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函稿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李鸿章未刊函稿一批,已装为卷轴,轴长1100厘米,高29.2厘米,由彩笺四十三叶装裱而成,凡二十六札。卷内钤有印章六枚:一为“鸿章”白文方印,钤于卷首李氏题诗末;二为“肃毅伯章”朱文、“清官太保"白文两方印,钤于卷尾李氏题跋末;三则因此卷曾经日本人稻叶岩吉收藏,故卷首钤有“君山精玩”朱文方印,第二十六函末又有“稻叶岩吉”白文、“君山”朱文两方印。咸丰十年,曾国藩为尽速扫清皖境太平军,亲率大军进驻安徽祁门,不料被太平军“环绕祁门作大围包抄之法”而陷入困境,一连三个月从江西供应粮草的信道被阻,形势万分紧急。李…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24日,山东省图书馆购入清官"天禄琳琅"旧物-<吕氏家塾读诗记>.该书每册黄色封面,手书题签,丝线装订,包角,前后钤有"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方印,每册首页上方钤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天禄继鉴"白文方印,末页上方钤有"天禄琳琅"朱文方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  相似文献   

3.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4):F0003-F0003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有南宋邓椿撰,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记铺刻印的宋版书《画继》一部。卷首钤有“天录继鉴”等白文方印。说明此书原为清宫所藏。  相似文献   

4.
杨守敬(1839—1915)先生在日本访书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先生字惺吾,一作星吾,别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后卜居黄州,常住省城武昌。其藏书室名有邻苏园、观海堂、飞青阁。藏印有"观海堂"朱文方印、"飞青阁藏书印"白文方印,其在日本所得书则钤"惺吾海外访得秘笈"朱文大方印。  相似文献   

5.
一、郭朝祚绘《征西图》概况郭朝祚绘《征西图》由旅顺博物馆收藏,(图见封底)它是一幅体现个人功绩的战图。此图为手卷,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142.3厘米。图中署款为:"雍正十一年宁远大将军少保查公亲总六师擒贼于古吉儿和硕斋,谨绘图以志。军谘祭酒郭朝祚。"押"朝祚"(白文方印)、"玺后"(朱文方印)二印。查"雍  相似文献   

6.
<国初礼贤录>一卷一册,明钞本.首题"国初礼贤录上",末题"国初礼贤录终",无序跋,不题撰人.实仅一卷.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蓝格,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白棉纸.首页钤"翰林院印"满汉文大官印,书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抚三宝送到范懋柱家藏/礼贤录壹部/计书壹本"长方朱文木记四行(加·者为朱笔填写).首页又钤"浚仪"朱文圆印.末钤"越式不穷"白文方印.西元二千又一年九月十八日见于甘肃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援韩野纪》是武汉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部珍稀的手稿本,原书署名为"扪虱轩纂"。全书一函六册,每半叶九行,每行字数不一,全部用小草书就,其书法娴熟遒劲,行云流水,颇有章法。并有多处增删涂记。前页有著名学者王韬、柳诒徵、沈维贤、顾薰等人作序、题记。该书曾被民国著名藏书家袁克文等人收藏,卷一首页钤有"寒云主人"、"佩双印斋"朱文方印;扉页有"诗庵珍藏"、"高潜题耑"等,另有"诗庵所藏"朱文方印;柳诒徵序后印有"柳诒徵印"朱印,抄本用纸为四周黑边,黑口,  相似文献   

8.
明刻本《韵谱》,为目前国内罕见善本之一。现庋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我馆王贵忱同志于一九八○年十月赠送的。《韵谱》五卷,明朱睦(木挈)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开封守尧山白所刻。半页九行,行十八字,注文小字双行,白口单边,板框高市尺五寸六分,阔三寸八分,板心上镌“韵谱(上、下)”,字体横平竖直,撇捺直挺。白棉纸印本,刻工甚精,经久如新,具有明代中期刻印本的特点。钤有“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朱印,卷端下钤有朱文“潜初”、白文“伏波”和“铁全书内容完岭王贵忱章”诸印识。此书曾经清初鉴赏家汪季青收藏。整,虽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然保管殊善,  相似文献   

9.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林昌彝稿本》,线装一册,书外有蓝色函套,署"林昌彝稿本"五字。封面左侧题《侯官林记精校本》,右侧题"林侯官",又钤有"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按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建立于1928年,原名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1965年改今名,则此书为该馆收藏在1965年之前。内有硬纸板护封,钤有"悦古斋记"朱文方印一枚。按悦古斋为何人之室名别号,检《清人室名别号索引》,未得其解,疑是书店名  相似文献   

