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彪  于志刚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104-104,103
随着石油化工业的不断发展,换热器在石化行业设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换热器是一种是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节能设备。本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属于列管式换热器的一种,是利用间壁使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进行对流传热从而实现物料间的热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纵观工业生产领域,换热器应用甚为广泛,其在能源以及石油、冶金以及制药、化工等行业均有使用,占据十分关键地位,重要性不容忽视。基于换热器效能提升,有助于石油及化工行业实现成本降低,获取良好经济效益,意义深远。在此,针对间壁式换热器传热影响因素与其强化途径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0)
本文通过UG建模软件建立了全流路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模型,模型与实际换热器的尺寸相适应,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速度矢量、温度场、压力场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加以分析以研究流道中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在对换热器胡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后找到换热器在换热工作中存在的结构设计上的弊端,接着对这些结构弊端加以优化设计,以减小换热器中的流动损失,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9)
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ANSYS NX8.5建模软件建立了全流路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模型,模型与实际换热器的尺寸相适应,利用ANSYS Fluent18.1数值模拟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速度矢量、温度场、压力场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加以分析来探索流道中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于换热器,处于流体进口处的换热管束,长期受到高速流体的冲刷,根据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规定,管壳侧流体入口处在一定条件下应设置防冲板,而换热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防冲板脱落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为了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一定要对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本文主要对换热器防冲板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换热器在石化行业设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浮头式换热器。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用来排布换热管,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避免冷、热流体混合,并同时承受管程、壳程压力和温度的作用。本文以PN0.8DN1000浮头式换热器为例,阐明了管板焊接工艺的要点,给出了管板计算厚度、管板重量、换热管轴向应力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拉脱力的一般化计算过程,对新型换热器管板的计算校核及选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化工、冶金及余热回收的生产装置中,常会遇到间歇工作的盘管式换热器,所谓间歇式工作的换热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加热或冷却容器内静止流体的装置,本文主要讨论此种换热器的参数的计算与分析,对从事工程换热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板式换热器是用薄金属板压制成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换热板片,然后叠装,用夹板、螺栓紧固而成的一种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工作流体在两块板片间形成的窄小而曲折的通道中流过。冷热流体依次通过流道,中间有一隔层板片将流体分开,并通过此板片进行换热。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在3000~4500kcal/m·°C·h,比管壳式换热器的热效率高3~5倍。板式换热器板片紧密排列,与其他换热器类型相比,板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较少,面积相同换热量的板式换热器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板式换热器板片为独立元件,可按要求随意增减流程,形式多样;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艺的要求。不串液,板式换热器密封槽设置泄液液道,各种介质不会串通,即使出现泄露,介质总是向外排出。围绕着板式换热器,最常用、最直接的标准有: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国家标准,已经于2010年正式被废止;NB/T47004-2009《板式换热器》,国家能源局发布,归口"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板式换热器在当今的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热器的投用可以大大地节约能源,更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国内现已发展成了多种规格、多中面积随之带来的是此行业的多样化的参差不齐的发展模式,随着广泛应用的普及,产品也出现了参差不齐和鱼龙混杂,各种板型型号乱写乱编,随意设计制造,扰乱了整个换热器市场,对换热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20)
换热器是一种热交换设备,又称热交换器,适用于不同温度的流体介质之间,用来传递热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暖通、石油、电子等相关部门。为了使流体的温度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指标,就要运用换热器来实现热流体向冷流体的热量传递作用,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换热器在石化或煤炭工业中,在工艺设备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热量的回收循环利用需利用余热回收装置来进行。换热器设备也可单独使用,如冷却器、冷凝器和加热器等。  相似文献   

10.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这些过程均和热量传递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均可以通过换热器来完成,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相似文献   

11.
由于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内部流体的流速有关,本文采用ANSYS软件中的CFD模块,对换热器内流体的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定性地研究了在不同的翅片尺寸和不同的流动方式下,流体流速及其压降的变化,为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波形板换热器内部是一个复杂微通道换热过程,本文采用计算流体数值方法对波形板换热器内部流动过程和换热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内部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波形板换热器单通道内存在明显回流,能够加强流体扰动,从而加强换热,通过数值分析可以了解微通道内工质换热效果,为优化板型换热器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宇鹏 《科技风》2014,(10):69-69
换热器是将流体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动力、食品、石油及其他工业部门。多股流换热器与传统两股流换热器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散热损失小等优点,柔性特性会改变换热器的变工况的运行性能,其设计思想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本文基于换热器传统设计的方法上引入柔性设计思想,并具体分析多工况点不等权重或等权重的设计条件,从而设计出符合工况运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焊接结构的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阐述了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和关键制造要点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框架式、钎焊式是板式换热器的两大类型,构成部分主要包括热水装置、平衡槽及板式换热器三大部分,该装置凭借其良好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和行业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分布特征,对板式换热器反冲洗清洗维护方法进行论述,并从具体操作应用流程和应用成效两个方面,研究了板式换热器反冲洗清洗维护方法的应用,以期加深人们对板式换热器反冲洗清洗维护方法的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大庆蓝星石化有限公司1.0Mt/a柴油精制装置汽提塔顶后冷器,原来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原料变化,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改用螺旋板管壳换热器后,装置处理能力提高到1.30Mt/a,精制原料中汽油馏分质量分数可达到30%,而且能耗有所下降。实际运行表明:从热工性能、投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等可量化的指标来比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全面优于管壳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17.
管壳式换热器锅炉是发电和民用供热行业的主要设备。锅炉锅筒又叫汽包,是锅炉中最重要的受压元件,而锅筒管板和换热烟管之间的连接接头是换热器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地方,其可靠性一直是管壳式换热器锅炉设计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美国ANSYS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的ANSYS软件,融合了耦合场、电磁场、声体、流体等技术。通过构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管侧集合箱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有限元模型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最后根据计算后的应力分布情况与数值大小,对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应力进行全面的评定,进而有效促进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管侧集箱的改进,提高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实际应用性能。本文主要针对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应力分析及评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化工领域的重用换热设备之一,管壳式换热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商品时代物质速成这一特征的影响,使得换热器会由于选材的不同,加工制造不合理,使用不当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换热器实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换热器的失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管壳式换热器失效原因、形式、及处理故障的分析很重要.由于换热器内部运行的复杂性,使各种失效形式交错连接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造成各种实施措施不能够和谐统一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换热器是用于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之一,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制造过程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分别采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