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顶峰 《大观周刊》2011,(48):93-94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一方面,他们的机体很快成熟,身高与外表都接近成人,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能实现自我价值,但对于成人的指挥过多往往持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机能还刚刚从童年的顽皮天真的影子中过来,很多地方还是非常幼稚。这就造成了他们既想得到肯定,又处处难以做好事的矛盾,他们与成人世界的矛盾有此而起。学校教育中。教师如果和他们顶真,他们可是“犀牛”,就是火车头,他们也敢撞,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度,更有不到黄河非好汉的壮志。  相似文献   

2.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企业报难念的经更多。比如说,批评报道搞不搞?这本经就很难念。不搞吧,报纸四平八稳、慈眉善目.哪有一点战斗性!搞吧,不是接着了这个,就是碰着了那个。况且总编也是人.批评的对象往往又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今后如何相处?倘若撞上不开明的领导,恐怕连自己的饭碗也砸了。然而,咱总不能只抬轿子、吹喇叭,不唱唱“反调”吧。就这样,七碰八碰倒碰出一些经验来:第一.有胆有识。看准了,认定某人某事在大范围内有教育作用,就主动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第二,讲策略。选择批评时机,批评方法,服从…  相似文献   

3.
佚名  朱力 《出版参考》2007,(12):53-53
“甲”字是人人认识的最简单的中文字之一。它除了做某甲某乙之“甲”以外,还有些特别用途。比如说,常见报章杂志用“身怀六甲”说某人怀孕。人人皆知“六甲”应指孩子.可是为什么呢?怎么不“七甲”、“八甲”呢?  相似文献   

4.
文教记者,免不了要和专家、名人打交道.采访他们的难度较大,写好也不容易.近几年我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甘苦参半,不妨以此就教于有经验的同行.知识:采访的生命用这个标题,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对于我这样一个资历颇浅的青年记者来说,确是采访名家几撞南墙后"撞"出来的一句"警言".名家,自然具有相当的专门知识和专长.而记者则不一定具有专门知识,更谈不上象专家那样"专"和"深".新闻职业有训:"事先对自己的采访对象要有所了解."究竟了解什么呢?开始时认为只是这个人的年龄、职业、专长,而其中更多的还是采访对象的经历与事迹.1978年6月,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在北  相似文献   

5.
谈歌 《网络传播》2010,(7):95-95
如果您从不上网,您就不知道,博客?微博?您就听不懂,楼歪歪?犀利哥?被就业?杯具?种种。任您学贯中西,任您满腹经纶,您会成了丈二和尚,这是地球人讲话呢?还是火星人的词汇?  相似文献   

6.
刘杰 《大观周刊》2013,(2):19-19
儒家偏重的是情与理的和谐,道家偏重的是心与物的和谐。不再是神人之合,超越了神———先秦:让位于人人之和,儒家目的是通过情感和理智的和谐,使得大家克制内.心的躁动和愿望,为了个体、群体、社会的和谐,人而不仁,如礼乎?人而不仁.如乐乎?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那么礼对他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那么音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呢?礼和乐不是满足感官的需要,而是满足仁人和谐。因为音乐和礼,连仁爱之一心都没有的话,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儒家强调情礼统一.目的非常明确。爱而又别的操守——爱就是因为有区别造成的。论语里面仁这个字出现了一百多次.礼也有许多不同的回答.仁行五者于天下——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相似文献   

