要性无人质疑,但青少年校外教育所受的非议历来多于学校教育。本期特别关注将聚焦以青少年宫教育为主要代表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围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成长,青少年宫教育的定位、功能及教材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5,(5):57
艺术的宫殿成才的摇篮安徽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隶属安徽省妇联,为公益性校外教育事业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省直团工委"青年文明号"、全国儿童活动中心先进单位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南省1100名被访者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社会教育过程中存在效用发挥不足的瑕疵,具体表现为青少年对社会教育机构承担社会教育职责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社会教育机构的供给,青少年监护人缺乏社会教育意识以及社会教育机构工作者缺乏职业技能。要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须打破政府对社会教育机构的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地位,积极宣传其重要性;完善社会教育机构的人事制度,增强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社会教育不仅仅指社会教育专门机构对青少年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而是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以直接经验为主,并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拓展。根据人格素质的结构分析,这些教育性经验与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是营造青少年成长良好环境和氛围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武汉市"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但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社会教育力量薄弱和学校教育模式明显等问题。要提高"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水平,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和探索社会教育社会办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教育可分为青少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校外教育。青少年宫是孩子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青少年宫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中规模较大、系统较为完善的一种。校外教育的重要性无人质疑,但青少年校外教育所受的非议历来多于学校教育。本期特别关注将聚焦以青少年宫教育为主要代表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围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成长,青少年宫教育的定位、功能及教材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近日,武汉市第二届"武汉现代少年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是为响应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武汉人"号召而开展的一项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本届评选活动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干预,加大青少年社会教育力度,帮助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活动将评选出"阳光大使"、"目标大使"、"智慧大使"、"快乐大使"、"协作大使"、"爱心大使"、"诚信大使"、"效率大使"、"创新大使"共计九类"形象大使"。该活动将于2008年6月结束,并于200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召开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但丁也说:"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常常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这些英明论断揭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深刻道理,也指明了青少年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项工程里面包含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我们只有把三者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双向活动。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学手段,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是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而活动则是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载体和生命。其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游戏和社会实践等,要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体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吸引和影响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这将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