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晓华 《教育科学》2004,20(4):34-3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大学生已成为喜爱网络最多、接触网络最多、使用网络最多的主要群体之一。但不少大学生却迷恋于网络之中.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这对其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正视这种新的挑战.并在查找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引导措施.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正在渗透入每个人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是接触科技成果最多的人群,也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群,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也伴随而来。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征主要有:认识盲目化、道德庸俗化、意志薄弱化。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几项导向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免受其危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迅猛发展的现实,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公民意识教育。文章在分析网络特点,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在网络条件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就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音乐因借助媒介特质而集大众性、重复性和共享性于一身,在当代大学校园,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音乐在盛装亮相的同时也正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应正视网络音乐对大学生具有人文情怀培育、文化素养提升和缓解心理压力等正面促进作用;同时,也要慎防网络音乐对大学生思想倾向性误导、对接纳及继承民族传统音乐形成心理阻碍和极易毒害其心理"消化系统"等负面消极影响。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大众要参与对网络音乐的整顿和监管;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网络文明公约;要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正确进行网络音乐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宛如一把双刃剑,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通畅、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缩短了大学生交流的距离和空间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身体素质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现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对策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形成一个健康、安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流阵地的校园网络系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政治环境已经在我国形成和发展,并逐步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络舆情,是当前网络环境中最大的政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素质较高、涉网最多的群体,是网络舆情的直接参与者,更是网络政治环境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把握好当前网络舆情的方向,如何积极应对网络政治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这都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逐渐形成,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并利用这股力量。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内涵和基本特性的分析,指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途径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形塑、网络环境的裹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意为之等,同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面作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接触网络最多、使用网络最多、喜爱网络最多的主要群体之一.但不少大学生却沉迷于网络之中,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良后果,目前在众多高校里,很多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这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健康等各方面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此着力探讨了网络成瘾的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化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正在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诸多特点,对于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接受新事物最快,是网络接触和使用最多的人群之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变迁,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在高校普遍开展如何认识信息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来探索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  相似文献   

10.
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9400万.其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4%,是各阶层网民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据调查,在校大学生95%以上接触过网络,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牢牢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其时代性和实效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9400万。其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4%,是各阶层网民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据调查,在校大学生95%以上接触过网络,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牢牢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其时代性和实效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不再只是人们传统交往的通信工具,它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要解决大学生因使用网络而出现的"道德人格危机"问题,就应该正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争取通过积极的方式去引导、调整和重新规范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网络交往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的,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严重.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问题,在合肥市部分高校进行调查.指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特点,以及其存在所产生的危害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虚拟网络生活的主体,从众心理对其网络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道德盲从也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道德判断的能力,对其道德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利用好从众心理效应,积极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助推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罗长凤 《教师》2019,(5):7-8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网络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网络文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其潜在的弊端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正视网络文学的客观存在,引导大学生从优秀网络文学中学习正能量的价值追求,消除网络文学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世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盲目上网及网络成瘾,道德缺失以及网络违法以及价值体系动摇问题。正视问题、创新举措是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在获得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价值观受到冲击;道德品质下降;主体性迷失等。为了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全社会应该大力关注网络文明建设:第一,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第二,个人、学校、社会齐努力,呼吁大学生网民自律。总之,要正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构建健康的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大学生人性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大学生人性得以展示,但也给大学生人性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高等学校必须正视挑战,把握机遇,树立现代信息观念,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主流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其中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多的手段之一.全文在分析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正反两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应对网络信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异化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校网络的普遍应用,大学生的网络人格随之产生。网络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大学生,并以其虚拟性、隐匿性和自由性异化大学生的网络人格,文章分析了网络人格异化的种种表现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