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王莉 《科教文汇》2013,(7):84-85
19世纪现实主义悄然崛起。英国小说家夏洛利·勃朗特的《简·爱》便是其扛鼎之作。本文试图通过简·爱的童年经历及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探究简·爱的深层精神内核: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魏琴 《科教文汇》2009,(35):249-250
《简·爱》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敢于追求解放和为平等不屈斗争的女性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同时,这篇文章也对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赵宇 《科教文汇》2008,(24):226-226
《简·爱》是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要求在工作、人权以及爱情上平等的意识。使其称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现实主义的崛起是悄然的,讲现实主义应从英国的小说《简·爱》说起,幼年的简:金钱与尊严的对抗,简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依赖尊严而结合。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白鹿原?这部描写渭河平原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史诗著作中,男权统治之下,无论是封建势力的帮凶白赵氏、红颜薄命的白嘉轩丧妻们,或是时代变革的牺牲品冷大小姐还是死在政治漩涡的进步女性白灵,悲剧性都是她们人生的重要组成。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是?白鹿原?中刻画最成功也是一直备受争议的。作者按照“人原本的形象”展现田小娥的“传奇一生”,大胆追求平等自由未果,以悲情的狂欢向封建文化进行挑战。其形象的悲剧色彩以及对女性解放的方法道路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亮 《科教文汇》2008,(24):220-220
作为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以大量的爱情篇章为我们展示了众多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表现了女性对自由爱情的主动追求,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本文试图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权主义角度去解读夏洛蒂的《简·爱》,从中可以看出夏洛蒂在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她所追求的人格平等和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9.
伯莎·梅森作为《简·爱》中的一个边缘性人物,在小说中的描写较少且形象可怕,仿佛只是一个用来推动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故事发展的精神失常的工具性人物。但这终不是她原本应有的模样。文章意从被评论家发掘出来的文本典型——伯莎·梅森出发,结合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书写的整体生态,浅析维多利亚时期文本中女性典型的塑造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处于集体无意识、紧贴男性的状态,社会要求女性贤淑端正、自尊自爱。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女性主义概念"Femi ni sm"被引入中国,女性主义追求女性独立、平等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观念发生碰撞,中国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与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后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提出在女性主义本土化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全盘吸纳、照抄照搬,又不能一味延续传统、故步自封,而是要取长补短,吸收西方女性主义中先进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好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小星 《科教文汇》2009,(2):237-237
通过对《绝望主妇》的女性主义解读,分析这部系列剧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展示剧中女性所处的困境和与男权社会的现实所做的抗争,从而提示出剧中主妇们独立自主的表象下的受到的压迫事实,以及女性之间的团结对追求女性自由独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李伟 《科教文汇》2008,(32):257-257
蘩漪和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二者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们大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却被强大的异己力量所压制而窒息疯狂终致毁灭。笔者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无爱的婚姻,“疯”的真相和抗争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和解析,揭露父权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揭示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刁曼云 《科教文汇》2010,(20):68-69
《简·爱》中的两位女性伯莎·梅森和简·爱是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两任妻子。简·爱与小说作者夏洛特·勃朗特一样都是英国白人女性,而伯莎·梅森则来自于英国殖民地。简·爱嫁给了罗切斯特,生活中充满希望,伯莎·梅森嫁给罗切斯特却是噩梦的开始。从作者对她们的态度和命运的安排可以看出她的女权主义观,这反映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女权主义与后殖民女权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林玫 《科教文汇》2020,(4):162-163
小说《恍惚的人》中昭子这一人物形象是日本20世纪60、70年代挣扎在工作与老人家庭护理之间的主妇们形象的缩影,她有着作为职业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也有着传统日本女性的贤惠,并且接受新时代的思想,向往男女在职场和家庭中的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同时也在她身上也体现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生动形象,并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主人公悲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理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以求得对简·爱这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同时也在她身上也体现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生动形象,并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主人公悲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理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以求得对简·爱这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佳敏  解斌 《科教文汇》2014,(10):96-97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史春颖 《科技风》2014,(8):201-201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人物。她虽然出身低微,长相平凡,但她却自尊﹑自爱﹑勇于追求自由,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地面对一切事物。简爱的性格具有保守与叛逆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无所畏惧地追求平等,另一方面她也因自己的长相平凡而自卑,对婚姻的膜拜,以及对男性的依附。本文主要分析简爱双重性格形成的原因,并同时证明简爱是一位具有叛逆与保守双重性格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班程  兰明 《百科知识》2024,(3):9-10+14
<正>女性在各种权利上追求与男性完全平等。妇女解放不仅涉及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也是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起点,深刻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妇女地位的嬗变,以及妇女备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对于研究妇女解放及科学地指导妇女解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