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洋务运动是什么?沉淀在学生心里的洋务运动又是什么?在时间和感情上,晚清离我们有多远?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痛苦会不会被学生漠视?基于这一系列的追问,我有了这样的认识与设计思路:历史研究需要思辨的意识、分析的方法,在思辨、分析中缩短距离拉近情感,有事实、有情感我们才能衡量今天和历史的距离;每节课都要有“灵魂”。不同人对于历史的解读是不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历史解读的深度也不一样,结合学生情况,试着从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学术界过于强调了它的主观动机,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因而判定它的性质是反动的,面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认识不足。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评价,则多以甲午之战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而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一实践产生的实际效果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估计不足。本文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和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及实际效果这两个方面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诊断者: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欧阳国亮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诊断主题:“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就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了吗?”问题呈现: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Ⅱ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当我讲到“洋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这一教学内容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是指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大规模创办洋务事业的活动,它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而掀起的自救运动。过去对它的评价颇有微词。但历史评价必须充分关注历史运动的总趋向。洋务运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主要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报刊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虽然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功绩,应该说洋务运动大体上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一、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造就了一…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也称“同光新政”,因为经历了同治,光绪两朝。洋务派提出的“新政”口号,实质上是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总计有80年,洋务运动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洋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那么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6.
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文字版)第39题第3问的相关材料及问题如下:(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对这个重要的历史结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简单解释为战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只强调让学生识记。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我们备课组在讨论“洋务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经过各自的表达、相互的启发、共同的探索,大家对洋务运动的破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整理成文呈现于此,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中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西方自然科学传播比较具有不同特点。其主体是积极参加洋务运动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在传播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科学救国”的主体意识;其传播方式和途径更加多样化;传播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更加全面和系统。这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播的高潮对近代中国自然科学的学科建设具有开创性或启发性的作用;为以后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同时也对封建蒙昧主义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伴随洋务运动的深入及重商思潮的形成,倡导“重商”的改良派知识分子的农业观念开始转型,形成了适合近代社会的新理念,即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观;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体系;提倡农学教育,发展知识型农业。这是国人对农业问题认识深化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官督商办企业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官督商办对我国近代工业和两方技术的引进是具有催生作用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掣动器。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对它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拟就官督商办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洋务运动的关系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官督商办企业资金的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化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撞击而发生的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同西欧国家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迥乎不同;洋务运动在这一转型中的步履维艰,乃至最终失败都与其对宏观历史时代“近代尺度”内涵的不能正确把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至1895年结束,几乎占中国近代史一半时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问题之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关系到当时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大事。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通过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一、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洋务运动的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即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西学为用”即以学习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手段是矛盾的,这对矛盾是洋务运动最后破产的根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这样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破产”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谓彻底失败”,那么洋务运动真的是到甲午中日战争就“彻底失败”了吗?我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等同于洋务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在中国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这些新式企业的出现,引起了近代中国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近现代化道路的迈进。虽然洋务运动本身未能使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道路,但它对日后中国人民探索近现代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意见分岐也很大,有的认为其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运动,应给予肯定;有的又认为其是一次卖国的、反动的运动,应加以否定等。总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众说不一。为此,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着手,对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和“求强”、“求富”内容中存在的正反两面性加以分析,并借此对洋务运动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韦光 《化学教学》2012,(8):69-72
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有关化学书籍的翻译及化学人才的培养等史实的整理,初步探究了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化学教育所起的促进作用,论述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上册讲述洋务运动一节时,指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笔者认为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作为判定洋务运动失败的惟一标准,未免过于主观臆断和简单化,是难以折服人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那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前后,自林、魏倡议“师夷长技”,筹划海防,是为近代海防思想之萌生;其后近代海防思想又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但综其始末都没有跳出“师夷”的窠臼。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海防思想萌生、发展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总理衙门的设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之一。 2.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认识这个运动的性质及其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难点: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教具: 课文插图和自制《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海军、民用工业简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本课内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洋务派为‘自强一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