7.
爱上一个人,或许很好判断,可是,怎么判断自己不爱一个人了呢?我有个朋友,每次都给男朋友买巧克力吃,其实她自己并不爱吃巧克力,但是每次一起去商场她都会主动给他买巧克力;每次出差,也会给男朋友买好多巧克力回来。但是。某天,当他俩一起去商场的时候,她不再给他买巧克力;她说,太贵了,不买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NB)在经过安检时.被告之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你会做何感想呢?,如果坐在你身边的旅客.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你会不会有像见到恐怖分子一样的感觉呢?你也许会说.“别开玩笑了.不就是笔记本吗?有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2004,(6):43-46
亚洲战网(Kalimdor)20位达到50级的TFT大师中,不死族玩家有10人之多。凭心而论,目前TFT的版本1.14B中各种族实力基本上很平衡,但为什么会出现不死族一支独秀的局面呢?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带来四篇TFT战术文章,分别介绍4个种族与不死族征战的利弊、得失,也许从中你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吉人不吉     
《今传媒》1997,(7)
吉人不吉文/辛民清代有个青年名叫吉jí人,他刚刚结识了一个朋友,彼此通报了姓名。过了几天,朋友给他来信写成了“击jī人”。等到再见面时,这个青年笑着说:“我连缚鸡的本领也没有,怎么会‘击人’呢?”我的名字是“大吉的‘吉’。”又过了几天,朋友又来了信,...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这些香港人有一种克己奉公、全力以赴的敬业精神和安分守己、绝不躐等的人生态度呢?我想也许与他们缺乏仇富心理,不懂阶级斗争和没有造反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12.
编之梦     
编一本比生命还长的书——哪个做编辑的不想呢?这个题目不禁让我回头审视自己的编辑往事。  相似文献   

13.
责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动物是靠本能生活的,人是靠理性生活的.人的理性首先表现为人有责任感。动物虽靠本能生存。也体现了基本的责任,像母鸡保护小鸡、母鸟喂养小鸟。一对大雁之间也有责任,如果一只受伤,另一只陪着它、照料它。有时说某人是衣冠禽兽,禽兽不如,就是批评他不讲责任.不讲起码的道德。孟子说:“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  相似文献   

14.
女为己容     
俺不是文盲,还可以夸自己属于喜欢看书的一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经常断句能力低下。尤其是看见“性”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不管它的前面是“执行”,或后面还跟着一个“格”,一律条件反射地将它单独拎出来,直到撞了南墙,理解不通,才老大不情愿地折返,重新组合句子。这种心地不纯以至造成思维短路的情形,我在面对护肤品说明书时也常遇到。后者倒不是因为不单纯,而是太单纯了。  相似文献   

15.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相似文献   

16.
从猿进化到人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高于本能的劳动创造也在百万年以上。粮棉年年种,为何迄今还未完全解决温饱呢?房屋年年盖,为何还未完全做到居者有其屋呢?医院年年建。为何仍然看病贵、看病难呢?学校年年办.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文盲呢?试问: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精力用到哪里去了?回视历史,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用到相互掠夺、相互残杀上去了,用在内耗、破坏上去了。  相似文献   

17.
近日拜读了一份材料,是根据某人日记整理的,读来感到真实可信,自然亲切。之后,忽然就想到了自己:倘若未来的某一天,我也需要整理什么的话,我可根据什么呢?这样一想,心中竞忽地起了一阵伤感。  相似文献   

18.
经常有学生问我:“学新闻,未来还有出路吗?”我理解问话隐含两层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说是“全民皆记者”),在此情况下,新闻人还有优势吗?其二,高等学校的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甚至是理科的毕业生。也能进入新闻媒体,其中不少人在记者编辑岗位上工作游刃有余.新闻院系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优势吗?一些同学思前想后.总觉得很迷茫。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邀请他加入“思想者文丛”,他本来也想加盟的,后来,发现这套书中有他不喜欢的某人,他说不想与“精神不洁”的人为伍,就拒绝了。现在出书难,书能出版也就阿弥陀佛了,况且,每一本书也是各负其责、自说自话的,谁会考虑那么多呢?可见,林贤治有“洁癖”。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档案"建设的三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9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称,我国已经为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但是,这6亿人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呢?他们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又有多少了解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1805人参加)显示,93.4%的人认为对于即将成为‘黑户’的客户,银行有责任提前告知,83.9%的人表示最担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入“黑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