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陈晓红 《教师》2010,(16):29-29
一、导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究,有效学习,教学也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交往活动。在这一理念下,“参与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建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共识。但过程诚可贵,细节价更高。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打磨好每个教学细节,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课堂,既是教学的空间场所,又是教学的时间单位.它要求教师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主导的艺术在于充分调动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有效激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检,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关键性细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评价即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以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成果、数学教学等全过程为对象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学的真实有效在于:回归有效的学习主体、超越陈旧的教育理念、回归有效的教学行为、超越单一的教学评价,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有效处理好课堂中的相关细节。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关注细节,古今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因此,关注、预设、捕捉、挖掘好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重要的方法.一、关注细节,激发学生兴趣,谋求高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的热情,课堂效果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8.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教”与“学”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不难看出: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关键还在于教师,即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教师只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牢固地树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堂教学,不在于我们所运用的是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在于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教学基本要求落到实处.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边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一、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  相似文献   

10.
低效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教师的主导意识太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太弱.课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目标、有计划的认知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必须实现教学方向、教研工作方向和育人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说,教学和导学是比较容易解释清楚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1.主体不同。教是以教师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起着辅助作用。2.目的不同。教的目的以给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导的目的不但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在于方法的掌握。3.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笔者发现,大多数的音乐教师会把大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5.
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教好.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加上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琛 《地理教育》2013,(Z2):33-34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建构。在今天这个开放的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独享者和垄断者,教师的角色转变最重要的是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构建以"问  相似文献   

18.
细节一: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前,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去领悟,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再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第二,教师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合作的地方,让学生乐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时,就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得以充分表现、思考和创造,从而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参与度.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远未发挥,在这样的模仿与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动态数学观"最为直接的教育含义就在于:数学教育不应唯一集中于作为数学活动最终产物的知识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