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1年元月的一天,我赶往铜川矿务局王家河煤矿。一进信访者何俊杰的家门,就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墙上贴满了各报平反冤假错案的新闻报道。我为《人民日报》写的“也谈记者的苦恼”和“再谈记者的苦恼”专稿,以及在《陕西日报》发表的“鸭口煤矿党委不理民事群众强烈不满”等报道,也剪贴在《呼唤青天》的墙报栏里。一下子臆测到何俊杰同志可能冤情深重。何俊杰同志确实冤情深重,但案情简单。原来,  相似文献   

2.
看了《采写工业新闻的甘苦》一文(见《新闻战线》今年第一期),深有同感。我认为记者采写工业新闻产生苦恼,很突出的一个原因是新闻报道的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矛盾。往往记者花了很大精力采写的一些工业新闻,有很强的指导性,而读者却不爱看,反应冷淡。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当前工业生产建设中心议题是改革。我们采写工业新闻时,就要挖掘各行各业进行改革的最新信息,通过对这些最新信息的宣传,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的工业新闻,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广大读者也会喜闻乐看。解决采写工业新闻的苦恼,还有个如何写  相似文献   

3.
也说记者的两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本报内刊《纸上谈兵》已有年余,说实话我很喜欢这张小小的业务交流刊物,当编辑记者在此吐露他(她)在工作中的胸臆时,我为他(她)们的喜悦而喜悦,为他(她)们的苦恼而苦恼。新记者李宁源提出了“记者是否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的问题,这个问号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为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上期的《新书谈片》我谈了邵燕祥的《旧信重温》,因为它别出心裁;这回又来谈一部书信集《现代作家书信集珍》(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6月版),也是因为它别出心裁。《旧信重温》是以邵燕祥为靶心的四面八方书札的集结,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上刊载了当时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的刘宪阁的文章《也谈汪精卫投敌之披露(》以下简称“《也谈》”)。既然是“也谈”,首先意味着在此之前有人谈过,其次表示对前人谈的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读了《中国记者》今年2期曹锋同志的《说说通讯员的苦恼》一文,感触颇多,我完全相信曹锋同志文中所列举的事实。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些编辑、记者,他们不仅不尊重通讯员的人格,不重视通讯员的劳动,而且让通讯员代买土特产,把通讯员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甚至还有因受贿而锒铛入狱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编辑、记者在新闻工作者的队伍里,是极少数,我们作为通讯员,大可不必为极少数人的所作所为感到苦恼,更不该为此失去为报刊写稿  相似文献   

7.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冯玉祥将军和《新华日报》的关系极为友好。早在1938年的武汉,他就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抗战文协),被该会推选为领导成员之一,和许多作家都有交往,而与总干事舒舍予(老舍)的私交尤为密切。他经常为我们报纸副刊写写丘八诗,鼓吹团结抗战,主张实行民主,也乐于接受记者采访,谈点真实情况。我记得1943年上半年,有一次我去访问。冯先生笑咪咪地对我说:“你写的《访张一麔先生谈袁世凯》  相似文献   

9.
大概是“同行亲”吧,尤其是“脾性”投,我是怀着一股敬意、一股激奋的心情,读完杨玉坤的“《家庭办公室》的故事”和张文直的“我写《苦恼》的前前后后”。感谢《新闻知识》旗帜鲜明、透明度强,登出了两位记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学会描写     
读了今年第三期《新闻业务》上三篇笔谈基本功的文章后,我也感到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这对提高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改进报道工作都很有好处。因此,我也在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希望得到指正。我很同意第三期《新闻业务》上余方同志的意见,调查研究是记者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我认为,写作技巧也是记者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新闻的写作技巧如何,往往直接影响稿件的质量和效果。有了好的材料,还要表现得好,才能成为好新闻。要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12.
记者对新闻的理解,更多的来自实践。回顾一个采写过程来谈亲历性报道,也许比重复新闻定义更容易让人进入思考的境界。我选择一篇典型的亲历性报道——《八千米击浪向战场》(刊《解放军报》2001年8月20日二版),谈几点看法。1、挑战性军事记者的亲历性报道应当具有挑战性。如果你说“我明天要去亲历一个班务会”,编辑部未必会感兴趣。如果你亲历的活动是常人难以实际感受的,本身就具有新闻的新鲜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新闻名篇的记者,大都是在第一线亲历战争的人。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坐在电脑网络前就可以汇集万里之遥的新闻,但名记者仍在…  相似文献   

