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统计,在《红楼梦》这部著作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总共有九百七十五人,史湘芸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侯门千金属于金陵十二钗之正册人物。史湘芸无论是在气质性格方面,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与其他人物表现的截然不同,独具自己的美,体现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她是美的,无论品德、相貌还是性格,都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但就其命运来说,属于"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的"薄命司"人物,结局也是悲凉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红学家大都把凤姐看作十足的反面人物,虚伪、狠毒、两面三刀、罪恶累累、事不关己、铁石心肠是她的主导特征.然而设身处地的想,王熙凤也不过是曹雪芹笔下悲情女、薄命司、怪可怜见的一个人物罢了,她的一生充斥着莫大的悲哀.论文以王熙凤的眼泪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眼泪的分析解读,以此来探究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高超笔法.  相似文献   

3.
从建安十九年到二十一年,是曹植一生的顶峰,也是曹植一生最为快乐的时光,在这个时期,他在政治事业和情爱人生的两个领域,都达到了一生的顶点。但建安二十二年,对于曹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十月被确立为太子,兄弟之间的太子之争,以曹植失败而告终。但与此同时,曹植却焕发出了巨大的写作才华,写作了大量涉及甄氏的诗文作品,主要有《节游赋》、《西北有高楼》,以及后来回忆所作的《妾薄命》等。按照时间次序依次辨析,从而考证出(一)《美女篇》与《陌上桑》:曹植的欢乐;(二)《蝉赋》:曹植的反省;(三)《节游赋》:曹植的节制。即从文本出发,再次论证了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写到的十二个贵族女子的统称,她们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重要人物的一部分。在曹雪芹笔下,金陵群钗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落春残的结局,作把她们统统归入到“薄命司”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堪称为一部以创造女子典型称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5.
石秀是《水浒》里一百零八将中的一个堂堂正正、威武不屈的好汉·但在施蛰存心理小说中,石秀则成了一个面目可狰、杀人取乐的淫虐狂·今天重读这一短篇佳作,更是感慨于作者刻画人物和审视历史的深刻性。 一、独辟蹊径,观察人物心理流程 与以往所有历史小说的写法不同,施蛰存以全新的观念,开辟了刻画历史人物的新途径——心理分析。起源于十九世纪欧洲的弗洛伊德主义,因发现了人的无意识,性本能对人的一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而受到人们重大的关注。施蛰存在《薄命的戴丽莎·  相似文献   

6.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写到的十二个贵族女子的统称,她们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重要人物的一部分。在曹雪芹笔下.金陵群钗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落春残的结局,作者把她们统统归入到“薄命司”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堪称为一部以创造女子典型著称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了许许多多的“出家”人物,像甄士稳、柳湘莲、贾宝玉以及芳官、惜春、妙玉等等。由于曹雪芹过早地逝世,没有完成他的著作,除甄士稳外,惜春与宝玉的出家,八十回书中,极少涉及,使我们不能触及这些艺术形象的全貌。但妙玉这个人物,虽然没有具体完成,却在他的绚丽彩笔下,给我们勾划出一个极其薄命悲惨的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著名音乐词作家阎肃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有人把他称作中国当代词作的泰斗。阎肃老先生虽年纪已高,但精神矍铄,乐观豁达,仍活跃在文化艺术界,深受大家的欢迎。他虽成就卓著,但为人幽默谦和。在谈到人生体验时,他说,人活在世上要想做出一点成绩应该具备"四份"——本份、勤奋、天份、缘分。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没有人生感悟作基础,我们写文章也就失去了源头。练习写作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旅程中学会观察、感受人生,体验生活,要留心身边的人物,细心发现美,认真思考美,进而写成"自己"的人生篇章去讴歌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一种"穿透"生活、探索人生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书写属于自己的诗篇。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香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设计的一个角色,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惨命运和痛苦经历,最为薄命。曹雪芹又煞费苦心地为香菱更改名字,从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通过莲和菱两个意象隐喻香菱坎坷的一生遭际。香菱贯穿文本始终,通过她引出很多重要人物,构筑起了故事的大框架。她的悲剧命运也引起了读者对贵族、官僚的痛斥,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以花喻人的红楼叙事中,关涉黛玉又关涉袭人的植物意象是"桃花".清代《红楼梦》评点多以"芙蓉"品黛玉,以"桃花"评袭人.尤其集中在"掣签"一回.关于桃花花名,有贴切身分、薄命、轻薄等解;关于题字"武陵别景"和附诗"桃红又见一年春",一说袭人再嫁,一说文笔蕴藉;关于签语"杏花陪一盏,坐中间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一说关乎群芳薄命,一说关乎特写芳官.至于"嫁人"回中"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几无好语.如此等等,涉及到袭人性情、命运、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而袭人形象亦由此更加丰满而凸显.特别是"一芹一脂",以"桃花"展示了袭人的特殊意义,袭人去向也因以深蕴于红楼叙事.  相似文献   