11.
“胡氏印存残帙”,经折装一册,高33.1cm,宽17cm,印蜕粘贴本,单面,每面二、三、六印不等,计二十面,收印七十六方。各印大概以印面大小为序,朱文、白文错杂。为大兴傅氏旧藏,其装祯仍存傅氏旧式,以花绫衬底,红木为框,前镌“胡氏印存残帙”篆文六字,直书;后镌“华延年室鉴藏”楷书六字,横书。卷前正书“胡氏印存残裹”,分两行。  相似文献   

12.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辅撰,龚焕校正,元刻本。存七卷(卷六至卷十二)。框高19.7厘米,宽13.5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七至十九字不等,小字双行,二十三至二十六字不等,细黑口,或粗黑口,四周双边,三鱼尾。黄麻纸,钤“路”、“大荒烬余”印,路大荒先生①故物也。  相似文献   

13.
黄跃 《档案》2022,(11):32-37+66
庆阳市档案馆所藏清代甘肃镇原县契约档案中共有13种印文,其钤盖时间始于清乾隆年间,迄于民国,其中清代印有5种,分别是“镇原县印”(满汉合璧文)、“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印”、“甘肃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兼管驿传事印”、“镇原高等小学堂记”、“镇原学堂”印,民国印有8种,分别是“镇原县印”(汉文)、镇原县知事印、镇原县政府印、“验契补印”四字红印、“验讫”椭圆红印、镇原县验讫正方印、镇原县验讫长方印、甘肃镇原县司法处印,这部分民国印是出于民国验契需要而钤盖于清代契约之上的,表示民国对清代产权的认可。本文对清代镇原县契约档案用印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清至民国甘肃镇原县的地方行政、教育改革、司法建设及产权登记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明刻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本传世甚少,清乾隆时周綮在重刊此书时已说:"惜其书镂版散佚,藏弃家购觅旧本珍如拱璧",可知此书明刻在两百年前已甚为罕见.此后著录明刻《七修类稿》的仅数家,且多浑称明刊,没有交代究竟是何年代所刻,这是因为明刻本序跋中没有直接提到此书的刊行年代问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明代同一书版印本《七修类稿》两部,从其版框、字口上看,可知是近于同一时期刷印的.一部原是清内府藏本(下简称甲本),有朱文"乾隆御览之宝"、白文"天禄继鉴"等印;另一部是我馆王贵忱同志捐献的(下简称乙本),存三十四卷,书末有白文"山阴刘石夫鉴藏书"等印识.乙本有嘉靖间  相似文献   

15.
永善县桧溪的“阿兴土千户”印章距今已有310年的历史,此印在凉山雷波、昭通永善的相关史料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阿兴”是封号,“土千户”是职务。此印为方印,直径7厘米,属汉满文对照铜质印章,印章正面左侧字为“乾字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号”,正面右侧字为“乾隆二十六年三月”。  相似文献   

16.
《印存初集》四卷,明海阳胡正言(一五八四——一六七四年)篆。开花纸印墨拦格,上格朱钤印文,下格墨刷隶书释文,书口有“十竹斋”三字。此本是胡氏辑录为明末清初名流所刻名号、斋阁及成语等印章,共收印七百零八方,纸墨精良,钤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卷首有周亮工、王相业、陈丹衷、韩诗、杜浚和钱应金等六人序文,卷末有彭源、吴奇两篇跋文。周亮工序文署丁  相似文献   

17.
“林泰之印” 《档案春秋》去年第九期曾刊登过《我为宋庆龄保管五万元人民币》一文,文中有一处细节说到,当时如果要取用这些钱,必须凭宋庆龄的手信及盖上宋庆龄化名“林泰”的私人印章方可。这方“林泰之印”印章的篆刻者,就是本文主人公,沪上著名篆刻家刘友石。不过当年刘友石篆刻这方印章时,并不知道“林泰”就是宋庆龄。  相似文献   

18.
春在堂随笔     
夫妻合印○华亭尹冰叔鋆德,以其祖母黄纺织图索题。图中题者甚众,有张春水七古一章,署云“吴江张澹未定草,璞卿女史陆惠书”,钤一小印云:“文章知己,患难夫妻,张春水陆璞卿合印”,亦词场佳话也。[蓥,此处音jun](七十四字)  相似文献   

19.
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有一批中国美院前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档案,信手翻开一卷,旧封面上钤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训导处”的章,案卷名是“三十五年度新生入学训练科目之一:感想写作”。  相似文献   

20.
本馆藏有二十八卷元刻《乐府诗集》残本。该书不仅存世的同种书甚少,而且钤有多枚印章,表明该书曾辗转为多人所收藏,其已知的收藏者主要是上海人;有部分藏书印尚未能知其所属。希望能有专家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