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有着重要影构。农民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创造了一种知识者缺席的农民化的小说范式;而坚持人文品性的作家孙犁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性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荷花淀派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2.
<正>赵树理和孙犁同为解放区文学中的佼佼者,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赵树理和孙犁身份认同的差异来分析两人不同的艺术追求。抗战爆发改变了许多人的命  相似文献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部文学史著作中,赵树理独自一人获得了很高评价。而与之相对,孙犁只不过被作为其他解放区出身的作家之一稍稍言及。这种评价与当时的文艺路线、思潮有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孙犁创作的发展以及对其研究的进展有所涉及,记述也稍稍详细,但与赵树理相比,最初的姿态还没有改变。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著作中对孙犁和赵树理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大多数当代文学史中赵树理和孙犁的比重已经出现了逆转。这种逆转不仅在文学史记载的量的方面,也涉及到质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一直被视为解放区“本土”作家,其原因大概是孙犁在冀中农村长大,在解放区“土生土长”.而实际上,孙犁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在接受现代教育,农村仅仅是其成长的一个“背景”,他的经历与赵树理等有很大差异,而与丁玲、欧阳山等则没有很多区别.如果说,赵树理等早年的身份认同是农民或农民知识分子,那么,孙犁则一直都自觉地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因为经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孙犁其实与解放区“本土”作家在政治态度、对待大众化的态度等很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将孙犁归入这个群体会导致对他的很多误读.  相似文献   

5.
杨振喜 《天中学刊》2000,15(4):47-52
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与赵树理是比肩齐观的双星,他们有一段迹近相似的献身文学大众化的经历,但由于文艺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人后期创作境界大为不同;赵树理过分依赖于民间形式的运用和演练,缺少对新文学的整体观照,遂陷于自缚自己,重复自己的困境,而孙犁而立足高远,视界开放,积极创新,因而出现劫后的再度辉煌,获具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赵树理诞辰加周年之际,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几近百万言的辉煌巨著(赵树理研究文集》,无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赵树理研究学术史上的奇迹和壮举!她不仅展示了赵树理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宏大队伍,而且标志着“赵树理学”的创立和广阔前景!《赵树理研究文集》包括《近二十年赵树理研究造革人(赵树理论考》和《外国学者论赵树理》三卷。其上卷的卷端有陈荒煤题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赵树理》的序文;主体部分收入国内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专家教授周扬、荒煤、孙犁、康准、王瑶、贾植芳、黄修已、吴奔星、陈思和、李…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文本细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透视赵树理的女性审美观念,并结合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赵树理文集》(1—2)为对象,穷尽收集了其中的紧缩句,初步将赵的紧缩句分为六大类,归纳为三个主要特点,并分析了紧缩句在形成赵树理大众化,口语化语言风格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本文还收集了孙犁、老舍和茅盾作品中的紧缩句,试图通过比较使赵紧缩句的特点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何申和赵树理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但是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坚定的现实立场和为农民而写作的自觉意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适应农民趣味的审美意识。何申不仅继承了赵树理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也发展了赵树理的创作风格,为"山药蛋"的承传和延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何申和赵树理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但是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坚定的现实立场和为农民而写作的自觉意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适应农民趣味的审美意识。何申不仅继承了赵树理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也发展了赵树理的创作风格,为"山药蛋"的承传和延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为文艺走向农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赵树理一生都在为农民写作,并雄心勃勃地要实践一种以民间文艺为主体的文艺理想.赵树理十分关注曲艺这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出与农民审美心理相契合的艺术审美形式.赵树理的追求和艺术实践在新世纪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叙事的角度来解读赵树理、孙犁小说中革命话语的现代性危机,并着重从话语形态与革命图景、赵与孙小说叙述者的文化身份及革命话语危机的显现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旨在说明两位作家话语形态的差异及与时代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山地回忆》发表于1949年12月,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时光已跨跃了半个多世纪,但每读此文,都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孙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现美的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孙犁先生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意境创造更是为人所称道,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 ,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 :一个揭示现在 ,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 ,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一个揭示现在,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延安文学研究——建构新的意识形态与话语体系》一书,不仅从学理的角度对延安文学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进行解说,而且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孙犁等典型作家为例进行详尽的说明,观点新颖、理由充分,为我们重新审视延安文学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17.
孙犁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1980年至1999年这二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研究,无论是创作风格、审美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把握,还是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孙犁小说研究的状况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特稿·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李建国(1.1)·专题论坛:孙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笔谈\丁玲研究·中国文学史上对孙犁评价的变迁———与赵树理比较……………………………………………………………[日]渡边晴夫著,蒋锦文译(1.7)感伤及其他:一个故事的三种写法———关于孙犁《琴和箫》的症候式阅读……………………………………………………………叶君(1.14)裂隙中的个人话语———《风云初记》尾声重写缘由………………………  相似文献   

19.
孙犁与赵树理都是解放区的作家,都创作有关于婚姻题材的小说,但二人小说在结构及叙事风格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二人对于自我身份的体认不同、文学观念不同、作品接受对象的不同,这也造成了二人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20.
孙犁是20世纪中国重要小说作家,从学史的角度考究孙犁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即可明了:其突出意义在于对一种人趣味和品性的坚守。孙犁小说的人性立场、诗化散体,以及阴柔的风格,都是这种坚守的具体体现。这种人趣味和品性,对于当时学政治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矫正,其历史价值不容漠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