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国作家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被认为自H·G·威尔斯以后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家。 1975年,海因莱因荣膺首届星云奖,这是由美国科学小说作家们向为科幻小说贡献毕生精力的成绩卓著者所颁发的一项大奖。他的作品包括《双星》(1965)、《陌生国土的陌生人》(1961)和《月球是一位冷酷的女王》(1966)。  相似文献   

2.
德国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1898——1970)是一个负有盛名的小说家。他的《西线无战事》是一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生活的最成功的德文畅销书。  相似文献   

3.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4.
提起梵·高的《向日葵》,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世界名画,但对这位仅仅活了37岁的画家究竟画了多少画,除美术界这外,恐怕一般人知之甚少。这位被誉为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一生坎坷、穷困,没有家庭、没有儿女、没有幸福和生活的保障,但他的激情使他短暂的一生不停的作画,直至患了精神病以后,还在不停的创作他那追求个性的不朽之作。他当过店员、小学教师,也做过福音道者,梵·高一直生活在劳动人民之中,他深知劳动者之苦,所以他的画多是歌颂劳动者和大自然。1866年,33岁的梵·高离开了荷兰,奔向巴黎,他结识了高更、卢俊等一批专业画家,在…  相似文献   

5.
·世界艺术名作欣赏·贝尔尼尼的《大卫》和米开朗基罗的《昼》(l)最后的晚餐(2)带着小巴克科斯的赫耳墨斯(3)蓝衣少年(4)盲人亦能乐得其所(2)一个七元钱的梦想(3)秋色成何而来(4)·书林信息··成才之路·如何挖掘时间(l)·作家与作品·华滋华斯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3)伊丽莎白一世及其宠臣埃塞克斯伯爵的诗作 (2、卡斯特桥市长(3)我冬天的威尼斯(4)塞缪尔·贝克特(2)达夫妮·杜莫里埃小传(3)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l)“老人……凝视着前方”(1)美国意象派大师埃兹拉·庞德(4)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2)悼念好友鲍德温(2)火车上的白…  相似文献   

6.
在1977年出版的美国文化史名著《伊甸园之门》中,莫里斯·迪克斯坦把我熟悉的欧文·豪和另一个叫苏珊·桑塔格的人誉为美国当时目光最敏锐的文论家。“谁是苏珊·桑塔格”?2002年的某个冬夜,我的心中浮现出这样的疑问。一、美国最智慧的女人我没有想到,苏珊当年如此年轻,才44岁时就获得那样的评说;更没有想过她是一位女性,在我的印象中,在思想界获得成功的女人可没有娱乐界那么多;更没有想到,在美国她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明星”级的知识分子,过去四十多年中,她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关注世界和被世界关注。苏珊1933年1月16日生于曼哈…  相似文献   

7.
利,学家的气质(1)写信要诀(2)偶然的发现(3)更好的思考(4)谈创造性(‘)富兰克林是如何学习的(6。作家与作品·两首英国情诗(1)克里斯托弗·马洛(1)朗费罗的生平(2)人民的诗人费兹(3)世界上最优秀的女诗人萨福(5)萨福诗抄(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和她的两首诗(6)绘制理想的诗人—但丁(2)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1)约翰·斯坦贝克(3)J凌怒的牢骚(3)弗朗西斯·斯科特·菲灰杰拉尔德(4)白学成才的作家—杰克·伦敦(5)威廉·萨罗扬(2)奥灰的文学风格(6)英国短篇小说家和诗人吉卜林(1)布查找到了知己—吉卜林的故事(1)塑造格利佛的作家 —…  相似文献   

8.
玛格丽特·威利斯访问全球最著名丑角之一,“苏联人民艺术家”奥列格·波波夫。奥列格·波波夫发现英国马戏团演员的生活与其苏联境内的同行的生活不尽相同,使波波夫大感惊讶。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赖斯所著一本关于理查德·伯顿的书终于问世了。书中竟然没有提及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实际上,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伊丽莎白·泰勒以前的丈夫,英国著名演员理查德·伯顿,而是生活在19世纪的理查德·伯顿。他除了对于和他相隔一个世纪的伊丽莎白·泰勒一无所知外,几乎  相似文献   

10.
帕洛玛·毕加索(PalomaPicasso)说,她所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她的姓名。帕洛玛·毕加索从享有盛名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价值1200万英镑的绘画等作品的遗产,所以,她们的话听起来使人感到有些惊讶。  相似文献   

