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维新派教育思想与其变法理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救亡的时代主题。 十九世纪末,中国处于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甲午战争失败,各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奔走呼号,倡言变法。主张全面学习西学,以西方模式改革现存腐朽落后的经济政治制度。严复曾大声疾呼“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谓不讲富强而中国自可以安;谓不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谓用西洋之术,无俟于通达时务之真人才,皆非狂易失心之人不为此。”①倡导西学本身就要求改革教育,因为教育毕竟是传播西学的主要途径。这样维新派不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中“东阁”、“西阁”该作何解释呢?愚以为木兰所居只有一个“阁”。所谓“东阔”者,“阁东”之谓也;所谓“西阁”者,“阁西”之谓也。“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可译为:  相似文献   

3.
新授课中的例题教学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怎样设计例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古典概型”为例,例题设计原则上应该“浅入深出”,目标明确,低起高落,行近意远.具体到各个环节,导例宜“直”,引例需“明”,辨例应“准”,应用举例宜“渐行渐远”.通过这四个层次的例子,逐层递进,循环上升,使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断深化,参悟本质.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还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概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多方设法”,致力于导,学生应当“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顺应历史潮流,提出许多改革措施,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对,这次维新变法被慈禧统治集团扼杀了。但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的改革措施,到了二十世纪初,慈禧竟然打着“改革”的旗号,先后实行所谓“新政”和“仿行立宪”,这是为什么呢?政局动荡变换手法在戊戌政变中,慈禧剥夺了光绪帝的权力,扑灭了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运动,砍掉了变法维新的旗帜。几年以后,慈禧渡过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6.
“启”与“发”湖北宜昌师专陈声洽“启发”一词来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这愤、悱、启、发是什么意思呢?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注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悱都是一种心理状态,是“...  相似文献   

7.
“翼教”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翼教”派的评论多持贬议,认为“翼教”派士绅顽固守旧,反对变革,与维新派之争完全是权利、利益之争。实际上,“翼教”派与维新派之争主要是学风、学理之争。“翼教”派士绅是不反对变革的,问题在于如何变,变到何种程度。对此,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坚决反对学习西政、西教,不愿推进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建,仍继续着洋务派的旧梦,这可以说是“翼教”派变革思想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我们也常遇到“启”不动,“发”不出的情况。对此,仅从教学方法上去考虑,我认为是不够的。须知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启发”效果的。“启发”一词,源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就是说,启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学生处于“愤”  相似文献   

9.
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卷十八《新旧唐书》“新旧书互异处”条中说:“卢奂治广州,有清节。旧书谓开元以来,广府清白者,惟宋璨、裴仙先、李朝隐及奂四人。新书谓朝隐、璩及奂三人。”通过阅读史书发现,裴仙先只能称得上是清白者,而不能称清节者。两书记载不同是有其依据的,并非如赵翼所言此处仅为两书互异处。  相似文献   

10.
维新派的政治纲领不能概括为“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上清帝一至四书中设计的议郎制主要起通下情的作用,而缺乏兴民权的意义.第五书则主张君权变法成功之后再开代表民权的国会.维新派希望戊戌年立即开设的是制度局.从“设议郎以通下情”到“立制度局以议宪法”,表明了维新派政治纲领的不断进步.对维新派政治纲领的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阶级状况和政治形势等原因,而不是维新派的个人境遇.  相似文献   

11.
1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启发”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以后,  相似文献   

12.
“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将其定位为: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几何概型”这一教学上的基本要求并不意味着其课堂教学的简单化、机械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大量存在着由于教师重视不够、研究不深而引发的肤浅、粗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过程。要求遵循科学合理原理.“启发式”是绝不等同于“提问式”的。宋代理学大师,名儒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如是解释“启发”:“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很显然,“启发”的内容绝非是“打开他的嘴让他说话”.而是“开其意”,而这“意”,应该包括: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诱导学生的高尚情操等。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我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4.
大概距今约一百年张之洞作《劝学篇》(一八九八年刊),内中提及“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汉语书面语中,广泛地使用标点符号,是近现代的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学习外文的人多了,有些持新见解的人认为,外国文字有标点符号,语意易明,而“我国文字,意义不明,宜加符号,以求清晰”。守旧的人则“深闭固拒,谓若加符号,意义转将因之而晦”。其实,守旧的观点固然是错的,新见解的提法也不够妥当,因为标点符号本是我国文字所固有的。在以后标点符号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是既吸收了外国的,又继承了中国固有的。但对如何理解继承中国固有  相似文献   

16.
子敏 《甘肃教育》2014,(18):18-1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经典名言。大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大学之魂,无论何时何地,有大师在者。皆可引领一时风气,形成学术发展高地。大师不仅是大学问、大智慧者.其真知灼见,能够泽备后世。  相似文献   

17.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无数学子向往。然而有的人被囿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却沿着书香花径,一路成了大师。  相似文献   

18.
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几何概型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对连续型变量的概率问题的初步探究.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一是无限性,即试验的基本事件数是无限的;二是等可能性,即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因此,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解题思路都属于“比例解法”.学生初学几何概型时往往对几何概型的概念和特点把握不准,在求解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准确的转化为相应的几何度量比,导致求解出现问题.下面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新课程标准“了解几何概型”这一要求,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应用问题变式来完成“几何概型”一节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做题。原道(节选)韩愈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第十二则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主张意境说,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