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网络媒体日益普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报纸媒体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报网融合"是新闻传播以及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虽然,国内上百家报纸都推出了数字报纸、建立网络版,开始积极投入报网互动的实践,但要使报网融合走向纵深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在以往的报网融合研究中,学者多从媒介经营管理和新闻传播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试从新闻报道业务层面做一些粗浅的研究。以新闻报道流程为主线,分别从新闻报道叙事形式创新和内容配置融合以及报  相似文献   

2.
英国报界有句名言,叫做"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或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意思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就要靠副刊.由此可见办好报纸副刊的重要性.尤其在报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报纸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抓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切实增强副刊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整张报纸的竞争力,留住八方来客.  相似文献   

3.
以传播信息、繁荣经济为宗旨的信息专业报要不要办文艺副刊,如何办好文艺副刊?这是提高信息专业报质量的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文艺副刊是我国报纸的特色和传统之一,它“起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多刊登不属于新闻报道和政论范围而带有消闲性质的文艺作品,历来是深受读者所欢迎的。我国的综合性报纸长期以来也都很重视副刊的作用。然而,文艺副刊在我国的信息专业报上的  相似文献   

4.
《今日早报》以做得颇有影响的房产新闻报道与相关领域的广告运营为突破口,开通了国内首个综合类报纸专业房产网早报房产网(www.zaobaofc.com),将报网互动扎根到报社的"细胞组织"工作室。做好"报网三大互动" 一、报网受众互动。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在网上许多读者通过QQ、MSN及早报网尤其是"口水楼市"就新闻报道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提供报料、对当下房产热点事件与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读者在提供报料的同时,也对当下房产热点事件与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很多房产公司的负责人也来发表  相似文献   

5.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推出应对举措,从简单的电子版,到兴办报纸网站,再到当下的报网互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以报带网,是报纸在网络时代谋划变革迈出的第一步。在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下,报纸与网络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应该与新媒体在互动中提高,在融合中发展,将两者长处互补,以报网互动,实现传媒共赢。  相似文献   

6.
英国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则要依靠副刊对他们的吸引。以副刊“留客”,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眼球,让读者积极参与,做好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这是报纸副刊肩负的越来越重的任务和使命。一、充分了解当今读者对副刊的期待长期以来,出现在读者视线里的报纸副刊,往往是纯文学的面孔。如今,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工作步伐,愈来愈多的文化娱乐,愈来愈多的消闲去处,要使读者认真、长期关注一大堆报纸中的一个版面,已显得困难。如今,读者对副…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央发出通知,决定改革领导干部活动的新闻报道,推进新闻改革,新闻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者认为,新闻改革首先要从党报改革入手,而党报的改革,要从新闻报道和副刊出版两个方面抓起。尤其是办好地方党报的副刊,对于提高党报宣传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引导区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做报纸副刊的出版工作 我国报纸副刊起源于最初的补白性质的诗文。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小报《消闲报》,随报附送,当时  相似文献   

8.
以报带网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推出应对举措,从简单的电子版,到兴办报纸网站,再到当下的报网互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以报带网,是报纸在网络时代谋变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角色定位能够为报纸发展指明方向,本文通过透视报网互动进程中转型较为成功的《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主要从其网络版的内容设置、版面安排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其网络版的角色定位是力求能够提供严肃的新闻报道,并且实现网络版辅助纸质版。在当前报网融合互动的大背景下,其独特的角色定位能够为其它报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如林的今天,不管是大报小报,专业报或企业报,可以说,都有一个副刊。由于副刊拥有众多的读者,副刊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我作为一个企业报副刊编辑,根据切身体会,谈谈企业报副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报网互动指的是传统报纸在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时创办新闻网站,并且寻求报纸和网络的契合点,利用网络扩大影响力,达到报纸与网络的双赢。从整个报业定位层面来讲,地市级报网互动又存在其独特的模式,因此从特殊到一般,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市级报网互动模式成为目前报  相似文献   

12.
网络先锋作用初显成效 2006年,报网互动从传统意义上报纸的"网络版"开始走入真正的报网融合.经过几年发展,现时的报网互动已经上升为营销手段、理念等新的层次上.现在,几乎每家报纸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相应的网站.  相似文献   

13.
张伟群 《新闻实践》2007,(10):35-36
去年3月10日,钱江晚报报网互动的实践产品——钱报网络版正式推出,钱报论坛也随之开通。从这天开始,钱报论坛就走上了探索报网互动模式的道路。论坛与报纸互动的方式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小心尝试,再到现在的初步发展,钱江晚报论坛在实践报网互动上已经走过一年多。这一年多来,重要的变化在于从单向互动向双向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14.
江泳 《东南传播》2010,(2):98-100
报网与报纸的互动是报网生存发展的基础,展开丰富的网站网民互动活动是保持报网人气的有效途径,报网的经营必须和市场有效互动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报网互动,是通过互动实现报纸和网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的最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渐发展成熟的报网互动运营模式进行梳理,分析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报网互动模式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并在操作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报网互动的最终发展目标进行探讨,分析报网互动的运营模式,思考报网互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燕  曹彦强 《新闻窗》2014,(2):58-59
《南方周末》熔思想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面向多层次的读者群,办出丰富多彩、引人深思的南方特色,新闻报道以独家创新为主,时评以笔锋犀利见长,副刊佳作迭现。其办报理念和版面元素的运用以及对报网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对其他同类型报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浙江日报围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主题和“治理城市狗患”、“斑马线文明礼让”、“电动车慢些走”以及“社区医院”、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新闻报道,开展了报网互动或报纸、网络、电视等多媒体联动报道,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特别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报网互动报道,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不久前于北京召开的专家点评会上,被专家称为在报网联动上开了个好头,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值得一提。最近,浙江日报又召开了报网互动专题研讨会。现将北京专家点评会和浙报研讨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报网互动的模式 报纸和网络的合作互动必定是各自优势的嫁接,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任何能够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方式都值得借鉴。就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报网互动。  相似文献   

19.
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报道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因此行业报的副刊办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如何在“报纸大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专业味”特色,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是行业报副刊编辑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行业报副刊应面向职工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好副刊,使其起有效地发挥配合“正刊”新闻的特殊宣传功能,需要我们既要把握行业报副刊的特性,又要重视处理好副刊角色面临的问题。 报纸副刊与其他版面既有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这种特色,除了表现在思想性和新闻性之外,更多的则表现在文学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副刊的功能上。 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内容一般比较单一,形式单调,但与职工群众的生活较为贴近。近年来,面对新闻改革的大潮,行业报的副刊也在悄然变化,即更加面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内容丰富,版面美观。  相似文献   

20.
宋桂平 《记者摇篮》2012,(10):12-13
在进入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报副刊,是企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面一样,在读者的精神食粮中占有相同的成分,这就要求企业报副刊作品必须更热切、真实地关注和贴近企业职工的生存空间,更敏锐、迅速、深刻地捕捉到企业工作生活中有价值的变化,并通过作者的创作再现于副刊。作为企业报,理所当然地应该为企业服务;而作为企业报的副刊,当然也不应背离为企业服务这个宗旨。因此,要想办好具有特色的企业报副刊,只有立足企业,面向班组,贴近职工,始终把企业生产作为宣传的主旋律,坚持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断提高报纸品位,以敬业勤奋的精神,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品位上亮相,在新意上争先,在特色上称奇,这样才能起到企业报副刊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