13.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部队的业余报道员,爱好影评写作.入伍三年来,写影评稿件不下五十篇,却都石沉大海.我曾为此苦恼过,怨恨过,并发誓今后再不写影评了.看了《新闻与写作》“影评漫笔”的文章,我找到了影评稿件不被采用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影片看得不透,没有抓住其评论要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我写影评稿的信心又大了.部队看了电影《希望这不是真的》以后,我便试着写了一篇观后感《记取“失火”的教训》,寄给《电影宣  相似文献   

15.
我当记者整整12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有1篇作品获得1986年全国好新闻奖,两篇作品获得自治区好新闻奖,8篇作品获得《新疆日报》年度好新闻奖。回顾走过的这段路程,在好新闻的背后也常有苦恼和困惑。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即好新闻的三条边:苦恼+思索+突破。怎样才能想到、做到“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 著名记者郭超人说过这样三句话:即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想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可能是一般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想到了,做到了,才可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始终把它奉为我做记者的座右铭。我自愧不是一个好记者,但总向往着郭超人所  相似文献   

16.
谢蔚明 《传媒》2003,(1):48-49
老友郑永欣离开人世两年多了。想起我与他60多年的友谊,难以抑制思念之情。 永欣要我做《文汇报》地下记者 上世纪40年代,我和永欣都在南京从事新闻采访,他任《文汇报》、驻京记者,我的工作单位是国民党国防部的《和平日报》。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南京举行和平谈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的编辑约我谈写仉伟一稿的体会,我很感谢,却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或者准确地说不应我一人来谈。这并不是过谦之词。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几篇较有影响的获奖稿件,如《山里女孩如歌》、《反腐败斗争中的“沈阳现象”》、《白春兰和她的“绿色庄园”》、《苦土丰碑》等,无一不是记者与编辑的眼光、功力与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就谈谈我在采写《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旋律———记辽宁大石桥市分水派出所所长仉伟》等稿件中,作为党报记者特别是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的感受与追求,那就是:怀“平民”之心,思“平民”所想,为…  相似文献   

18.
“蔚兰”这个名字,人们早已熟悉。她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蔚兰信箱”(现已改为“792信箱)的节目主持人。人们也早已知道,多年来,蔚兰尽心尽意地为听众服务、为听众排忧难解的好事数不胜数,听众这样赞道:“我伲有苦恼就向蔚兰说”。而听众自然也会想到,蔚兰也是普通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当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可她从不把自己的苦恼向别人诉说……听众尊敬蔚兰,关心蔚兰,很想知道蔚兰心里有点啥苦恼,或许能帮点什么忙。不少报纸杂志的记者在采访蔚兰的时候,也关切  相似文献   

19.
作家杨绛先生在3月29日致信《中国青年报》表示:“今年2月18日忽见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月16日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杨绛谈热门题材‘钱锺书’,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但不写序言》,令我震惊。我从未见过那位记者,电话都没通过。不知这份报道从何而来。我于当日致电该报郑重声明‘我从来没有向任何记者谈热门题材‘钱锺书’,我也从未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要求该报刊出更正声明,并向我和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吕希华、陈相银报道:山东省陵县人武部前不久成功地召开了一次“《军事记者》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职工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部长陈志诚说:我是抓军事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两年前的一天,我在图书室里结识《军事记者》后,努力学习它上面的文章。如今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炼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政委孙路说:我部的业余报道员更换频繁,《军事记者》就成了我们培训报道员的辅导教材。近几年,我部连续被上级部门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里面显然有《军事记者》的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