11.
现年75岁著名的美籍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尔·贝洛1988年又推出一部轰动美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再遭情变》(More Die of Heartbreak)。这篇小说同他创作的其它小说一样,其主题是揭示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小说以肯尼思·特拉亨伯格为叙述者。35岁的肯尼思随父母在巴黎长大,后来回到美国中西部,在其叔父本·克拉德任教的大学里担任俄国文学助教。他的叔父50多岁,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植物学家,由于在研究北极苔藓方面成绩卓著而深得同行们的敬重。肯尼思把叔父视作自己生活的楷模,对他的人生信念更是执著崇敬。他叔父认为,“如果不能确信在自己的生活中能为每个人、为整个人类有所贡献的话,那么,你就没有理由继续生存下去。”叔侄两人和睦相处,十分投机,无话不谈。这从小说开篇的50页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例如查尔斯·亚当斯的漫画、希契科克的电影、西格蒙德·弗洛伊  相似文献   

12.
薇拉·谢尔盖耶笑娜(1882—1975)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女仆。她出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因而有机会耳闻目睹托尔斯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回忆录由她口述,由苏联哲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尤·伊·巴拉兴于1974年3月20日纪录。  相似文献   

13.
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187O)的作品《嘉尔曼》和许多其它小说显示了他那令人心醉神迷的小说家天赋。普罗斯佩·梅里美树敌众多。几乎每个与他相识的人都认为他冷若冰霜,言语刻薄,丝毫没有同情心,不过他也有过诚挚的朋友,并为其两肋插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新一代青年作家正在蓬勃崛起。尤其在小说界,他们辛勤耕耘,成绩斐然,逐渐确立了小说家的地位。这些文坛新秀主要有马丁·艾米斯(老一辈最负盛名的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A.N.威尔逊、萨蒙·拉什迪、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蒂莫西·默、威廉·博伊德、伊恩·麦克尤恩和朱利安·巴恩斯。他们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崭露头角,构成英国小说界中一股充满生机的创作群。马丁·艾米斯是这批年轻作家中的出类拔萃者。他最富激情  相似文献   

15.
“发现这些书信的收获确实超过了我根据15年来对玛丽·雪莱的研究、思索和讲授有关她的课程之后有所了解的推测。”美国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兼文学教授贝蒂·贝内特去年元旦抵达澳大利亚,寻求玛丽·雪莱的生活和思想方面的新线索后这样  相似文献   

16.
读最好的书     
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在美国好象每天都有新书和新的杂志出版,美国人民有多得来不及看的新书和新杂志随他们挑选。有传奇小说、航海冒险小说,还有军西部拓荒生活的小说等等。就在这时候,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亨利·戴维·索罗(Henry DavidThoreau,1817—1862)建议大家“看最好的书”。他说这话的意  相似文献   

17.
追踪小说人物的原型,对其探根寻底是一桩撩人的趣事。在掩饰一个真实人物时,小说家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不得不对人物做些调整。如果写作顺利,作家就退避三舍,在人物自行其事、发表个人见解、设计自己的生活时,他就会以一种越发惊诧的感觉站在一旁关注他们。如果一部小说流芳百世,那么对作品中人物真实性的探究也就无关紧要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们只记住了书中人物的名字而忘记了(如果知道的话)触发作者激情的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读者中有不少人可能知道凯瑟琳·巴克利的名字——《永别了,武器》中伤员弗雷德里克·亨利中尉在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论坛》2005,(1):157-160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邓小平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张国新 (3·5 )……………………………………………………………………………学习与研究论忠诚与民族伟大复兴———聚焦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庄严使命陈伯君 (1·5 )……………………………………………宇宙态演论———对一百多年前恩格斯的科学判断和科学预言的探索梁超伦 (1·11)………………………………………大力倡导和谐精神———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点滴体会吴得民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化李声禄 (2·7…  相似文献   

19.
括号中前一个数字为期数,后一个为该期中的页码。·世界艺术名作欣赏··文坛漫步·百合圣母(1一1)吃发面点心的孩子(2一1)圣尼古拉斯节前夕(3一1)画家的工作室(4一1) ·成才之路·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与成功(2一3) ·作家与作品·lj:{]销书作家欧文·华莱士(1一3)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故居巡礼(1一3)我的父亲林讯堂(1一生)(2一n) (3一8)(4一7)忆帕斯捷尔纳克(2一4)海燕初翔(2一7)梦幻世界中的理想(习一1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力i端康成之死(2一15)利,尼斯的幽灵(3一4)钟状玻璃罩里的诗人(3一6)拉美“新一代”代表作家普伊格(3一7)本世纪的…  相似文献   

20.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