1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在宋朝赵恒就为读书人指明了出处,宋真宗赵恒御笔亲做《励学篇》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读书首先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本好书会告诉你生活、科学、做人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本坏书也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人生又何偿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人生,你就会成就一世、精彩一生;而在对的时间选择了错的人生,你就会伤心一世、愁苦一生。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本书,人生有长有短、有精彩有单  相似文献   

13.
香菱是金陵诸钗中最为薄命的。她的一生“有命无运”,“际遇堪伤”。香菱的身上浓缩了大观园女子的悲剧性命运,是封建女性受压迫、受欺凌、受侮辱的代表,是封建女性薄命的缩影。作者在创作香菱形象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并把香菱作为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着意把她塑造成十二钗的综合体。从香菱的身上折射出作者对现实和封建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根据曹雪芹原著所埋下的伏线,我们可以推断薄命的香菱是在遭遇夏金桂后在极度的被摧残中死去,绝不会被扶正并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  相似文献   

14.
莫言《蛙》以独特的人物视角,塑造了姑姑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年青时姑姑以科学接生法享誉高密东北乡,被乡民誉为"活菩萨";中年时因偏激推行计划生育而被乡民唾骂为"活阎王";年迈时自我觉醒却饱受良心的痛苦折磨。姑姑的人生大起大落,行为大善大恶,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透过莫言对命运多舛的"姑姑"的人物塑造,其旨并非评述计划生育的功过是非,而是以此深层次地诠释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山西学者赵诚花了两年的时间,最近推出了一部传记力作--<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该书再现了被人誉为"中国水利界一个非常伟大的马寅初式的悲剧人物"--黄万里的一生;书中还佐以黄氏家族和其师生亲友、患难同事的回忆记述,读之宛如一幅历史画卷,令人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文学形象,董小宛实有其人,又被写入《影梅庵忆语》中,将此二人作为文学形象比较,可以发现二人有不少共同之处:她们都深受苏、扬文化的熏陶,具有高雅的艺术情趣,又同属于薄命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情痴"一类的人物,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成为数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17.
[小引] 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一朵朵浪花。有人说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我想说,人生就是一只万花筒。进入这一瑰丽的世界,我们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生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人生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人生曲调"。  相似文献   

18.
戏曲,演绎人物生平沉浮。昆剧,近乎素面的淡妆中,更显本色人生。台上演绎的主人公是秦少游,一曲《踏莎行·郴州旅舍》令人如痴如醉,惊叹其艺术造诣之高,但正如戏一般,所有的成就都是一生阅历和辛酸的沉淀。沉淀散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副小生扮相的少游出场,英姿勃发,风度翩翩,大有壮志青年之气  相似文献   

19.
四大名著中涉及佛教、道教、儒教的内容甚多:《西游记》中佛祖菩萨、妖魔鬼怪轮番上场等鱼龙混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点灯祈寿的片段笼罩神秘面纱;《水浒传》中霹雳大仙下凡、赤脚大仙转世、天罡星座、地煞妖魔都带有神话特色;《红楼梦》中夫荒山女娲补天遗石、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恩恩相报、太虚幻境和薄命司判词、  相似文献   

20.
著名音乐词作家阎肃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他虽成就卓著,但为人幽默谦和。在谈到人生体验时,他说,人活在世上要想做出一点成绩应该具备"四份"——本份、勤奋、天份、缘份。从某个角度看,人生的"四份"可以这样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